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周问答丨为什么很多好听的中国风音乐是外国人写的?

2021-11-01 13:48 作者:周雨思-音乐审美养成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Yusi音乐审美养成

未经允许严禁任何形式转载



☟本周问题☟

好奇为什么那些很好听的“中国风”音乐,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写的?比如雅尼的《夜莺》,第一次听就爱上了。

——阿梨嘎兜


随着民族自信的崛起,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原本小众的古风音乐一步步打破圈层,融合了更多传统文化元素,并吸收了民谣、世界音乐等曲风的部分特征,变得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

如今,这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音乐,都被统称为国风音乐。近几年来,国风音乐有逐渐形成热潮的趋势,除了各种各样的国风演出,越来越多的国风音乐节目也开始走进我们的视野。

而与此同时,国外也掀起了关于“中国风”的创作热潮。不少外国音乐人都在尝试创作一些包含中国风元素的音乐作品,而且结果听起来还不错。

事实上,如果回头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很多流传已久,甚至成为经典的“中国风”音乐作品,都是外国人创作的。比如我们之前讲到的《送别》,再比如,今天这位小伙伴提到的雅尼的《夜莺》。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好听的“中国风”音乐都是外国人写的?他们难道比我们更懂中国文化吗?这样做可以帮助中国音乐发展吗?


以下是Yusi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雅尼为什么能写出《夜莺》这样好听的曲子。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是位非常优秀的、对西方的音乐体系掌握非常熟练的音乐人。

事实上,除了《夜莺》之外,他别的作品也非常好听。

所以,发现没,“好听”才是这个问题的前提,跟是不是“中国风”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因为他对于这套音乐创作体系非常熟悉,所以《夜莺》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个有前提要求的“命题作文”,只要运用自己熟练的技巧,再加上对于中国的了解与想象,那么完成一篇优秀的音乐作品并不难。

用自己熟悉的音乐语言描述一个与中国相关的故事,这对于西方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新鲜事儿。

我们之前讲过,从18世纪开始,西方世界一直对遥远的东方充满了神秘的想象,并且很早就将对中国的想象写进了音乐中。

比如马勒利用对唐诗的理解与想象写出《大地之歌》;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穿插了很多中国民谣和曲调;拉威尔在《鹅妈妈组曲》中也创作了一首颇具东方韵味的《瓷偶女莱德罗那》;克莱斯勒写出了《中国花鼓》。

电影时代来临后,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中,“中国风”配乐也大量出现。美国音乐人大卫·伯恩为《末代皇帝》以及汉斯季默为《功夫熊猫》创作的电影配乐,至今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这些音乐人同雅尼一样并不单单写“中国风”音乐,其他题材的作品,他们一样表达得非常好。所以外国人可以写出好听的“中国风”音乐,与其说是他们对中国文化有多么了解,不如说是他们对那套音乐创作体系更加熟悉。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复杂的音乐体系,但每种体系发展阶段不同,成熟程度也参差不齐。正如大家所见,目前西方那套音乐体系是占绝对主流的。这也就意味着,如今大家学习音乐,用的都是西方人的音乐语言。

所以,即便是外国人来创作带有“中国风”元素的音乐,也只需要根据国风音乐的特点,用五声音阶作为旋律的构成,营造出东方色彩就可以了。而过程中用到的创作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基于他们原本就非常熟悉的音乐体系。

举个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解:就像现在要写一篇描述中国的英文文章,母语是英语的西方人,是不是比后天学英语的中国人在表达时会更自如一些?

同样的道理,这些外国人之所以能写出好听的“中国风”歌曲,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熟知这套规律的职业音乐人,只不过创作主题恰好是“中国风”而已。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我们不可能依靠这些创作出“中国风”音乐的西方人来帮助我们拯救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事实上,人家也没有义务这样做。

当然,我也知道今天这个问题的背后,一定还有一些更深层的疑惑:为什么外国人都能做到,但如今我们自己却很难写出经典的、广泛流传的国风音乐呢?

首先,是我们自己本身的那套体系没有发展成熟,或者很多已经遗失了。

比如我们的侗族大歌、陕西民歌等这种民间音乐,其中的和声、旋律或许比西方要丰富、丰满很多,但因为这些音乐形式没有从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理论,所以更容易依赖个别人或地方的传承,因此很容易流失。

而西方的音乐体系是将原本抽象的规律形成了理论化、体系化,更容易学习推广和传播。因此,学习西方的音乐体系成为了整个社会的主流。

其次,整体来说,我们对西方的这套音乐体系依然还掌握得不够熟练。因为本身我们也是在别人的音乐体系里搞创作,所以要掌握好难度其实很大。这也是为什么郎朗刚刚成名时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西方人都很惊讶,就像我们听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讲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一样。

在流行乐的创作中,同样也是运用西方的这套音乐体系,但整体的水平还有所欠缺。不仅仅是中国风音乐,其他主题的音乐表达也不是那么理想。以至于大家提起华语音乐,总有那么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风音乐的探索和发扬,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歌曲中融入民族乐器、中国元素等浅层形式上,而是愿意真正去接触、了解、吸收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音乐的精髓,才有可能做出更深层次的新风格。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排斥主流,西方音乐体系我们依然要学,而且要熟悉到像掌握母语一样。到那个时候,相信我们不管想表达什么主题,也一定能表达得很好。


每周问答丨为什么很多好听的中国风音乐是外国人写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