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始皇传之秦朝亡,天下争

2023-08-07 14:32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阎乐回来报告赵高,赵高就把所有大臣和公子都召集起来,告诉他们杀死二世的情况。赵高说:“秦本来是诸侯王国,始皇君临天下,所以号称皇帝。现在六国又都各自建立了政权,秦国地域日益缩小,竟仍然称帝,空有其名,这是不可以的。应该像过去一样称王,这样比较适宜。”就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公子婴为秦王。用百姓的礼仪把二世埋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赵高让子婴斋戒,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秦王印玺。斋戒了五天,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商量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死二世,害怕群臣诛伐他,就假装以大义为名,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和楚约定,由他消灭秦国宗室,在关中称王。现在让我斋戒,拜见祖庙,这是想要趁我在祖庙的时候杀死我。我就说有病不去,丞相一定亲自来我这里,来时就杀死他。”赵高好几次派人去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果然亲自来了,说:“参拜宗庙是大事,王为何不去?”子婴就在斋戒的宫室里刺死了赵高,全部处死赵高家的三族,在咸阳示众。子婴做了四十六天秦王,楚将沛公打垮了秦军,进入武关,来到霸上,派人去约子婴投降。子婴就用丝带系着脖子,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的印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于是沛公进入咸阳,封闭官室府库,回军霸上,过了一个多月。各路诸侯的军队到了,项羽为合纵首领,杀死了子婴和秦公子的宗族。屠毁咸阳,焚烧宫室,俘虏了秦国子弟和妇女,把珍宝财物搜刮在一起,诸侯们共同瓜分了。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秦朝最后灭亡了。过了五年,汉朝统一了全国。

太史公说:秦国的祖先伯翳,曾在唐、虞之际建立了功勋,获得了土地,被赐予赢姓。到了夏、殷之间,势力衰微分散。及至周朝没落,秦国兴起,在西垂建筑了城邑。从缪公以来,渐渐蚕食诸侯,统一事业最后由始皇完成了。始皇自认为功劳超过了五帝,疆域比三王还广阔,耻于和三王五帝相提并论。贾生的论述非常好。他说:秦兼并了各个诸侯国,山东三十多郡,缮治津渡和关口,占据险隘和要塞,训练军队,加以防守。然而陈涉率领几百个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乾一类的兵器,只用锄、櫌、木棍,(军无存粮,)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横行天下。秦人有险阻而不能固守,有关口桥梁而不能封锁,有长乾而不能刺杀,有强弩而不能发射。张楚的军队深入腹地,在鸿门作战,连越过篱笆一样的困难都没有。于是山东大乱,诸侯同时并起,豪杰俊士互相椎立为王。秦派章邯率军东征,章邯在外利用自己统率的军队相要挟,猎取私利,图谋他的君王。群臣不讲信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立为王,最终也没有醒悟。如果子婴具有一般君主的能力,只要得到中等才能的辅佐大臣,山东虽然叛乱,秦国故地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祭祀不会断绝。

秦地被山带河,地势险固,是四面都有屏障和要塞的国家。从缪公以来,到秦王时,有二十多个君主,常常称雄于诸侯。难道秦国世世代代都是贤明的君主吗?那是它的地理形势所造成的。而且天下曾经同心协力进攻秦国。在这个时候,贤人智者会集,优秀的将领统率指挥军队,贤明的宰相互相交流彼此的谋略,然而被险峻的地形所困阻,不能前进。秦就给他们敞开关门,引诱敌人深入,进行交战,于是六国百万之众败逃,土崩瓦解。这难道是武力和智慧不足吗?是地形不利,形势不便的缘故。秦国把小聚邑合并成大城市,在险阻要塞驻军防守,高筑营垒,不去交战,封锁关口,占据险隘,持戟把守这些地方。诸侯都是从平民百姓中起来的,以利相合,没有素王那样的德操。他们的交谊并不亲密,他们的下属还没有诚心归服,表面以灭秦为名,实际上图谋私利。他们看到秦国地势险阻,难以侵犯,必然撤军。秦使百姓休养生息,等待诸侯的衰败,收养贫弱,扶持疲困,来向大国诸侯发号施令,不怕不得意于天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自己被抓去成为俘虏,是因为他挽救败亡的策略不正确。

