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花:一个全球公共卫生胜利的故事

2023-10-25 12:04 作者: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  | 我要投稿

图文编辑:盲人天才

排版:超高校级的心理委员

亲爱的心友们,大家好,我是心委。

心委本人目前忙于比赛和课程,心理、ACG与MBTI相关的专栏可能会少更一段时间。目前有小伙伴想和我合作发布一个【病毒科普系列】,这是这一系列的【天花病毒篇】,希望感兴趣的小伙伴多多支持~


“考虑了世卫于1958年启动、1967年强化的扑灭天花行动的发展与成效后......我们在此宣布:人类已经摆脱了天花的缠绕——一种自文明初启便导致数以万计人死亡、失明、毁容的疾病;一种在10年前仍肆虐亚非与南美的疫症。”

世界卫生组织WHA33.3决议案

概论

 

天花病毒病毒体

天花是由隶属痘病毒科的天花病毒引起,与猴痘病毒同属正痘病毒属)。在自然情况下,其只能感染人类。关于这种病毒的起源,至今尚未有一个结论。专家利用不同的化石证据,以分子时钟法推算出不同的结果。其有可能是在68,000至16,000年前,由啮齿动物病毒演化而来;也可能是在三至四千年前,从沙鼠痘病毒中分离而来(此正好与首名天花患者的生活时期吻合)。不过,后者的前设是这类病毒的突变率与疱疹病毒科的成员相若;若去掉这个假设,天花病毒最早的分离时间会推前至五万年前。由于现存的考古学证据仍为支离破碎,故没有人能给予一个清晰的答案。

传播

天花其主要透过空气传播。患者的口、鼻、咽之分泌物均载有病毒,而长时期的面对面近距离接触(1.8米范围之内)则是人传人的主因。直接触碰病人的体液或近期受污染的医疗用品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不过因为病毒无法长时间于空气中存活,甚少有人因吸入了封闭空间(如:车厢、房间)里载有病毒的空气而染病。

虽然天花病毒能穿透胎盘,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罹患先天性天花。天花感染这出现皮肤病变不逾一周的时期最具传染性;随着病情发展,疱疹会逐步脱落病毒的数量会逐步减少。话虽如此,直到最后一颗疱疹退落前,天花患者还是有可能散播病毒。天花在温带地区,天花传播的高峰期在春、冬两季;热带地区则没有明显的传播季节。

症状

感染天花后一般在染病后的12天内,出现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头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几天后,口咽部分的粘膜会长出红点,身体多处地方亦会长出皮疹(以脸部居多)。与此同时,他们的体温会下降至正常标准。这些红点其后迅速增大并破裂,释放大量病毒于唾液中。

天花病毒主要侵袭皮肤细胞,故病人通常都会在红点出现后的1至2天内进入皮肤病变的阶段。前额首当其冲出现皮疹。皮疹后会扩散至整个脸部、四肢的近端位置及躯干,最后是四肢的远端部位。整个过程持续不超过36小时。天花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被划分为四种类型:典型、恶性、出血型、缓和型。

典型

逾九成不曾接种疫苗的天花患者均为典型天花病人。他们的皮疹在第二天变为丘疹。一至两天后,这些丘疹会充满乳白色的液体,成为水泡。液体会在48小时内变得浑浊,使之看似脓疱(但里面充斥的是组织物而非脓液)。到了第六至第七天,所有的皮疹均蜕变成这些圆形脓疱,并在三天内增长至最大体积。里面的液体会渐渐外流至所有脓疱都消退、乾化及结痂为止,这通常为时两周。两至四天后,这些布满全身的痂开始脱落,留下会造成色素脱失的疤痕。
典型天花又可分为三大类:不连续病变型、半融合型及融合型。约有六成的患者属于第一类别,他们身上的皮疹以至于之后长出的脓疱都是离散及不相连的,皮疹密度最高的地方是脸,其次为四肢(又以近端位置较多)及躯干,而掌心及脚心亦会受到影响。少数患者身上的水泡会出现融合的状况,成为扎根深至皮下肌肉的片状物。半融合型病人只有脸部会长出融合性皮疹,但融合型病人的脸部和前臂都会出现这些融合性疹子,他们的发烧期也较长,部分病人的病毒血症在脓疱结痂后仍无法结束。这些融合型天花患者的病情较一般状态的严重。


