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赛斯-个人实相本质解读 前言-第二章

2022-08-23 13:08 作者:LTN小跟班  | 我要投稿

前言

观点:

 

经历,是心智和灵[spirit] 的产物,是有意识想法和情感的产物,并且也是无意识想法和情感的产物。这些产物共同形成了你们所知的实相。(王新建)

经验与体会是”心智“、”精神“、”有意识的思想与感受“以及”无意识的思想与感受“的产品。这几样东西加起来就形成你个人所知道的实相。(王季庆)

 

如果在你最切身的思想里有着非常强烈的负面特质,直到有一天你真正认识到它们是障碍为止。

如果这些障碍是你自己造的,那么就只有你才能决定是否要将它们辨认出来,并且找出它们之所以能存在其背后的理由与情况。

如果你去细细审查一下自己有意识的思想,你会发现这种审查可以告诉你很多关于你自己内心深处的心态、意图和期望,并且还常常导致你去直接面对自己的挑战及难题。

所有存在于世间的事事物物原来全都是先存在于思想及感受里。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法则。

 

解读:自身的内在意识由于外在自我的单一角度,一遍遍的沉沦于自我束缚的茧房,无数的选择由于自我框架的有色眼镜而不断的视而不见。

 

你当前的各种感受与期望永远可以被拿来当作检查自己进境的工具。

如果你并没有不满意于这种”效果“,那你就不太会有想要查验一下这个念头的想法。

但是一旦当你发现到自己在深受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所煎熬的时候,你就会开始疑惑到底是哪里不对劲了。

 

    ”意识心“有主宰这些东西的全权,只有在当它”弃权“的时候,它才会让自己被”负面性的感受“所支配。也只有在它拒绝承当它的责任的时候,它才会觉得自己好象被事情牵着鼻子走一样,对发生在周遭的事物也好象有一种无力感。

 

 

解读:遵从内在意识的选择,一直就是检视自我意识的最好方法。

解读:不论经历何事,都是对内在信念的最好解答。而这也是在描述子我的内在意识永远都是那个唯一的答案,问问自己要体验什么。而不是从外界寻求所谓的引导。这样看来,种种流传至今的经典,都在叙述遵循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强调所谓的外物相对比较。

 

 

 

第一章 世间生相

观点:

作为本书的前言,赛斯提出了自身情绪对内在意识的所投射的体验,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转变。而不再是传统的借由固有的物质角度影响到自身内在意识

 

世间生相皆由心生。你眼中所见的世界就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每个人都在作画过程参与了一手。画中的每样色彩,每根线条全都是在心灵中先画好了才显现于外的。

 

    然而,在这例里,作画者本身就是画的一部分,而出现在画中。外在世界无有一理不是源生于内,也无有一动不是先发于心。你投射出你的念头、感受和期盼,然后再把这些东西当作外境一样地认知回去。因此,当你以为外界的东西在观察你的时候,其实是你由你投射物的那个角度在观察自己。

细胞按照它自己本然的模式再造自己,然而它永远是不断出现的”行动“(action) 的一部份,甚至在它自己大量死亡之际,它仍然是活的、有反应的。

名词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藏在这些名词之后的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也一样的在倏生倏灭的变化中保持着它们的本色、它们所特有的模式。

 

    眼睛生自身体的结构,自我生自心灵的结构。它们都看不到自己,但却都在从里向外看——一个向外逸离了身体,另一个却逸离了内在的心灵而投向了外在环境。

 

富创造性的身体意识造出了你的眼睛。富创造性的内在心灵造出了你的自我。你的身体根据它那了不起的”无意识的“知识的神奇智慧造出了你的双眼,而你的心灵则为你带来了”自我“, 而像眼睛有物理性的感知一样,自我有心理性的感知。眼睛及自我两者都是一种用以专注于感知外物的产品。

 

解读: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世间万物,神忘记了曾经的自己而穿梭在自己的造物里,因为神需要不断地体验才可以创造更多的体验,除此之外,神只能受困于自我创造的游戏场内,不断的沉沦体验。

 

你在物质世界中所获得的经验、体会全都是从你心灵的核心向外流出来的,然后你再回过头来感知这些经验。发生在外界的各种事件、情况与状态实际上为的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回馈(feed-back)。因此改变自己的心灵状态,你就自动地改变了外界的具体环境。

