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写给新的一年

美式英语里毕业典礼叫commencement,这个词本身是“开始”的意思,以终为始,颇有意味。第2022个公元纪年就要到了,在今天这个commencement,我倒想谈一谈死亡。

不知各位读者是否经常思考死亡。死亡仍是人类固有的生物属性,发生概率为1。死亡让生命可贵,地球人不会像《格列佛游记》里的永生人“斯特鲁德布鲁格”一样,最后变成衰老但求死不得的怪异存在。如乔布斯所言,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是生命的“变化器”。死亡这个戏剧性的过程让世界“辞旧迎新”,使生命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但就个体而言,没有人愿意死,向往天堂的人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目的。

死亡意味着有限,也即机会成本和顾此失彼的人生选择。死亡虽然是板上钉钉概率为1的事件,但发生时间的不确定使之成为痛苦之源。死亡的这些属性给生者带来焦虑,于是生命变成一场博弈和斗争,困扰人们的很多东西都来自死亡。当然,斗争有它积极的一面,最强烈的感情都蕴含其中;热烈、奔放和生命的冲动,唯有在披荆斩棘的道路上才能体会到。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是我常学常新的一篇文章,纵观全文,“记住你即将死去”这种思维模式已经实实在在影响过并正在影响我的生活。我认为,这种向死而生的态度真实地触摸到了生命的本质: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在死亡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赤身裸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如果时刻记得死亡就在不远处,就可以抛开浮华和所谓的主流意见。
在我看来,一个人最鲜明的特征不是高矮胖瘦,而是他/她的价值观,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价值取向很玄妙,它是诞生于个体全部经历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综合体,无法被轻易总结出来。价值观拥有强大的扩张力量,让人总想把自己的立场灌输给别人,总是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强势价值体系占优的情况下,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不人云亦云的人很难,就好像特立独行的猪也只有一只。

根据《乌合之众》的观点,断言和重复是宣传的两大法宝,后来被纳粹德国加以利用。这两种策略其实屡见不鲜,从政治延伸到商业广告,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将这些思想入侵者融入自我,忘记独立思考和最初判断,忘记追求个性化的“生命意义”。我坚信,只有不屈服、不妥协、不放松警惕、不偏安一隅,才能真正发现基于自身价值观的“意义”:除了跟随内心,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在伯格曼代表作《第七封印》的最后,当死神问骑士是否完成了他所希望的“有意义的事”,骑士回答说他做到了。钱理群先生在《十三邀》的访谈中说:“我现在有点和生命抢的意义。就是把我想做的事,我都尽量做完。做完之后,就无所谓了,随时可以死。”如是,夫复何求!

2021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变化,世界在变,身边人在变,自己也在变。我们舍弃不重要的,并为未来做出决定;我们孤独地跋涉,但幸好拥有好友的理解与支持;我们见证每一个概率事件成为历史的瞬间,或欢呼或叹息;我们遗憾地看到,不正义之事仍在发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透过阅读和电影,我们发现伟大的故事就在你我的生活中.……至于偶然事件是利是弊,人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想必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记自己曾经是谁和做过什么,只要我们在理性的指引下勇往直前,变化就总归是好的。雄关漫道,我想告诉每一个仍在路上的朋友:在前往自由的旅途中,有的人幡然醒悟,有的人在经历更多磨难后慢慢醒来,但殊途同归,那是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到达的地方。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愿我们所有人都有诗一般的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