恶性


大约有5-10%的天花患者出现恶性天花的症状,恶性天花当中又以儿童居多(占了72%)。目前尚未清楚出现这种天花的原因。恶性天花导致的早期症状非常严重,病人会出现血毒症并持续发烧;他们的舌头及颚部广泛被红点覆盖,皮疹蜕变的速度缓慢。恶性天花引起的水泡只含少量液体,而且非常柔软及敏感,有时还会渗血。它们在七至八天后变平(故又被称作“扁平型天花”),看似藏到了皮下。恶性天花往往致命。


缓和型

缓和型天花主要出现于曾接种疫苗的患者身上。这个形式的天花同样会导致早期症状及皮肤病变,但严重的程度较低。缓和型天花病人的皮疹数量较低且分布不均,蜕变与康复的速度较快,死亡的机会也较低。人们常把这种天花与水痘混淆。
出血型
出血型天花患者的人数比恶性天花的少,只占了整体的2%,并以成年人居多。早期的症状为突发性。病人在发病后的2至3天内会出现出血的现象,故其眼白会变红,皮肤会出现暗淡的红斑、瘀点,后呈焦黑色,故称之黑天花。脾脏、肾脏及浆膜也是常见的出血处(一些患者的肝脏、睾丸、卵巢或膀胱也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患者体内的抗凝血酶数量随着凝血因子的下降而上升。病人会在极少病症的情况下,于病发后的5-7天内突然死亡。那些在8-10天后仍然存活的病人则会出现血小板持续下降及抗凝血酶持续上升的状况。出血型天花同样致命。


诊断方式

天花的临床定义为“一种在没有其他明确因素下引起 ≥38.3 °C高烧及独特、深入皮层之疱疹的急性疾病”。医护人员会按照此定义找出疑似天花病例,后会替他们安排接受实验室测试。痘病毒会在宿主细胞质里分泌独特的蛋白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痘病毒包涵体(这也是它们进行自我复制的平台)。专家可以轻易地在皮肤活检中,辨认出已被苏木精及伊红染色的痘病毒包涵体。可是,就算没有找到痘病毒包涵体,也不表示病人一定没有罹患天花。实验室人员也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从患者身上取得的脓疱或皮痂样本,这可以协助他们确定患者不是受到形态相异的疱疹病毒的侵袭。不过,由于所有痘病毒的形态相若,此方法仍无法完全锁定天花病毒。绒毛尿囊膜病毒培植法为针对性诊断方式。此乃鸡只胚胎的一部分。专家需在特定温度下培植病毒,透过观察最后的痘疤病变,专家可以确定样本中的病毒是否天花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试则能进一步鉴定天花的病毒株。除此,针对天花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和抗原的血清测试及酵素结合免疫吸附分析法也起到一定的辅助功效。


治疗方式

奇妙的是在人类宣布消灭天花后依然没有认可的治疗天花药物。不过,自上次大型天花疫症发生后,某些抗病毒药物的功效已被大大改善。另有研究指出,西多福韦有潜力成为针对性的天花药物,惟不足之处是此药需静脉注射且可导致肾脏中毒。
治疗天花的主要方法为疫苗注射。病人在感染病毒后的三天内接种疫苗,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由天花引起的症状;七天内注射也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及改善患者的病情。除了疫苗,伤口看护、感染控制、体液补充、人工呼吸器协助等舒缓性治疗能提升疗效。恶性或出血型天花患者所需要的舒缓性疗法与中风病人的一样,而出现融合性疱疹的天花病人则需要处理烧伤的治疗方案来舒缓病情。

