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蛋物语》——非日常系日常动画新解?野岛伸司究竟想表达什么?
一开始是在写一篇稍微捋一捋WEP特别篇的故事情节的文章,捋了一半发现,特别篇的剧情存在的疑点还挺多的,即使写出来也存在较多的个人主观推断内容,所以还是放弃了。因此,这篇漫评是在不影响剧情整体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
这篇漫评,笔者不会再去大力批判《奇蛋物语》这部作品的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白箱》我也是看过的,只能说遗憾吧,该骂的东西特别篇播完那天夜里线上线下都已经骂完了,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动确实是真实的。所以我还是想在这里客观、理性地聊一聊,算是纪念一下了。


之前在zh的一篇回答中写道过WEP和魔法少女小圆之间的区别,彼时网络上还有不少将这两部作品进行类比的声音。当时我在回答中写道:“魔法少女小圆始终笼罩在战斗目的产生的无尽焦虑中”,而沙发套的制作也很明显在向着这个方向进行侧重:无论是剧团狗咖喱的设定,还是梶浦由记制作的一系列剧伴,都在为这种“焦虑感”服务。现在看来,WEP并非如此,这一点其实在特别篇播出之前就已经可以确定,但第十二集的走向还是扎扎实实地骗到了我,当时我说:“故事将会回到主线的解密上”,但显然,野岛不是这么想的。

从始至终,奇蛋物语都是一部异类的“日常番”。
为何“异类”?
我们常在一些日常系动画的弹幕和评论中看到类似“这也叫日常?”的调侃,这点也在京阿尼的那部直接命名为《nichijou》的作品中被无底线地放大。这类作品,还例如《男子高中生的日常》和《幸运星》,都致力于通过无底线的“非日常”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日常感”,并不会去对观众做出任何的指点抑或是通过剧情引起共鸣,而这也是我们非常喜欢这类作品的原因(说白了就是,看这类作品不需要怎么动脑子)。同时,也存在着偏写实类型的“真日常系动画”,例如《摇曳露营》、《吹响吧,上低音号》,这类作品则是通过真实的日常情节刻画试图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奇蛋物语》的日常,显然不在这两类之中。它当然是“非日常”的日常,但其核心并非旨在让人心存向往;它当然也有对少女生活的写实性刻画,而在偏写实向的日常系作品中,就如我上面举的yuruca和京吹的例子,往往致力于通过真实的故事表现某些社会现象或是问题,这一点体现在WEP中就是“自杀”。但往后看你就会发现,野岛伸司并没有想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任何属于他自己的解答。
这正是《奇蛋物语》的“异类”之处,它位于日常与非日常的边界,向观众提出了问题(甚至是不止一个问题),却并没有给出答案——事实上,奇蛋物语并不是没有给出答案。面对自杀的少女,四位主角都做出了行动,而在特别篇中,有人选择了加入,有人选择了回归日常,有人带着愤怒离场,有人选择了相信爱。

可能有读者会疑惑,虽然写实类日常系作品并非都会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但它们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的偏向性:京吹的主题,始终是成长;而yuruca,正如staff对谈中提到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始终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而在WEP中,你很难从主要人物的身上找到共同的相性。四人组固然都是为了拯救放弃生命的友人而来,但她们最后的选择依旧是充满分歧的,笔者也无法将这种变化归结于“成长”,毕竟在笔者看来,四人组始终都没有什么正面意义上的变化(爱的变化在于走出自闭,实际上她一直是一个渴望爱的孩子)。

战斗与日常的割裂和,日常的终结与重启
无独有偶,四月新番中有这么一部,在与朋友的调侃中被我称作奇蛋物语“精神续作”——《SSSS.电光机王》。

同样是战斗加日常的设定,扳机王的故事与WEP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两者前期相似的处理——将战斗与日常割裂开。战斗往往是在一集故事大段的日常之后开始的,而战斗本身与日常的联系也十分的微弱,也就是我说的“战斗与日常的割裂”。而扳机王在第十集完成了战斗与日常的完美统一与填坑,这也是它在四月这个季度表现亮眼的关键原因之一。而奇蛋则是选择了一种“冷处理”。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在上一节将两部作品合并讨论的原因,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电视编剧出道的野岛伸司,为日常系动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至于在扳机王本身就足够新的情况下,二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说回魔法少女小圆,在这类奇幻战斗类作品中,穿插一定量的日常刻画往往是为人物形象的丰富和故事的真实性服务的,核心内容依旧是战斗。而奇蛋显然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围绕战斗的目的并非故事的核心,反而成为了日常的催化剂,在故事回归日常后,战斗的地位反而下降了。在奇蛋中,战斗更像是一个让四人组集合起来的噱头。