 

解读:简单点说,我欢喜了。看到天空就是美滋滋的,树叶都是发光亮闪闪的。我不开心了,周围全是我讨厌的。

 

如果你想像在自己里面有个小天地,你在这个小天地中以具体而微的心灵形式创造了一切你所知的外界环境。简而言之,你根本原来就一直在如此做。你的念头、感受及心象可以被称为一种”雏形“的外界事件,因为无论如何它们就会一一具体化而进入物质的实相。

 

甚至连那些在你生命中看起来似属永久不变的情况,其实也一直在随着你对它们态度的改变而改变。你所感受到的种种外界事物没有一件不是由你自己内里所引发的。

 

当然,你与其他人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确存在,但是,其中仍然没有一件事是你所不肯接受的,也没有一桩事不是被你的想法、态度或感情所吸引而来。这个法则适用于你生命中的每一个领域。

 

解读:心念造物。

 

 

如果你已经变成了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或是不敢表达感受,或者,你已经接受人家教你的,把”内我“当成是一个不合礼教的冲动的储藏所,那么你可能已经养成了否定自己这个”深层韵律“的习惯。你可能假装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甚或试图驳斥它的存在。但它代表了你最深沉最具创造性的冲动;去抗拒它就像在强大的激流中逆游一样。。

 

解读:只是追逐着所谓的外在物质,无论是什么,在那个追逐的梦里都已经本末倒置了。那个追逐的东西本身就是内我此刻的投射。

 

 

 

 

第二章 实相与个人信念

观点:

这一章的观点和题目是一个意思,自我的内在意识通过外在自我的行为,塑造了实相。如果不观察周围的实相,自我始终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你的经验像一块布,而这块布是你透过了你自己的信念与期盼织出来的。你心目中对自己以及对实相的本质所抱的观念,样样都影响到你的思想与你的情绪。你把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当作是一项真理,几乎连问都不问,因为每样事情看起来都这么的顺理成章。对你而言,这些事情其本身就是一种事实的”声明“,明显得连审视一下都是多余的。

 

因此,你就对这些事实予以全盘的接受了,极少想到去怀疑一下。你把所有的这些当成是实相本应有的特性来接受,根本就不认识这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对实相所抱的信念而已。不曾对它们的确实性产生过任何怀疑。这时候,你的信念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假设“,但它们依然形成并渲染了你的个人经验。

 

举例来说,有些人从来就不曾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提出过疑问,一味地把自己的信仰当成真理来接受。而另一些人在碰到有关宗教方面的问题时,反而会比较容易认出存在于其中的这类内在的”无形假设“。可是,只要这些一旦脱离了宗教的范围,他们”明眼“的程度还是有限得很。

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清他们对自己及实相的本质有些什么样的信念。其实你自己有意识的想法就会给你绝佳的线索。比如说,你常常会发现自己在排斥某些进入你心里的念头,原因是这些想法与你平常所接纳的观念有冲突。。

 

解读:个人角度的坚持决定了不同的立场,决定权在于自己是否明晰在自己之外还有不断的可能,自己只是在门缝里看这个世界一样。

 

 

你一刻不停的呼吸、成长并进行无数极为精确而纤细的各种活动,而并不知道这些工作究竟是如何完成的。你人虽然是活着,可是在你的意识层面上,你并不知道这种身体的知觉的奇迹究竟是如何在一个有时间、有血肉的世界里维持下来的。

 

你自己的那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并不具意识的部份,从空气中抽取了原子、分子来造出你的形象。你的唇舌动了,就说出你的名字,可是,你的名字是不是属于在你唇舌中的原子、分子所有呢?(稍停。)这些原子、分子一刻不停地在游移,造成细胞、组织和器官。你唇舌所说出的名字怎么可能属于它们呢?