历史渊源

古埃及或许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已知最早的天花病人,专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显的脓疱痕迹。早期的印度及中国文献亦有记载这种疾病。据猜测,前往印度的埃及商人在公元前1,000年时将天花传入了印度,至此之后,天花便成为了困扰当地逾两千年的本土病。公元第1世纪,印度把天花带入了古中国的西南部,可能在304年或317年前爆发。疾病更在五百年后蔓延至日本。735–737年日本一次天花大流行夺取了当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痘疹娘娘”为古代中国民间信仰中,施展天花咒语的神灵,人们避之则吉。痘疹娘娘或斑疹娘娘均为年长女性形象,头戴冠饰,身着华服,手持朝圭或手捧豆子,也有手拿治病药草的,有时在娘娘额头正中有一粒圆如豆子、象征痘疹的饰物;娘娘身旁跟随两名或四名侍从,或垂手站立,或手持豆子或葫芦等物。

                 目前没有历史文献能清楚地告知天花入侵欧洲及亚洲西南部的时间。某些学者认为,阿拉伯军队是将天花病毒在第7至第8个世纪从非洲带入西南欧的元凶。第9世纪,波斯医生拉齐对天花下了详细的定义。他也是第一个将天花与水痘及麻疹加以区分的人。中世纪期间,天花定期地出现于欧洲,但并没有在当地扎根,直到欧洲人口膨胀及人流大增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天花才广泛出现于欧洲。

 

16世纪《佛罗伦萨手抄本》第十二册(于1540至1585年编制)中的附文绘制图。里面显示了墨西哥中部纳瓦族罹患天花的情景。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美洲并没有提及疑似天花的疾病。天花先于1509年传入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加勒比岛,后在1520年透过进入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入侵美洲大陆。疾病重创了当地的原住民,成为了西班牙成功征服阿兹特克及印加帝国的主因之一。这情况同样促使了1633年麻省普利茅斯的登陆行动。天花在美洲原住民间造成的死亡率高达八至九成。

澳洲最早于1789年出现天花,疾病于1829年死灰复燃。虽然天花在这段时期里为当地原住民的最主要死因,但它从没有成为当地的主要疾病。

到了18世纪中期,天花已成为了全球(除了澳洲)主要的流行病之一。在18世纪的欧洲,天花是夺取最多性命的疾病,每年约有400,000人因其而死。[58]瑞典有10%的婴儿死于天花,俄罗斯的比例或更高。英国、英属北美殖民地及中国等广泛采用人工种痘术的地区,疫情比其他国家轻,当地的富人甚至能免受疾病的影响。19世纪末,随着天花疫苗面世,情况才真正得到全面的改善。

  

爱德华·詹纳译作爱德华·金纳或琴纳,英国医生,以研究及推广牛痘接种、预防天花而闻名,1796年5月他发明的天花疫苗是世界上第一支疫苗,詹纳因此被后世称为“免疫学之父”         


自从1796年英格兰医生爱德华·詹纳证实了牛痘有效预防天花后,各地区均尝试以此根除这种困扰人类文明甚久的疾病。1800年,詹纳儿时的朋友兼同事——约翰·克林奇医生将疫苗送到了纽芬兰与拉布拉多圣三一城,展开了新大陆的防疫工作。

1803年,西班牙国王下令展开“包密斯远征”计划,力求将疫苗运送到其在菲律宾及美洲的殖民地以便进行有效的防疫工作。美国国会通过的《1813年疫苗法案》保证了当地的普罗大众拥有接种疫苗的权利。

四年后,荷属东印度地区建立了非常严格的防疫方针。英属印度也展开了疫苗接种计划:他们希望在欧洲人员的监管下,让印度医护人员为大众注射疫苗。不过,英国在印度与缅甸的防疫工作成效不彰。虽然有相关的法律及教育工作,但仍有很多民众宁可相信传统的人工种痘术。

1832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美洲原住民疫苗接种计划。十年后,英国政府全面禁止人工种痘术及开始推行强制接种疫苗方案,并于1853年通过了有关的议会法案。天花渐渐在富有国家消失:1897年,美国解除了天花的威胁;

