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游记》第一回

2023-07-03 17:34 作者:甘居下  | 我要投稿

第一回灵根育运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游记》开篇对本书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名为《西游释厄传》,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西游记》讲的是唐僧经历磨难的故事。在这里可以先讨论一下《西游记》的主角是谁。

在这以前我一直以为《西游记》的主角是唐僧,毕竟所流传的就是:《西游记》讲的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是西天取经团队的最高领导,是佛祖的得意门生弟子,没有理由不认为唐僧是《西游记》的主角。但是纵观全书一百回,前面七回讲的都是孙悟空的前世今生,花如此长的篇幅只描写一个人物,似乎作者的意图便已经表明,孙悟空才是《西游记》的主角。至于为什么孙悟空这个主角在整个过程只是充当了唐僧的配角?这里面大有深意,在后面如果想起来了会讲,现在还没到时候。

以上插入的是故事主人翁的相关思索,接下来我们回到故事本身。

第一回开篇讲的是创始之初的景象,设置好故事发生的背景,即故事必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主角闪亮登场,它不是人,而是一只猴;它不是普通的猴,而是一只石猴。石头做的够,确实独特。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出时候诞生的天时地利人和。目前所看出来的是该石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这么看这时候的背景真是独一无二:天下有谁是以天地为父母的?由此映射出来的现实意义应该就是明朝一位官宦世家的子代,而《西游记》这部作品便是描述这位出身显赫者步入仕途的故事。

在取经团队中,同样有巨大背景的是唐僧,唐僧原是金蝉子,为佛祖坐下弟子,这一背景世人皆知。然而这样一个身份天下皆知,未免太过招摇,倘若这是佛祖的本意,那实在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取经团队内定领导人,居然是佛祖弟子,无论如何都很受人诟病。如此看来,唐僧的身份显著高贺,越发觉得是佛祖故意为之。由此联想到上面所讲的:唐僧只是表面的主角。

相比唐僧,这时候的背景无人能知,只知它是天是地所生,但是具体是谁并不知晓。这更加体现出幕后之人的高深,但是幕后之人是谁目前还不能妄自揣测。不能说是佛祖,因为在这里还没有思考的迹象。

石猴诞生,无忧无虑;这自然映射出明朝官宦子弟年少时的生活状态。因猴子们的约定,石猴进入水帘洞,这洞中明显是有人工痕迹,由此可以推测,石猴的诞生绝非偶然,幕后有一只大手促成。

因为人工水帘洞的辅助,石猴成为众猴之王,这里所对应的应该是明朝官宦子弟有一群下人:平常人家不可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众人之瞩目。

石猴无忧无虑,因怕死而想去修仙。这里有一个对话,大意为:石猴无忧无虑,好生快活,却有些担忧。旁人笑他不知足,因为站在普通猴的角度上,石猴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猴。这里所映射的是明朝一官宦子弟的生活水平极其奢侈。

石猴所说的是,活着确实是如别人所说,但是一旦死掉了,那便进入轮回之道,一切重头再来。所以他想长生,如此便能够永远享受世界的幸福。这里映射的是明朝官宦家族虽然身世显赫,但是并不能将他的家业永远传续下去。正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豪门望族虽已站在世事的巅峰,但依然念念不忘,永远流传。这一点可以参考秦始皇的理念: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在故事中想要长生,便要学的长生不老之术。而在明朝现实中,人是不可能长生的,只能够通过家族进行子代传承。但是子代传承只能够得到实际的利益,而不能保持所拥有的地位。在明朝或者说是在古代,能够保持地位或者是说上升地位的唯一途径只能是科举,通过科举取士,年轻人就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保住社会地位的底线。

不论家庭多么显赫,准备工作有多么好,还得是靠子代自己去读书。对应的是石猴出发前的准备甚是充足,但是在求仙过程中同样历经坎坷。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石猴要想长生不老,同样要经历求仙磨难;由此对应到明朝官宦世家,即使父代位极人臣,但他们的子女同样要经过科举的筛选。这时不得不肯定科举制度在古代打破阶层固化的价值,虽然后来的八股文固化了人们的思想,但事实上确实是给全天下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

历经磨难到达西牛贺州,事后在这里见到了一名樵夫,在这乔夫的口中得知了菩提老祖所在。我在石猴与樵夫的对话中注意到以下这些细节。

石猴问樵夫,问他为何不修仙,修仙可以长生不老。樵夫给出的理由是,家平,上有老母,也就是经济条件不允许。这里所对应的就是,富家子弟在念书时,问贫困家庭:你为什么不去考取功名?但是贫困家庭没有读书的条件。这一点所表明的是科举取士隐隐约约设定了一定的经济标准,只有家庭有着经济多余,才能将那多余的经济用来培养子代。而没有这种条件的子代,只能够放弃自己这一代的跃升,着眼于原始资本积累,以培养下一代。这里可以参考一下:何不食肉糜?

在樵夫告诉石猴的地址以后,石猴并没有傻傻的按着他说是哪里就去哪里了,而是要求樵夫带他去。由此可以看出时候,石猴已懂人世间的骗局。不论是他先天得知,还是在南赡部洲撞了南墙得知,都表明这个石猴灵性高等,已经知道了要提防人类,对他来说的话不会全信。因为相比之下,有很多人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了几十次还依然不知悔改。

终于石猴找到了那菩提所在的洞府,那洞府应该对应的就是明朝时的私塾。

石猴在门前,仙童开门。从仙童的话可以得知菩提早已知晓石猴要来学道。这里所对应的现实应该是官宦子弟的父代已经给私塾先生打点好了一切。

对菩提祖师的描写映射出现实中的私塾先生是一位名师。石猴求道态度诚恳,进一步显示出它的灵性高等。因为相比之下,有太多的学生不尊重老师了。

菩提祖师的话点出了时候的背景,是天地生成。这个天地生成就是字面意思:天为父,地为母,后台强硬。

菩提赐号为孙悟空,应该对应的是明朝那时私塾先生会给坐下学生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吧(这是我猜的,没有考究。)

如此,第一回交代石猴的全部信息,更加确信《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

《西游记》第一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