 

它们既不会读又不会写,可是它们却能发出复杂的语音让你与其他和你一样的生灵沟通,从简单的感觉表达到最繁复的讯息交流。它们是怎么做的?唇舌中的原子、分子并不懂它们所说出的言语的句法。通常,你在开始说一句话的时候,你一点都不晓得自己要怎样完成这一句话,但是你却极有信心,知道你所说出的会是一句有意义的话,而自己所要说的意思也会不费功夫的流出。

所有这些情形之所以会发生,其原因在于你的内在部份是自发地、欢愉地、自由地运作;这些情形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你的内我相信你,常在甚至当你不信任它的时候。你生命中的这些无意识的部份,即使在你对它们的本性和机能有着极端的误解下,并且在你基于自己的信念而对它的种种强烈干扰下,它还是运作得惊人的好。

 

人人都经验到一个全然属于自己的、跟任何其他人都不相同的实相。这个实相从你的思想、情感、期盼以及信念所总合的内在风景里跳到外面来。如果你一心以为你的内我只会跟你作对而不会帮忙,那么你反倒是在扯它的后腿,在妨碍它的功能;或换一种说法:你就是在强迫它根据你的信念而改变它的行为。

”意识心“本来就是为了让你在世间能够明辨自己的处境。但是错误的信念却往往障碍住了他明辨的能力,因为他的视界会被那些因自我(ego)的作用而生出的信念蒙蔽。。

 

解读:也可以说有的人蜜汁自信,当然这个自信在于顺从了内在意识而忽略了所谓的盲从意识,而内在意识又在时刻的透过外界的特征来提醒自己意识心做事的重要性,并不是外界在推着自己走,自己也并不需要外界的种种标签。

 

方法1:感觉基调

 

创造之喜悦从你心中流出,就如同你呼吸一样自然,一样不费力。你外在经验的最最细微的部份,全都出自这种创造之欣悦,你所有的感受全都有一种”电磁性的实相“(electromagnetic reality),它向外流出,影响了大气本身。它们因吸引力的作用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一些”事件“与”情况“造势,最后可以说”结合“成了实质的物体或是在”时间“中的事件。

从了解”你的经验就是根据你自己的期盼而被造出来的“这个事实去着手。

所谓的”感觉基调“就是指对自己和生活大体上所抱持的感情态度,而在一般情形下,这些心态左右了经验与感受的很大的范围。

你不能称这种”感觉基调“是”正面性“的或”负面性“的,因为它们根本就是你这个”存在“的基调。

它们代表了你经验中最最内层的部份。

是一个核心,而从这个核心里面你形成你的经验。

如果你已经变成了不敢面对自己的情感,或是不敢表达感受,或者,你已经接受人家教你的,把”内我“当成是一个不合礼教的冲动的储藏所,那么你可能已经养成了否定自己这个”深层韵律“的习惯。

你所经验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有意识,而每一个意识都被赋予了它自己的感觉基调(个人视角的解读)。

由于这个创造性的合作的存在,使得所有“物质的具体化”,

大幅度地左右了你所置身在其中、令你信服的主观的氛围和环境(个人习惯于重复的舒适选择)。

以某种方式表现,你所受到的唯一限制仅止于你选择了物质实相,因而把你自己置于它的经验范围内。

当你有物质性的肉身时,你就得遵守物质定律或假设。所有的这一切造成了一个肉体的表达架构。

在这个架构里面,你有着完全的自由去创造自己的经验,创造自己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环境,你的世界就是由你自己一手所创。真理就只有这一个。明白这个,你就明白了创造的奥秘。

若是纯让意识心自行作用的话,它感知得清楚得很。

 

静心坐好,闭上眼睛,以自己的方式感觉它们,

不需要去操心它们应当是什么样的感觉。你只需告诉自己,它们确实存在,它们是由生成你的血肉之躯的伟大能量所组成的。

任何名词都不要用。放下一切的观念,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自己生命力的活动。别问:”这样做对不对?“、”我的感觉正不正确?“、”我用的方法是不是有错?

这个练习没有任何标准,你自己的感觉就是标准。

也不建议任何时间限制。这个练习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经验。任何发生于这种练习中的感受,你都要把它当作是自己所独有的经验来接受。这个练习会让你与自己有所接触,会把你送回给你自己。每当你感到紧张或沮丧的时候,花一点时间去感觉一下自己内在的”感觉基调“,你将发现自己安居于你自己存在的核心,无忧无惧。

 

当你试了这个练习几次之后,再进一步就是去感觉这些深层的节奏以你为中心向所有的方向放射,真相其实正是如此。这些深层的节奏会以一种我以后会设法解释的方式,透过你的实质肉身电磁性的向外辐射:就如它们形成了你的实质形象一样,它们也造就了你所知的环境。

 

