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艇的前身——杆雷艇
说起鱼雷艇,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杆雷艇,许多人不一定知道,它是在19世纪鱼雷艇出现之前的一种攻击快艇,最早出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南方军的战舰“弗吉尼亚号”与北方军的“监视者号”战舰相遇展开大战,由于监视者号安装有一座旋转炮塔,所以把还是固定、舰炮位于两侧的弗吉尼亚号击伤。南方海军就想办法摧毁监视者号军舰。

因为南方海军军舰在数量上远远不及北方军,就想到了威力巨大的水雷上。但是,怎样才能将水雷发挥出威力呢?有人想到了已故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的一个构想,就是用小艇装一根长杆前端固定一个炸药桶,抵近军舰将其炸毁。但是此时大炮就能将军舰击毁,所以富尔顿的构想没能付诸实行。现在南方军面对强大的北方海军,不得不采取这个办法。
杆雷艇的诞生:
为了摧毁铁甲舰,相对较弱的南部海军首先采取了行动,他们将目光放到了威力巨大的水雷上,这种原始的触发式或电发式武器和各种障碍物混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封锁对方海军的行动,而且极难被清理。不过这种固定的爆炸物却只能用于被动防御,不能主动出击,根本无法打破北部海军的封锁,所以怎样才能让水雷动起来就成为了南部海军研究的重点,这时候研究人员就将目光放到了已经离世的罗伯特.富尔顿身上。
船舶大亨富尔顿曾向拿破仑一世提出了一种新武器,它可以在水下携带一定量的炸药运动到敌方舰艇附近并引爆,这就是现代潜艇的雏形。在富尔顿的构想中,新舰艇可以携带一种名叫撑杆雷的新武器,就是在一根29.3米长的木杆前端固定一个炸药桶,然后用通过桅杆顶端放下的几根绳子将撑杆雷牢牢地固定住。不过这一发明却被拿破仑一世拒绝了,理由是造价太高而且没有研发的必要性,因为此时的大炮完全可以摧毁敌方战舰。迫于铁甲舰带来的巨大压力,南部海军再次重新审视起了富尔顿的设计。其实早在汉普敦海战之前,南部海军就已经建造了一艘名为“冈尼森”号的杆雷艇,只不过这种以风帆作为动力的小艇机动性极差,非常不适合用在快速袭击的杆雷艇上面。
此后南部海军把一艘原本想要改为撞角铁甲舰的炮艇“莫里”号炮艇改为了杆雷艇,这艘名叫“火炬”号的木制小艇搭载一台小型的蒸汽机,采用单轴推进,武器是一支很简陋的撑杆雷(就是在一支长杆上面放了个水雷)。在1863年8月21日,这艘极其简陋的杆雷艇准备驶出查尔斯顿港去袭击正在执行封锁任务的北部海军“新铁骑兵”号铁甲舰,新铁骑兵”号虽然是木制战舰,但是其船舷表面铺设了大量的装甲板,满载排水量高达4120吨,是北部海军主力舰只之一。凌晨时分,“火炬”号乘着潮汐的掩护发起了攻击,他们将目标对准了“新铁骑兵”号没有装甲防护的舰首,可是这种自杀式袭击完全靠的是技术和运气,“火炬”号几次尝试都没有击中目标,反而被舰首的锚链给勾住后造成了蒸汽机熄火,不过运气不错的“火炬”号还是侥幸逃脱了,因为火炮射界的原因,“新铁骑兵”号上的船员只能用步枪攻击他们。

