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师 初中】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这句点明了诗人的旅途
他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属地的境内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这一句中诗人描绘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诗人看见的壮阔景色,山随着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远远中奔流。
诗人用“随”字将起伏的山林和平坦的原野连接一起;用“入”字将奔流的长江和辽远的荒原连接起来,充满了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美丽的景象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境,空中的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这句描写了长江的近景。
“月下飞天镜”月亮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怜:喜欢 故乡水:自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结尾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将故乡拟人化,故乡水恋恋不舍的一路送行诗人的小舟。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
诗歌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全诗开篇点题,继而写沿途的所观所感,包括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最后融入思念之情。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的逼真如画,宛犹如一幅长江三峡,远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囗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