 

人不呼吸就会死。在你们的肉体觉受中,”呼吸“是你们最最切身,最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而它必须要从”所谓的你“之内向外排到”看来似乎不是你“的外界空间中去才行。

实际上,一部份的”你“不断地离开你的身体,与外界的自然元素相混在一起。你们都知道,当肾上腺素分泌到血液中去的时候,你会受到刺激而准备好有所行动。但另一方面,肾上腺素并不仅只停留在你的体内,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在变形之后被你投入空气中而影响了大气的成份。

 

任何的情绪都会释放出荷尔蒙,而这些荷尔蒙会离开你如同你的呼吸离开你一样;换句话说,你就等于是不停地在释放出这种化学物质到空气里去而影响了大气。

 

那么,实质上的暴风是由这种交互作用而起的。此处我再一度地告诉你,你的实相就是你自己造成的,而这其中包括了你们的气候--那是你们每个人个别的反应汇集而成的结果。。

 

解读:外在体验总是如约的伴随着内在意识带给自己感受,而这些感受的反馈当下又决定自己继续创造何种接踵而至的体验,一份独特的体验总是伴随强烈的情绪或者是不断重复而下意识认可的重复行为。换句话说,有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同的创造体验,而有的人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剩下的岁月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机械性地反映。

 

 

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学习与了解,你们的能量在转译成”情感“、”思想“与”情绪“之后,引发了所有的经验。

一旦你了解了这点,你所唯一该做的就是学着去审查你自己的信念的本质,因为你的信念会自动地使你以某种模式去思想与感受。是你的信念在领导你的情绪,而不是你的情绪在领导信念。

从几个地方去认识你们自己的信念。

首先,你务必要了解你所接受为真理的任何观念,其实都只是一个你所抱持的信念。

然后,你必须进一步地告诉自己:”即使我相信它,它也未必是真的。

在明白之后,进一步的能做到把所有的那些暗含基本限制的信念远远抛开。

 

解读:相信什么,笃定地去执行。情绪时刻的诱发自己会做出的行为。信念决定一切,而意识加以过略地信念,又形成了个人独有的外部特征。

 

方法2:记录并审视自己的信念

 

谬误信念的人总是难免会冤家路窄地处处与他的信念碰头。

首先,你必须了解没有人能替你改变你的信念。也没有人能把某种信念逼你相信。可是,靠着知识和实行,你就能自己为自己改变。

放眼看看你的四周,你整个的环境都是你信念物质化了的结果。

对哀乐、健康或病痛的感受,也全都因你的信念而起。

如果你相信某种状况是会为你带来不快,那么它就会如此,然后你的不快又更加强了这种状况。

在你内,你有能力来改变你对实相和对自己的观念,而创造一个个人的活生生的经验,一遂自己及他人的心愿。我要你在觉察到自己信念时,把这些信念逐条写下来。以后你会发现这单子有意想不到的妙用。(记录下来,并尝试替换这些信念的象征物,随之带来的外在的变化来自于内在意识转变

 

你有意识的信念主宰了你身体的功能,而不是身体功能主宰了你去信什么。

你的内我采取了对实质世界有意识、集中于实质的”意识心“,让它作为你在你所知世界里运作的一个方法。意识心是特为配备好来指挥外在的活动,处理你在醒时的各种经验,以及监督实质性的工作。

于是,它把对实相的本质所抱的信念回馈给自己的各内在部分,这些信念主要就依赖意识心对当前实相的解释。意识心决定目标,而内我则运用它那无尽的能量和所有的才干将之付诸实现。

意识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做决定及定方向。

许多人都不敢面对自己的思想,也不愿做省察的功夫。他们接受人家的信念。这种行为把内、外两方面所提供的资料全都给扭曲了。

逃避的结果却会使你收集了许多二手货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些是相互矛盾的,由于这种矛盾,你对身体与对内我所发出的讯号也不顺畅、不清晰了,变成互相抵触的乱糟糟的一堆。

若不是你的身体不能正常运作,就是你整个的心境会受损。这种反应实际上都是最好的警告,告诉你必须有所改变了。

内我会传送一些洞见与直觉到你的意识心,去助它擦亮眼睛。但是如果你相信内我是危险又不可信赖的,如果你害怕作梦或任何闯入性的心灵讯息的话,那你也只会别过头去而无视这种援助的存在。