杆雷艇的发展:
“火炬”号失败以后南部海军又专门设计了一款全新的杆雷艇“Squib(爆竹)”号,相比于临时改造的“火炬”号,“爆竹”号就显得非常专业了,整个小艇分为三部分,最后面是两台双缸的微型蒸汽机,中部是人员活动室,前部是战斗室。为了提高机动性,“爆竹”号5.5米长的杆雷平时是用绞索拉起来的,攻击时再把前端的圆柱形水雷放到水下以下。只可惜该艇在服役期间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说起杆雷艇,最著名的就莫过于“大卫”号了,这艘由私人投资打造的小艇在1863年10月5日对北部海军“新铁骑兵”号的攻击中一举成名。和前面两艘杆雷艇不同,“大卫”号是由南部富商投资打造的,完全不差钱。在以“新铁骑兵”号为主的北部海军对查尔斯顿港旷日持久的封锁中,这些商人们的生意受阻,所以他们恨极了“新铁骑兵”号。另一方面相对较弱的南部海军好像短时间内并不能突破封锁,于是他们斥巨资成立了一家名为“南方水雷公司”的机构,负责建造一种可以痛击北部海军的武器,恰好此时杆雷艇这一新兴舰艇高速发展,于是设计人员立马抓住时机建造出了“大卫”号杆雷艇。该艇由钢板打造而成,全身呈雪茄状,动力为两台微型锅炉,最大航速为7节。为了极大限度的提高隐蔽性,该艇采用了半潜式设计,在发动攻击前会用重物将干舷压到离水面只有十几厘米的地方,行驶在水面上时唯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高的烟囱,而且该艇使用的是优质的无烟煤。为了提高机动性,该艇携带的触发式撑杆雷也是在攻击前夕才压入水中的。1863年10月5日夜晚,“大卫”号乘着夜幕的掩护对南部海军的心头大患“新铁骑兵”号发起了袭击。经过前面“火炬”号那么一折腾,“新铁骑兵”号上的乘员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警惕着类似的袭击,隐蔽性超高的“大卫”号在距离目标50多米时才被“新铁骑兵”号上的船员发现,就在此时“绅士”的艇长掏出手枪鸣枪示意,表示自己是光明正大的袭击,然后就指挥杆雷艇撞向了“新铁骑兵”号,巨大的爆炸引起的水柱瞬间浇灭了“大卫”号的锅炉,也惊呆了“新铁骑兵”号的船员,惊醒后的船员们纷纷拿起了步枪射击已经失去了动力的“大卫”号,接下来的一幕就非常戏剧性了,“大卫”号三名乘员弃船逃跑,只留下了不会游泳的驾驶员自生自灭,最后其中一人返回和驾驶员一起奇迹般的升起了火,驾驶着“大卫”号安全撤离,其余的两位船员沦为了北部海军的战俘。在这场袭击中“新铁骑兵”号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据说只有一名成员被“以示光明正大”的那一枪打死,船身只是轻微受损。

“大卫”号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南部海军的士气,更加坚定了相对较弱的南部海军用杆雷艇对抗北部海军的信念,在此后的攻击中,后续建造的“大卫”号接连发起了两次攻击,但因为撑杆雷的触发问题和北部海军的警觉都没有成功,到了1865年查尔斯顿港被北方联军攻陷,南方的杆雷艇发展就陷入了沉寂。
1884年中法战争,法国杆雷艇却让福建水师吃了大亏。当时法国11艘舰艇其中有两艘杆雷挺,分别是45、46号艇。法国这种挺长27米,宽3.6米,吃水不到1米,排水量31吨,但航速可达18节,因为艇上装1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艇的外形采用全封闭设计,战斗时可保护艇员安全。伸出的长杆使用齿轮装置,可调节长短,杆头装备13公斤炸药的杆雷。

8月23日下午,法舰突然攻击福建水师,旗舰窝尔达号升起信号旗,法两艘杆雷艇分别高速偷袭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和另一艘大型舰伏波号。扬武舰被46号杆雷艇炸伤,因为船身是铁骨木壳便燃起大火,后开炮击毁了46号艇,勉强开到岸边沉没。45号艇炸伤伏波号后,撑雷铁杆插入伏波号拔不出来,法军艇长被伏波号船员用步枪打瞎了一只眼,只好丢弃雷杆逃走,后来伏波舰驶至林浦自沉阻塞航道。

后来随着鱼雷的出现,鱼雷艇可以在远距离就能发射,这样鱼雷艇上艇员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杆雷艇这种近战武器便退出了战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