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养老投资前要注意的事:早、增、配、定

2023-03-29 09:46 作者:投资搜神记  | 我要投稿


这是投资搜神记的第 269 篇文章



足够了解养老目标基金,知道了哪类基金是最适合自己的,就能做好养老投资吗?


不尽然,公募行业的普通基金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投资者对基金产品是了解的,基金的长期业绩也是优异的,但仍有一大批基民没赚到钱,造成了“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的悲剧。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投资习惯不正确。在频繁的非理性操作中,白白付出了大量的管理费用,也切开了长期复利的时间,未能完成陪伴某只基金净值上涨的完整过程。


所以,为了能让大家在进行养老投资时有更好的盈利体验,笔者总结了4个需要格外注意的点,简化为4个字便是:早、增、配、定。




早——投资养老要趁早,越早越好




建议大家早进行养老投资规划、早开始养老投资的原因是,随着时间累积“复利”发挥的效果越来越好。“复利”逐渐形成的指数式增长,在后期是爆炸级别的。


印度王施含打算赏赐发明国际象棋宰相施宾达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在第一个棋盘格子里放1粒小麦,而后每一格内放的小麦粒数比前一格多一倍,直至64格都放下应放的小麦粒数目,最终算下来需要的小麦数量,是当年印度小麦产量的2000多倍。


还有一个很夸张的例子,假如就在A股市场投资,每天都能抓住一个10%的涨停,按照一年200个交易日算下来,初始投入1万元,所有收益再用于购买,一年的收益为1.25亿元,两年的收益是1.56万亿元。


这两个设想都有些玄幻,但传达的道理很真实。时间周期拉的越长,复利带来的效果越明显,早期的几笔投入会被大幅度增值。


此前我们举个一个现实的例子,假如小A从25岁开始进行养老投资,每年固定养老储备12000元,直至60岁退休,期间养老金融产品的年化回报率为8%,那到他退休那年,小A所储蓄的累计养老金额便有225万元。


如果从30岁开始养老投资呢,他累积的养老储蓄金额仅有148万元,晚进行了5年便大打折扣;如果再晚5年,从35岁开始养老投资,累积的养老储蓄金额就只有96万元了。


笔者的建议还是,养老储备要早规划、早行动,才能充分发挥出复利的“魔力”。




增——增配权益,提高长期收益水平




我们为什么要理财,为什么要投资?答案当然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和升值。


现在的我们跟退休后开始养老的我们,消费水平已经不一样了,物价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养老金融产品有收益上的期待,在稳健的前提下追求高收益水平。


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上涨,这便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通货膨胀难题。在短时间内,持有现金或者收益偏低的金融产品时,可能不会感觉有啥问题,但时间拉长后,通胀风险会逐渐暴露。养老目标投资的周期很长,需应对的潜在通膨风险更高。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长寿”这个问题考虑在养老的计划里。生命长度的延长可喜可贺,但老年期器官老化、免疫力下降在所难免,会增加我们的养老总支出,尤其是医疗护理负担。


有《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指出:一个人一生大约2/3的医疗消费发生在65岁以后;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预期寿命延长,且年老时医疗、照护等所需费用会更高。


对我们来说,适度配置权益类资产很有必要性。


一方面,企业的盈利和成长是持有股票收益的根本来源,在长期投资中,持有股票类资产能够分享经济增长、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果,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长期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资产,具备相当高的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养老投资是长期投资,配置权益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会在长期投资中淡化,股票基金在长周期下仍表现出较强的收益率。同时,股、债等不同类型资产均衡配置非常重要,可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组合波动的目的,有效提升投资体验。




配——均衡配置各类资产,求稳不求高




关养老大事,我们应该对养老金的投资更注重风险,注重其长期收益的稳定性,所以,寻找到收益风险属性更稳健的产品是重要的,通过均衡配置各类资产来分散风险也是必要的。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过组合投资,我们的确可以有效分散风险,股票基金对股票风险的分散、FOF产品对风险的二次分散,都是扎扎实实的例子:


数据来源:Wind资讯,易方达投教基地,数据区间为2013/01/01-2020/10/23


如上图所示,大片的灰点代表市场上4000多只股票从2013年到2020年的收益率和波动率表现,浅蓝色点代表468只股票基金在这期间的年化收益率和波动率,深蓝色点则代表模拟构建的100只FOF基金组合的表现。


很明显,由于股票基金主要是股票的组合,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益非常低(或亏损严重)、波动非常大的极值风险;而FOF主要投资基金,通过构建基金组合进行投资,相当于二次分散风险,又进一步地平滑了净值的波动。


也正是因为FOF产品的这个属性,可从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或风险收益偏好出发,帮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更好地匹配个人养老的长期稳健投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也并非所有的FOF产品都有更低的风险和波动,理论上,权益类资产比例越高的FOF,波动也会相对较大。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在投资FOF之前看清其权益资产比例,选择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周期下仍表现出较强的收益率。同时,股、债等不同类型资产均衡配置非常重要,可以达到分散风险、降低组合波动的目的,有效提升投资体验。




定——纪律定投,我们都不是“股神”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朋友们开始用定投的方式,在定投中逐渐尝到了“甜头”。


面对市场的常态化波动,我们应该都做过“低买高卖”的“股神”梦,但在实操过程中却梦碎一地,我们都不是那个“天选之人”。定投机制,它通过定期分批买入的投资方式来应对市场波动,是适合绝大多数投资者的。


定投的纪律性,可以很好地帮我们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减少情绪的干扰和追涨杀跌的风险,没有了非必要的短期操作行为,就也没有了因错误操作带来的部分损失。


以往在追涨杀跌上的“失利”,根本原因是我们很难判断准短期股市的走势,但是通过定投就不用纠结买入时机的问题了。在一个较长时间维度里分批分次买入,可以有效的平摊成本、平滑波动,从而实现风险的分散。


波动,是权益市场的常态,也正是“波动”给定投创造了获利的机会。



基金定投对波动市场的获利过程,可以用上图“微笑曲线”来形象的展示。定投期间如果遇上市场低迷,持续定投就相当于在不断摊薄买入的成本;市场上涨呢,虽然定投成本在提高,但每一笔投入都在获利,同样喜闻乐见。


定投是有固定金额、固定时间和固定投资标的的。而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缴费上限12000元,就天生具备了“定期”和“定额”的特点,其实是十分适合定投这种方式,利用长期的点滴积累,细水长流储备养老。



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全文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养老投资前要注意的事:早、增、配、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