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英国牛津念东亚古典文学
本托福口语没过25的菜狗最近在语言班被问到了好几次这个问题,因为英语水平实在有限每次都没能回答好,思考之后决定还是写一篇专栏,便于以后被问到的时候能迅速回答出来() 首先,我本科并不是文学院更不是中文系的。虽然高中想学文学转了文科,但因为高考没考好、高三挨骂太多失去了对文学的自信和一系列现实因素(比如工作和收入),最终去了商学院。大二的时候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产生了想转专业回文学老家的心情,但当时没能和家里人好好沟通这件事,再加上性格犹豫不决、心理状况也不是很健康,就错失了转专业的机会。所以,我自然是没办法保研的,如果还想学文学的话,几乎就只有考研这一种选择。于是,大三的时候,我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专业书准备考研,在大量读书的过程中(高中毕业之后心理受到严重创伤,所以放慢甚至停止阅读了很长时间,甚至一度觉得自己讨厌看书不会再对文学产生任何兴趣),重新喜欢上了文学和文学研究,所以开始下定决心认真转专业。然而,不自量力第一年就报了p大的我,自然是没有考上的。 虽然没有考上,但是我并没有就此放弃转去学文学的心情。在想要转专业(或许可以追溯至高中毕业)之后,我度过了相当迷茫、痛苦和失落的一段时间,甚至考虑过要不要重读本科。我有一点出国读文学的意向,并且当时有好感的异性(现在已经不联系了)决定出国读研(之前以为他要保研)推了我一把,我开始查阅大量的资料准备留学申请。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我都不确定自己要申文学还是申商科方向,因为我本科专业实在是和文学太不相关了。幸运的是,我在大四快毕业、终于能抽出时间去中文系上课的时候,遇到了几位很好的文学院的老师,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才真正下定决心破釜沉舟申请文学专业的。这个时候也得到了家人的同意。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一点点搜学校官网找项目找专业diy了。因为本科毕竟不在文学院,而且感觉国内的文学教育还是比较丰富包容、并不会把学生限制在某一个小框架里,所以我不是非常清楚自己具体喜欢哪一个小方向。我上的课中西方文学都有,我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然后我就想,要不主申比较文学吧,真的要做研究的话,读完master在phd阶段再决定小方向好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所学校的硕士课程里都有比较文学这个专业。譬如牛津似乎就没有,比较接近我兴趣方向的只有现代语言(?),但是我仔细阅读了招生要求,发现自己或许并不满足条件,本科不是文学方向,且没有熟练掌握英语之外的其他现代语言。还有性别研究,我有些感兴趣,但是社会学基础太差了且完全没有相关履历,就没有申请。最后,我找到了对本科专业没有硬性限定的Traditional East Asia,两年制硕方便申phd、可以多学一到两门语言能弥补我只熟练掌握汉语英语的不足,刚好我母语汉语(满足东亚系语言要求)、上过古代文学的课能拿出来一些论文和成果、ps也会写,我就投了这个专业。 诚实地说,我对东亚研究并不是特别特别感兴趣(倒是喜欢古典学),只是想上牛津,从小到大最大的梦校,隔壁剑桥虽然有比较文学,但老师和我说可能会需要熟练掌握西班牙语法语之类比较好(感觉我资历可能不太够),而且自己整完牛津的文书我就累趴了,再来剑桥我真的顶不住,而且而且喜欢牛津还是比剑桥多一点,所以最后摆了,填了一半没有提交申请。 我一开始真的没想到我能申到…其实牛津申请填到一半的时候我还阳了,失学废物每天在家阴暗爬行,写材料写得累到吐血,我差点摆烂没投申请,最后想着不能对不起给我交推荐信的老师通了几个宵终于在申请关闭的最后一天写完交了,其实系统关闭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我还在检查修改,几乎是卡点交的… 牛津的offer还是最早来的,当时过了几个月什么消息也没收到以为要全聚德的我甚至跑去学车解压了,一边学车一边想就此打工回报家庭也行吧,然后在失眠的雨夜收到新邮件读完发现是offer,当时的心情已经发pyq说过了现在就不赘述了。 我没犹豫多久,和家里人说了,就把offer接了。 接了offer之后来了一堆比较文学的offer,囧,其中不乏我也很喜欢的学校,尤其是UCL,投得最晚offer下得最快(不到一个月),但考虑到自己真的很喜欢牛津,且其他offer拿到的都是一年硕,研究基础很差想读博的我还是乖乖上两年制硕好了,最后就还是确定选牛津了。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对东亚研究特别特别感兴趣,哪怕在国内考研我都不会报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我当时在文艺学和比较文学里纠结),可能以后phd阶段不会再做这个方向,只是对于转专业的我来说,有学上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phd什么的,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