秦王骄傲自满,不虚心下问,坚持错误而不改变。二世继承下来,沿袭不改,残暴凶虐,加重了祸患。子婴势孤力单,没有亲近的人,地位危险脆弱,无人辅助。这三个君主一生迷惑不悟,国家灭亡,不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不是没有深谋远虑、能预见形势变化之士,然而所以不敢尽忠直谏,纠正错误,是因为秦国的风气有很多禁忌,忠诚的话还没有说完,而自己已被杀害。所以天下之士,侧耳听命,叠足而立,闭口不言。这三个君主丧失了治国的原则,忠臣不敢直言规劝,智士不敢出谋划策,天下已经大乱,奸邪的事情没有人向君主报告,这难道不是太可悲了吗!先王知道上下壅塞蒙蔽会损害国家利益,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士,以整饬法令,建立刑罚,而使天下太平。国势强盛时,能够禁止残暴,讨伐叛乱,天下归服。国势弱小时,有五霸代替天子征讨,诸侯顺从。国势衰削时,内有所守,外有所附,国家可以存而不亡。秦国强盛时,法令繁密,刑罚严酷,天下震恐。到了它衰落时,百姓怨恨,天下叛离。周朝纲常合乎正道,所以一千多年间,国运不绝。秦朝本末俱失,因此国柞短促。由此看来,国家安危的基础相差太远了。民间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治理国家,观察远古的得失,考察当代的所作所为,参照人情事理,了解盛衰的道理,明悉权力威势的恰当运用,弃取有一定的次序,变革有适当的时间,所以历时久远,而国家安定。

襄公即位,在位十二年。开始修建西畤。襄公埋葬在西垂。生了文公。

文公即位,居住西垂宫。在位五十年死去,埋葬在西垂。生了静公。

静公没有即位就死了。生了宪公。

宪公在位十二年,居住西新邑。死后埋葬在衙邑。生了武公、德公、出子。

出子在位六年,居住西陵。庶长弗忌。威累、参父三个人,率领盗贼在鄙衍把出子杀害了,埋葬在衙邑。武公嗣立。

武公在位二十年。居住平阳封宫。埋葬在宣阳聚东南。三个庶长伏法被诛。德公嗣立。

德公在位二年。居住雍邑大郑宫。生了宣公、成公、缪公。埋葬在阳邑。开始规定三伏节令,在城郭四门杀狗,禳除暑热瘟疫。

宣公在位十二年。居住阳宫。埋葬在阳邑。开始记载闰月。

成公在位四年,居住在雍邑的宫殿里。埋葬在阳邑。齐国讨伐山戎、孤竹。

缪公在位三十九年。天子给予霸主的地位。埋葬在雍邑地区。缪公向宫殿门、屏之间的守卫人员学习。生了康公。

康公在位十二年。居住雍邑高寝。埋葬在竘社。生了共公。

景公在位四十年。居住雍邑高寝。埋葬在丘里南面。生了毕公。

共公在位五年。居住雍邑高寝。埋葬在康公南面。生了桓公。

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居住雍邑太寝。埋葬在义里丘北面。生了景公

毕公在位三十六年。埋葬在车里北面。生了夷公。

夷公没有即位就死了,埋葬在左宫。生了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埋葬在车里。车里位于康公、景公二墓之间。生了悼公。

悼公在位十五年。埋葬在僖公西面。在雍邑筑城。生了刺龚公。

刺龚公在位三十四年。埋葬在入里。生了躁公、怀公。刺龚公十年,彗星出现。

躁公在位十四年。居住受寝。埋葬在悼公南面。躁公元年,彗星出现。

怀公从晋国返回。在位四年。埋葬在栎圉。生了灵公。群臣围攻怀公,怀公自杀。

肃灵公是昭子的儿子。居住泾阳。在位十年。埋葬在悼公西面。生了简公。

简公从晋国返回。在位十五年。埋葬在僖公西面。生了惠公。简公七年,百姓开始佩带剑器。

惠公在位十三年。埋葬在陵圉。生了出公。

出公在位二年。出公自杀,埋葬在雍邑。

献公在位二十三年。埋葬在嚣圉。生了孝公。

孝公在位二十四年。埋葬在弟国。生了惠文王。孝公十三年,开始建都咸阳。

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埋葬在公陵。生了悼武王。

悼武王在位四年。埋葬在永陵。

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埋葬在茝阳。生孝文王。

孝文王在位一年。埋葬在寿陵。生了庄襄王。

庄襄王在位三年。埋葬在茝阳。生了始皇帝。吕不韦为丞相。

献公即位七年,开始设置市场,进行贸易。十年,建立户籍,按五家为一伍进行编制。

孝公即位十六年,当时桃树李树在冬天开花。

惠文王生后十九年即位,即位二年,开始铸造发行钱币。有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说“秦国将要称王天下”。