 更有甚者,若你坚信横逆之来不接受也不行的话,那么光是这种坚信就足以打消了一切解决问题的机会。

 

解读:意识心换种说法就是有意识的接受并认可自我的创造能力,而不是毫无节制的刻舟求剑,任由自己偏执的自以为是。而是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内在接受。

 

 

自己有意识的信念就是你所接到的最最重要的”暗示“。也就是说,你接受或拒绝所有其他的概念,是看你相信它们是否是真的,而那是根据一天大部份时间在你心中不断进行的自说自话——你自己给自己的暗示——来决定的。

 

一个外来的暗示之能否为你所接受,端视其是否能吻合两个条件而定。首先要看这个暗示与你心中对实相的本质所抱持的一般性看法是否有冲突,其次则要看这个暗示与你对你自己这个人所抱有的特别想法是否相契合。

 

那么,如果你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意识心,你就要检验临到自己头上来的那些五光十色的信念。总而言之,你不再会无可奈何地照单全收。如果你能善用你的意识心,你还可以觉知从自己内在所传送出来的直觉性的概念。但若是你不去审查从外界传来的各种资料,或你根本忽略从内向外传出的各种讯息,那么再怎么说你也只能算是一个处于半清醒状态的人而已意识心的机能是为评估实质的经验,内我是没有办法做好那件事的。若你的内在部份该承当起那份责任的话,那你根本就用不着有这个意识心的存在。

内我会设法避过你那爱穷理的心灵里的死角。它也常常会由许多彼此冲突的信念的弹幕里,筛检出那最具鼓舞性、能增生气的一套,而以当时好像是一种启示似的灵光乍现的方式,把它送上前来。这种灵光乍现的情况能够使你改变你的一贯行为而采取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不管你心中有着何种的信念,它们的确都会具体化的实现。你的存在这个奇迹是无法逃避它自己的。你的思想就像花一样,开成了你生命中的”事件“。如果你认为人世本恶,那么你所碰到的事件就似处处见恶。宇宙中没有意外,就算是在你所认为的人世生活中也一样没有意外。你的信念就跟花一样确然地在时间与空间中生长。当你对我所说的这些有所了解的时候,你甚至还能感觉到它们的生长。。

 

解读:这里就接近巴夏说的,追随最高兴奋,而不是坚持结果是什么。因为追随兴奋是那个行为的过程,结果只是一种象征物,不断地提醒自我追随最高兴奋。

 

错误的信念也似乎没有不妥之处。其原因在于,你在外界的经验其本身就是你的信念向外具现的结果。

即使你的感官告诉了你某一个信念明明白白是个真理、你还是要从根本处下功夫,下功夫的对象是形成了你的各种观念的原始材料。

要想改变你的经验或其任一部分,你都必须先改变你的观念。

始终不断的在根据自己的观念创造自己的实相,那么,结果就自然而然地跟着来了。

改变你的观念就像一个画家改变他的用色一样。

画家并不会硬把自己和自己所用的颜色混为一谈,他清楚地知道这个颜色是自己挑的、把颜色涂在画布上也是自己之所为。

观念是你的用色,个人实相是你的画布。你决不是你的观念,更不是你的思想,你是那个去体会这些观念与思想的

当你是自发的时候,你能接受自己心智的自由的天性,而你的心智也仍然会自然地在它们收到的资料中自发地做去芜存菁的工作。可是当你拒绝让它去做这件事的话,你的心智就会开始变得杂乱了起来。

 

解读:我是玩游戏的,如果外在不是我内在想体验的,一定是在提醒我哪里需要纠正了,除此以外,所有的外在体验是我自己选的,就如同言出法随的意思,我随时有选择。

 

 

每一个人都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个别的模式,以便让自己能在这个范围内创造这个个人的实相。即便如此,在这个界限之内,还是有无数的可行方向以及无限的可用资源。

内我一股劲儿的在一条充满刺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一路上在不断学习如何将自己的实相转译成物质性的方式。那么,意识心是非常能干地将自己的注意力调准到物质实相,可是它却常常目迷五色,而生出了种种错觉,误将本来是”果“的世间万象当成了”因“。

特别是当它一口咬定内我是个危险的东西时,这种提醒服务就被它关掉了。。

 

