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每天早晨,闹铃响了一遍又一遍,就是看不见弟弟那胖胖的身影,取之而来的则是阿姨一声又一声:“再不起床,饭都来不及吃啦”!要不然就是“快张嘴咽下去,别玩手机了”。虽然在阿姨的催促下,弟弟上学几乎没有迟到过,但对于这种每天磨磨蹭蹭卡着点到学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状态,我总会担心,他的自理能力什么时候才能有改善?
而像我弟弟这种依赖旁人,极度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也绝不在少数,今天,柠檬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真切切让孩子有一个质的改变?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产生依赖性的两个关键原因。一方面是孩子知道有退路,即使自己没有安排,家长也会帮自己安排好一切,不会出现问题,那么孩子自然不会多花心思去规划,比如快迟到了,那家长多半会开始压缩吃饭的时间,直接采取喂饭的方式,然后用骑车取代步行的方式,以确保孩子可以不迟到。另一方面,家长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完成,可能家长本来和孩子约好了要自己穿衣叠被,但是孩子磨磨蹭蹭,或者是把衣服穿的乱七八糟的时候,家长还是觉得还是自己来吧,起码放心些,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最后事情还是家长去完成的。所以家长在疑惑孩子无法完成的时候,直接选择了代替孩子完成的方法,那么孩子永远没有机会做,自然不会做。
其次,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主能力。
第一,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很多时候,孩子没有机会去思考和安排自己的事情,所以压根没有想过该如何安排,那么家长可以给孩子机会去尝试。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列一个早晨需要做的事情的清单,告诉孩子,这些事情需要在去上学前完成,缺一不可,需要孩子自己安排。通过这样的过程,孩子才会明白事情的难易程度,并且家长需要在过程中适当给予孩子褒奖:“今天衣服穿的这么快?”或者:“被子折的比昨天整齐哦”,这样孩子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也会乐意去尝试将事情做好。
第二,家长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对事情的掌控感。很多孩子并不是不会做,是觉得自己掌控不住这件事,就像写作业,第一天便要求写十张试卷,孩子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并且不会将真正水平体现出来,说不定还会对完成试卷产生负面情绪,觉得很难,第二天再让孩子看到试卷,孩子就不想再尝试了,会觉得自己完成不了。这个时候循序渐进就显得格外重要,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尝试从穿衣服开始,再到安排自己的零碎时间,再加大难度,让孩子规划自己的学习及休息时间,之后再让孩子尝试自主安排生活中的各个小事。这样孩子会认为完成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难,不断的强化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主安排不仅可以让孩子锻炼生活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家长的放手需要时间让孩子适应。当然,这里的放手不是撒手,孩子很多事情也只是第一次尝试,家长需要不断进行方向上的指导,才能及时制止孩子朝着错误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