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三)

2022-06-24 22:48 作者:㐓烎  | 我要投稿

*欢迎指正,共同学习

P33-46

在同一命题中,思维活动与它本身相对照。于是我们不难发现,A=A(同一性)是以思维活动为前提的,且这种思维活动把它自己作为对象。

这种认识活动只可能在主体的自我意识才能够发生。

但是,想要从逻辑命题中直接挑选出客体性的、实在性的东西,却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唯有通过反思这一逻辑命题才有可能发现实在性的东西。

思维的主体和客体只有在自我意识内部(即我们在从事自我意识活动的同时在这种活动中反思我们自己)才可以是同一个东西。反着来说,这一活动便是自我对于自身的直观而将自我划分为被思维的东西与作思维的东西,又在这种划分活动中意识到自身是同一的。

通过自我意识的活动产生出了自我的概念,即当我通过自我意识将自己对象化时,自我的概念产生了。因此,出了这一活动外,自我这个概念什么也不是了。

既然自我的概念与作为对象的自我是同一个东西,同时再别的地方也找不到任何概念与对象同一之处。因此思维与对象、现象与存在的原初同一性只能在这里。在这里,谢林反复强调了自我并非是与对象并行的东西(经验意识),而恰恰是“意识到我自己(自我意识)”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不被规定)。

伴随着一切表象,经验意识一定会导向反思那个表象里存在的同一的主体,即是“我思”。而摆脱一切表象,以便从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即是“我在”。

自我可以将自身客体化以把握自己,但物质不可,因而物质是“无我”的,只能被主体的直观所把握。

作为知识的最高原理,它的存在的原理与知识的原理一定是同一个东西,因为它不可能从一个更高的东西中得到根据。

因此这个无条件的东西不可能在事物中找到,即不可能是实际的东西,这个东西只能是自我。

对于自我的知识活动必须是自由的,因为其他一切知识活动都不自由。这种知识活动是证明、推理、概念的一般中介作用无法达到的,而是一种直观活动。

在这一知识活动中,其对象就是它自己。因此,这一活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对象而进行直观。这样一种直观与感性直观相反,叫做理智直观。

先验思维便是以这种理智直观能力为前提,进行致使对象的创造与直观达到同一的活动。在这里,谢林将理智直观看做支持思维活动的东西(“因为哲学的所有概念都仅仅是对那种把自身当做对象的创造活动,即理智直观的各种不同的界说。所以,没有理智直观,一切哲学也都会是绝对不可理解的。)

先验哲学与先前哲学的不同,就在于对于至高原理,后者要发现它(作为“定理”),然后以它为出发点,而前者则是要自由地创造它(作为“公设”)(因为在先验哲学家看来,自我根本不可能“得到”证明)。

因此,借理智直观,我们得到了自我=自我的综合命题。

通过自我=自我,A=A这个命题也就变成了综合命题。自我=自我一定表达出了一切知识的原理,因为这一命题正是唯一可能的同一而综合的命题。

同时作为至高形式的A=A也必须通过自我=自我的活动内容化。

这个原理必定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

谢林:哲学的开端和归宿是自由。而存在只是被扬弃了的自由。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