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空射击Part 1
替菊池砲雷長代发,正文前先转一番他的自述:“翻译自小语种的军事文章,全文我基本上全看过,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果有疑问,我可以再去翻翻原文。他的配图应该都是公开视频,但我不关注俄乌,就没去找,可能配图清晰度就要差点了。至于最后作者的结论对不对,就看你自己的了”

在最近的俄乌战争的交战视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直升机使用机载武器攻击地面目标的场景。自3月中旬以来,在互联网上的视频里,除了常规的对地攻击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奇怪场景——向天空发射无制导火箭弹
这让人首先想到可能是直升机受损导致电子设备故障或损坏。在少数战斗视频中发现这事是"幸运"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视频公布,发现"事故"肯定不是电子设备损坏的证据。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寻常且鲜为人知的战斗方法,但教范上也是有的。航空器在爬升时使用武器并不新鲜或特别。即使在攻击地面目标时也是如此。爬升轰炸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之交出现的,目的是使核弹能够安全地从低空攻击飞机上投下(这是为了机组人员的安全)。在英语中,这种机动被称为爬升轰炸或越肩投弹。而在俄国术语中,它是Бомбардирования с кабрирование

常规炸弹也可以使用爬升轰炸,主要是为了增加自由落体航空炸弹的射程和避免直接飞越目标。这么做会将投射的载荷精度降低,但这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或电视制导炸弹进行轰炸
为了确保爬升时轰炸的准确性,现代导航和瞄准系统会重新计算载机的飞行参数和炸弹的弹道特性,并在指示器上向飞行员提供正确控制飞机所需的数据,并在适当的时候自动释放有效载荷。在爬升时使用火箭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使用空对空制导火箭(这是俄语的说法,火箭也是导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增加火箭的能量并延长允许的发射距离。微小的瞄准误差和目标机动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是由火箭的制导(自导)系统所纠正的

但是,使用机载非制导火箭却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自二战以来,这些武器一直作为飞机的对地武器使用。1956年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法国人首次将它们安装在直升机上,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空军中,它们不再被用作多功能喷气式飞机的武器,因为它们已经被导弹和制导炸弹所取代
尽管在一些国家,包括北约国家,你依然可以发现一些苏制飞机在使用非制导火箭:Su-22、Mig-29或Mig-21。在俄罗斯联邦,非制导火箭仍然是所有作战和运输/战斗直升机和喷气式飞机的标准武器,包括最新的:Su-30SM、Su-34和Su-35S。俄罗斯的机载非制导火箭有:S-5、S-8和S-13,口径分别为57.80和122毫米,配备有几种类型的战斗部,由多管发射器携带和发射。带有大型战斗部且较重的240毫米S-24B或S-25O/OF/OFM则由单轨发射器携带,每个发射器只能带一枚,因此每架飞机也只能带几枚
用喷气式飞机的非制导火箭攻击地面目标是在俯冲飞行中进行的,角度一般为-40° ~ -10°。以直升机为例,除了俯冲攻击外,还可以在水平飞行和悬停时发射火箭。这些武器的瞄准都是由载机的驾驶员操纵载机来完成的。在一次攻击中需要发射多枚、十几枚甚至几十枚火箭。这是由于非制导火箭的固有缺点导致的,其精度差,散射范围大。为了确保适当的命中数量,需要大量的火箭弹来弥补

以苏联/俄罗斯的80毫米无制导火箭S-8为例(交战双方在乌克兰最常用的),在手册与教范中提到的散布值(表示为垂直于火箭轨迹的平面上可能的偏差值)为千分之3.5~4.0,也就是大约3.5~4.0毫弧度
技术性导致的散布即:火箭弹部件的质量和尺寸特性、燃料特性、装配精度(喷管角度、弹翼安装精度)等方面的偏差。除了纯粹的技术原因外,散布也是由于齐射(串联)火箭弹在飞行路径上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就直升机而言,还有:来自主旋翼的气流的相互作用、直升机的速度矢量相对于火箭发射管的轴线的偏差以及挂架的振动
这些额外的因素使从直升机发射的同样的火箭的散布比从飞机发射的火箭的散布大两到三倍。因此典型的直升机发射的火箭精度为千分之7~12(有趣的是,从AH-1眼镜蛇或AH-64阿帕奇系列直升机上发射的西方九头蛇70 70毫米火箭弹也可以找到类似的7~12毫弧度的值,尽管手册没有确切说明这种散布是以何种形式表现的)

在实际发射中,齐射的火箭弹会形成类似圆锥的轨迹,落点则是一个椭圆形的区域。它的宽度与发射的距离成正比,长度取决于与地面的角度。角度越小,椭圆在射击方向上被拉伸的越多。依据前文的千分之7~12的误差计算,在1~3公里发射时散布的宽度应该在55~80米左右,在3千米的距离上应该在160~240米左右。在1公里外射击时,俯角在20°时,椭圆散布区域的长度为160米,而在3公里外射击时,长度达250米。相对于地面的角度越小,椭圆散布区域就越长。在水平飞行或非常小的射击角度下,椭圆散布区域的长度甚至可以大于其宽度的10倍。但需要注意的是,散布区域的大小是一回事,弹着点的实际分布是另一回事。出于这个原因,俄罗斯直升机教范中给出的非制导火箭弹的典型发射距离在1000到3500米的范围内
虽然从教范指定的距离攻击无反制措施的目标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效果,但实际上目标也会依照教范部署许多单兵防空导弹、高射炮等武器,这么做无异于自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俄罗斯直升机通常利用地形和自然掩护在乌克兰上空低调行动,使用制导导弹攻击点目标,在爬升机动时发射无制导火箭弹

表面上看到的并不是现实,这不是一种很新的战术,因为早在20实际80年代,苏军就使用Mi-24V直升机执行过此类战术,但具体情况尚不明了。这可能是由于苏联在入侵阿富汗时期被美国援助的"毒刺"防空导弹攻击所致,或者仅仅是学习潜在对手美军的战术——"间接射击"是一种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AH-1直升机采用的战术。
从表中可以看出无制导火箭的使用条件,在爬升机动时使用S-5火箭弹可以达到4000~5800米的射程,S-8火箭弹可达5600~7800米,这个距离和波兰的"闪电"单兵防空导弹的射程相(6.5公里)比也还是较为安全的。直升机可在距离目标5公里的地方短时间爬升发射火箭弹,不给防空武器反应的时间。在爬升中发射火箭弹虽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实际上似乎并没有专门训练过,因为需要装备单独装备的靶场来测试

还有一个不同的问题就是这种战术的有效性。除了火箭弹的分散性(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分散性会更大)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瞄准。如前所述,在平飞和俯冲时,瞄准所需的信息是在一个透明的平视显示器(或头盔镜片上)上呈现给飞行员的。在这些飞行范围内,瞄准系统考虑到当前的条件——目标的距离、飞行的速度和高度、俯仰角、横滚角、攻角和侧滑角、漂移、火箭弹弹道等,并呈现一个移动的网格(标记),显示火箭弹如果在该时刻发射应该击中的地方。飞行员的任务是操纵直升机,使标记叠加在目标上并发射火箭弹。即使目标定位不太准确,但随着发射的火箭弹数量增多,凭借火箭弹的散布和战斗部毁伤范围,也能击中目标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