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详解入门65——机器和大工业6 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下

15.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排挤工人,是这个事实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新的产业兴起,也使其他劳动部门的就业增加,不过这与所谓的补偿理论好无关系。如前所述,其他劳动部门的就业增加,总是必须靠一笔新资本或已经扩大的积累来实现。并且,这种情况也总是会随着资本构成的提高(即新行业也会逐步出现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而消逝。让我们考察一下机器生产对劳动需求扩张的影响。
16.第一种情况,机器在一个工业部门的应用,会使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行业(上游产业)的生产增加,这种生产的增加会带来多少劳动者被雇佣,在劳动的时长和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取决于资本构成(即c/v)。如果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机器生产,那么带来的就业岗位就少,反之亦然。
17.例如,机器生产自然会带来机器制造业的扩张,铁制机器带来矿业中的雇佣工人人数扩张,可是随着矿业中机器的运用,好景没有维持多久。
再例如,纺纱机改进了,效率提高了10倍,如果要满足生产需要,那么棉花和羊毛的生产就要扩大10倍。正是这种急剧扩张的对原料的需要,使得当时美丽国棉花种植园对黑奴的需要急速增加,罪恶的把黑人当作牲口一样繁殖的蓄奴生产在美丽国大行其道。同样,对羊毛的渴求使“羊吃人的运动”持续不断地扩张,在19世纪达到了一个巅峰。
对于当时的英国读者而言,羊吃人造成的小农人口减少,是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的就在身边发生的事情。当然,对于今天的某些“学者”而言,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修正”的地方就多了。
18.与上述情况相补充的是,如果上游行业先实现机器生产,由于原料增加成本降低,加工这些原料的下游行业可能带来对劳动需求的增加。
例如,英国机器生产使棉纱生产又快又便宜,以前织布工的利润提高了,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这个行业,可是没过多久,新涌入的80万英国织布工人,又由于缝纫机的出现而被排挤掉一大半。
19.第三,机器生产还带来分工的细化,新的社会生产部门出现了。在这些部门中,对工人的需求也是遵循上述原理,首先取决于资本构成的情况,其次资本构成提高,工人逐步被排挤出来。
20.第四,生产力的进步生产了大量的生活资料,于是以前有限的食利阶级(包括贵族和资本家)和他们的仆役的绝对数量增加了(相对与劳动者的数量长期看不断减少)。中世纪一个伯爵能够养活的仆役家丁等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则不一样了。
从而,对于奢侈品的消费的要求增加了,在奢侈品生产行业中,会出现对劳动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本身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奢侈品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生产和消费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
21.原料、产品的增加,使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大大扩张了,由此对运输业的需求增加了。
22.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如果有什么地方暂时还能作为英国工人阶级最后的避难所(相对而言在这里他们还能活下去),或者不如直白的说,被机器和大工业排挤的工人最终的去处是哪里呢?有什么行业暂时被认为必须由人手来做呢?
对了,是服务业。千万不要以为第三产业是21世纪的新发明。即使在1861年,英国每8个劳动者中,就有一个从事的当时意义上的“第三产业”。
23.在英国,“服务业”的发展,无非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工人被机器所排挤,脱离了物质生产劳动,成为了可以被资本轻易支配的“人手”。
例如,既然资本可以支配英国工人和他们的妻女白天服务?支配他们晚上服务又有何不可呢?或者支配他们成为散兵坑里的狗牌又有何不可呢?或者支配他们成为MAFIA的一员又有何不可呢?
24.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越发达,说明越多的劳动者脱离了直接的物质生产,成为了对资本家而言“多余”的人。如果有朝一日AI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精细地又带着感情地从事服务业。
那么,英国工人最后的避难所也将消失。注意,这不是AI机器人的错。
25.这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服务业越发达,说明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这样的一种境地,在这种境地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直接物质生产,从一种近似的意义上看,他们已经完全可以不劳而获,实现自身自由的发展。
换句话说,第三产业越发展,未来社会的物质基础就越坚实,姿势生产关系本身造成了这种不可逆转的必然性,为未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前提。
硬币的这另一面。是同志们应当牢记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