解读:类似JT描述的左脑和右脑打架。心中之神无法接收到自己的感觉基调,陷入了我执的假象里,一直到心死就成为了一个沉迷外物的木偶。

自我(ego)是意识心所生出的一根旁枝。意识心就象是一具庞大的照相机,而自我则在指挥这个照相机如何取景与运用焦点。

”自我“所显现出来的就是对身处这个世界中的自己所具有的“物质形象”所抱持的“观念”。

谬误的信念会造成一个僵化的“自我”,它坚持将意识心只往单一方向运用,而更加歪曲了它的感知。

往往会有意识的把某个可能会改变你的行为的观念或想法埋掉,因为这个观念或想法似乎与你已有的限制性的观念不合,

比如说,如果你嫉恶如仇,或痛恨那些在你看来似为邪恶的东西的话,你可能觉得自己这种品德蛮高尚的。但如果你专注在”恶“上或是一心集中于”恨“的时候,你就在制造它们。

再如,你家境贫寒,你也可能会以贫穷为是,转而瞧不起那些有钱人,告诉你自己“钱不是好东西”的观念,这一来反而导致你穷上加穷。

再比如你有病在身,你可能会发现你自己念念不忘你的凄惨境遇,对身体健康的人又恨又妒,同时又悲叹自己的情形——因而经你的思想使病况更长存下去。

若你长住于限制中,你就会处处碰到限制。你一定要先在自己心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你所建立的这个新画面不可避免的一定会与你感官所告诉你的画面有所冲突,而这些相异之处正是你要去下功夫改变的地方。。

 

解读:类似JT描述的左脑和右脑打架。心中之神无法接收到自己的感觉基调,陷入了我执的假象里,一直到心死就成为了一个沉迷外物的木偶。

 

意识心不是一个”东西“,而是一种”现象“。它永远不停地在变。它可以被自我集中或转向无限种方向,它既可以看到外界实相,又可以转而向内,观察它自己的内容。

 举个例子,如果你病了,必有其原因。要想彻底地恢复而不患上新的症状,你就必须要找出生这个病的理由。你可能并不喜欢你的病,但是这个病却是一个你所择定的”路线“或”方向“。只要你一天认为这个方向有其必要,这些症状就会一天留在你身上。

 

生这个病的原因,或许是由于某一个特定的信念,或是多个信念复合在一起的结果。

 

当然,这些信念对你而言会像是一个事实,而不像是信念。你一旦了解是你造成你的实相之后,你就得开始去检验一下这些信念,即藉由释放自己的意识心,让它自由自在地审察它自己的内容。。

 

解读:当下的每一种行为都说明背后的信念,多数时候是外在自我的执着,限制了自己的更大可能。当下的选择方式就是我搞错了,我误解了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个现象,这是一种自查的方式。

 

通常”心理分析“只不过是一场躲迷藏的游戏,在其中,你不断地放弃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与处境的责任,而把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派给自己心灵的某一个部份,这个部份又是藏在”过去“的黑暗森林里。

然后,你给了自己去将这个秘密找出来的任务。

在这样做时,你永远都不会想到在自己的”意识心“里去找找看,因为你已先入为主地认为所有的深层的答案藏得很深——并且,你的意识心非但帮不上忙,反而会不断地在你寻找的途中布下迷雾。

于是,游戏就一直玩了了去。

 

如果你在这个自欺的游戏中有所醒悟,而改变了自己的信念,那么任何适当的”被遗忘掉“的事件都将被你用为一种触媒剂。每个都很好用。

如果你觉得所有这些都很难做到,你也可以细察你的物质实相的所有各面,心理要明白你的实质经验和环境,都是你的信念的具体化。如果你发现自己触目所及尽是充溢的活力、健康、效率、丰盛,而所接触的处处是笑脸的话,那么你大可放心地告诉自己:自己的信念是有益的。若在你眼中看起来这个世界很美好、而你也认为大家都喜欢你、那你也一样可以放心:你的信念是有益的。可是若你放眼望去所看到的是病痛、消沉、匮乏,一个充满了痛苦与邪恶的世界,那么你就该假设你的信念有了差错,而开始省查它们。。

 

解读:并不在于某种形式上的心理因素,而是我为什么这么认为。我为什么这么做。


赛斯-个人实相本质解读 前言-第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