悼武王生后十九年即位,即位三年,渭水红了三天。

昭襄王生后十九年即位。即位四年,开始在耕地上设置新田界。

孝文王生后五十三年即位。

庄襄王生后三十二年即位。即位二年,攻取了太原地区。庄襄王元年,大赦天下,崇敬先王的功臣,广施恩德,亲厚宗室骨肉,播惠于百姓。东周和各国诸侯图谋秦国,秦国派相国吕不韦消灭了东周,兼并了它的国土。秦国不断绝它的祭祀,把阳人地区赐予周君,在那里奉事周先祖的祭祀。

始皇在位三十七年。埋葬在郦邑。生了二世皇帝。始皇生后十三年即位。

二世皇帝在位三年。埋葬在宜春。赵高为丞相,封安武侯。二世生后十二年即位。

右秦襄公至二世,六百一十年。

孝明皇帝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乙丑,班固说:周朝的历数已经过去了,按照仁德规范,处在子位的王朝不能代替母位的王朝的位置。(秦对周来说,应处在子位,)它却自居母位,(成为历史发展规律以外的一个多余的王朝,因此,)吕政为政残酷暴虐。然而却能以十三岁的一个诸侯,兼并了天下,放纵情欲,抚养宗族。三十七年之间,兵锋无所不至,制定政令,传给以后的帝王。他大概得到了圣人的神威,河神给了他图录,身据狼、狐、脚踏参、伐,上天帮助他驱除天下,最后终于(统一天下),号称始皇。

始皇死后,胡亥极端愚蠢,郦山工程还没有结束,又去继续修建阿房宫,来完成以前始皇遗留下来的计划。说什么“凡是尊贵而掌握了天下的人,应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大臣们竟然想废除先君所做的事情”。他杀死了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二世说的话,真是令人痛心啊!长着人头,说的话却像畜牲叫唤。不凭借帝王威势就不能夸耀自己的邪恶,邪恶不积累很多就不会轻易灭亡,到了君位无法保持时,残酷暴虐使在位时间更加短促,虽然占据地形有利的国土,还是不能存身立国。

子婴按照次序嗣立为王,头戴玉冠,身佩华丽的系印丝带,车子使用黄缯作盖里,身后随从百官,拜谒列祖的灵庙。如果小人登上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位子,都会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天天苟且偷安,而子婴却能作长远打算,排除忧虑,父子使用计谋,就近在门户之内,竟然杀死了狡猾的奸臣,替已死的皇帝诛戮了这个贼子。赵高死后,宾辛姻娅还没有全部慰劳,饭还没有来得及咽下去,酒还没有来得及沾着嘴唇,楚国士卒已经屠戮关中,仙人翔至霸上,子婴素车白马,用丝带系着脖子,捧着他的符节和印玺,来归降真正的皇帝。真有点像当年郑伯左持茅旌,右执鸾刀,楚庄王后撤七里。黄河决口不能再堵塞,鱼腐烂了不能再使它完整。贾谊、司马迁说:“如果当时子婴具有一般君主的能力,只要得到中等才能的辅佐大臣,山东虽然叛乱,秦国故地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祭祀不会断绝。”秦国的衰败局面是日久天长积聚而成,天下土崩瓦解,虽然有周旦这样的人才,也无法再施展他的聪明才智,去责备即位短暂的一个君主,那是错误的!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罪恶起源于秦始皇,胡亥时登峰造极,这一看法是有道理的。贾谊、司马迁又责备子婴,说是秦国故地可以保全,这就是所说的不懂得形势变化的人。(齐国将要吞灭纪国,)纪季把酅邑送给齐国,(成为齐国的附庸,使纪国的宗庙祭祀保存下来,)《春秋》赞美他,(记载这件事时,)不直呼其名。(纪季就是一个通权达变的人。)我读《秦纪》,读到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认为他的决断果敢而雄武,对他的心意表示同情。子婴就死生大义而言,是有的。



始皇传之秦朝亡,天下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