这点在特别篇的内容中更加凸显了出来,因为野岛将少女们战斗的目的也一并剥夺了——复活后的少女忘记从前的友谊,与四人组形同陌路。而这之后更是出现了令笔者更加震惊的展开:失去战斗意义后,少女们之间的日常也终结了。

在日常系作品中,例如《轻音少女》,故事由日常展开,围绕日常推动,虽然没有战斗,但依旧会有日常中的矛盾推动剧情前进,在k-on的剧场版中,矛盾就是升学与离别,即日常的终结,梓喵必须面对四位学姐即将毕业的现实;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京吹中:面对即将退部的前辈,久美子的日常也即将走向终结。
而上述两部作品中,梓喵和久美子都完成了新日常的建立:梓喵释怀了,抱着毕业后和学姐们重聚的愿望,回归了新的日常中;久美子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存在,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前辈”。回看奇蛋物语,野岛在特别篇中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四人的选择各不相同,考虑到面对的问题程度和上面的几部作品完全不同,观众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在特别篇的最后,momoe和rika选择了退出,neiru和frill一起离开,只有ai依然在奇蛋世界战斗。旧的日常崩坏了,迎接她们的是新的日常,只不过,这并不是广义上大部分观众可以接受的“happy end”。


说是新的“日常”,其实对于rika和momoe来说,她们只是回归了真正的日常;而对于ai来说,她的日常并没有什么改变,她依旧在奇蛋的战斗中寻找着朋友,她依旧想找回失去的日常,只是之前和她一起战斗的朋友都离开了。
野岛伸司究竟想表达什么?
在野岛伸司奇蛋物语的访谈中,他表示,虽然WEP是一个以自杀为核心建立世界观的作品,但是他并不想让这部作品有太多的说教意味,这点也在我在上文的分析中有提到,奇蛋物语并没有像大部分的写实向动画一样,为观众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他自己也表示,WEP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存在道德争议的,例如:活着的人和去世的人究竟哪个更痛苦?拯救自杀者究竟是为了死去的人还是为了自己……那么,野岛究竟想要在这部作品中表达什么东西呢?

从野岛的访谈中,我找到的答案是“自由”。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这个词肯定就PTSD了。但这里的自由当然没有某主席的那么离谱,野岛的自由,是指自由的选择。奇蛋物语并非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结局,但却给出了四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在面对“死亡诱惑”甚至是后期的“恐惧”时,四位少女完全不同的选择,就像是galgame的选择支一样,选择权在与观众,作为编剧的野岛并不会对观众进行干预,也因此,他的创作也是自由的,不需要拘泥于一个核心,就可以自由地刻画出不同的角色。而这个看似没解决几个问题,甚至还增加了问题的结局,这样一看也就还算能接受了(我不是斯德哥尔摩!)。
(是不是PTSD还加深了……)
这其实更是一种思考,野岛试图通过这样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促成观众的思考,至于思考的内容,很杂乱,包含了各方各面。至于这是不是野岛伸司本人的一贯作风,笔者只能说,我只看过《高岭之花》,那一作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够多的了……


结语以及吐槽
《新世纪福音战士 AIR/真心为你》同样留下了一个争议极大的结局,说不定野岛也是想整个大活呢(那拜托你也来个end of egg行吗,不行新egg也行啊)。但其实冷静下来看,WEP的这个结局也不至于说拉跨到大部分网友认知的那种地步(比兽娘2低属于是离谱了),虽然确实是有点看不懂(我看了三遍),但还是希望各位能够在恢复理智之后重新拾起来再看几遍,我认为还是会有收获的。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