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历史复习

2022-08-13 23:08 作者:弦转急  | 我要投稿

(课代表已经把笔记整理好啦~)

 197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填充题

1.我国商朝劳动人民用铜和锡的合金铸造的工具、武器等,称为青铜器。它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2.唐太宗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弃宗弄赞)和文成公主结婚,促进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汉藏两族间的关系。

3.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均田免赋)的革命口号。

5.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地名)人民奋起抗击英国侵略军,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战斗的英雄气概。

6.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中,沙俄帝国主义先后侵占我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7.1924年,孙中山(孙文、孙逸仙)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8.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广州起义。

9.1928年,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农民军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胜利会师。

10.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指明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胜利道路,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极大的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1.我国雕版印刷术始创于隋朝,到北宋时,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个军事集团。

13.以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1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最后向国际无产阶级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帝国主义推行了绥靖政策,于1938年9月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慕尼黑协定,纵容希特勒侵略。

 

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

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3.公元1640年——(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4.公元1776年——(外国)美国《独立宣言》发表

5.公元1789年——(外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6.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7.公元1871年——(外国)巴黎公社革命、普法战争结束等

8.公元1900年——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

9.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0.公元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

按顺序连出桂平—蒙山(永安)—全州—长沙—武昌—南京(天京)

 

四、简要解释名词

1.《史记》

  西汉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2.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军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3.郑和

  我国著名航海家。明朝初年(1405-1433年),他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历经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孟良崮战役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军在孟良崮地区全歼蒋介石王牌军队七十四师,迫使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

5.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会议于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五、问答题

1.从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分析我国是怎样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政治:战前,中国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侵略者强占香港,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议等特权,使我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经济:战前,在中国自然经济站主要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破坏自然经济的基础,促使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

  从此,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有:领导天津“五四”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在旅欧中国学生中建立和领导了共产主义组织;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南昌起义;在遵义会议上,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拥护毛泽东为我党领袖;协助毛泽东胜利领导了红军长征;代表我党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协助毛泽东出席重庆谈判;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

 

3.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的三个战例,并说明其历史教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帝国主义发动突然袭击的三个战例是:

  1939年秋(或9月),德国法西斯军队突袭波兰。

  1941年夏(或6月),德国法西斯军队突袭苏联。

  1941年底(或12月),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

(说明:举出上列三例以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突然袭击战例也可给分)

1940年,德国对英国展开空中闪击战(不列颠之战)。

历史教训:(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3)要发展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根本)。

 

附:德国闪击苏联

时间:1941年6月22日。

意义:标志着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以来德军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日本偷袭珍珠港

背景:1940年8月,近卫文麿(mǒ)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时间:1941年12月7日

地点: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

意义: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时间:1942年1月

地点:华盛顿

目的:战胜共同敌人法西斯

主要参与国:中、苏、美、英等26国

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时间: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交战双方:德国、苏联

结果:苏联胜利。

变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1.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3.加速二战胜利。

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943年,意大利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高考历史复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