到了1900年,多个北欧国家亦宣布扑灭天花;1914年,所有工业国的天花病发率已降至低水准;1936年苏联扑灭境内天花。

1972年,欧洲最后一次的天花疫症在南斯拉夫发生。澳洲及新西兰是两个特别的例子:由于没有受到广泛的影响,他们没有推行全民疫苗注射计划,而是靠严格的隔离政策应付区内的病例。中国大陆最后一起天花案例是在1961年,台湾的最后一起天花病例则是在1955年。

为了扑灭天花,人们加大了防疫力度。泛美洲医疗组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推行了覆盖整个南美洲的天花扑灭行动,为所有美洲国家解除了天花的威胁。

1958年,苏联卫生部副部长维克托·米哈伊洛维奇·日丹诺夫在1958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全球在世卫组织领导下协调一致展开扑灭天花行动,该项建议于1959年获得通过。在这期间,全球每年仍有约两百万人因天花而死亡。可惜,该计划成果令人失望:非洲及印度次大陆的疫情毫无起色。

1966年,国际天花扑灭单位正式成立,并由美国医学家唐纳德·亨德森领导。一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加大资金援助额至每年二百四十万美元,并采用由捷克流行病学家卡雷尔·拉斯卡提倡的新疾病监测机制。
到了1975年,只有非洲之角仍持续受到天花的侵扰。其中,埃塞俄比亚及索马里的防疫任务艰钜。两国缺少交通道路,而内战、饥荒与难民则进一步拖慢了计划的进展。最终,在澳洲微生物学家弗兰克·芬纳的指导下,两地分别于1977年早及中期设立了严密的监测机制及执行了疫苗接种计划。

 (图片可能不适,暂不显示)

拉希马·巴努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青史留名了

最后一位自然感染主天花病毒的病人是拉希马·巴努(一名孟加拉国的两岁女童),她于1975年10月被确诊受到感染;最后一次的天花爆发发生于1978年的英国伯明翰。是次事件共有两宗病例,其中一人死亡。死者为从事医学摄影师的珍妮特·帕克。她是在伯明翰大学医学院感染了天花病毒,并于同年的9月11日病逝。该医学院负责天花研究项目的教授亨利·贝德森其后自杀。这次爆发过后,全球所有实验室里的病毒样本库存均被销毁,或转移至具第四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准的世卫实验室、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科利佐沃的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后记

不少国家曾在战争中使用天花作为生物武器。例如1754-1763年的皮特堡围攻战期间,英国人曾考虑利用天花对抗法国及其美洲原住民盟友。

根据威廉·特伦特(一位当地的商人)于1763年6月24日写下的日记,德拉瓦族曾派遣两位酋长要求英人停战,临走时英方代表给了他们取自天花医院的两条毯子与一个手帕。至于这是不是一次官方下令的生物战行动则不得而知。

除此,有指英国也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派遣已具免疫力的天花患者去感染美国军队。《澳洲研究杂志》上一篇由独立研究者撰写的论文表示,英海军曾于1789年尝试使用天花病毒对付新南威尔士的土著部落,《医学历史公报》也有提及这个议题。不过,由于当时的人常将轻度天花与水痘混淆,故此生物战是否真出现则具争议性。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日三国的科学家都曾尝试研发天花武器,但因考虑到疫苗的广泛度而从没有大规模地使用。1947年,苏联在距离莫斯科东北75公里的谢尔吉耶夫镇设立了天花武器开发厂。

二十四年后,于咸海一座小岛上进行的生物测试不幸发生意外,导致了天花爆发。在国际舆论压力下,苏方允许美英科学团队视察其生物制品部门的四个主要设施,虽说在最后有关团队最终被苏联当局拒绝入门。

1992年,苏联生物武器专家肯·阿里贝克坚称苏方已储存了20吨抗疫苗性的天花武器制品,亦准备了弹头将之散播,但此说法从没有获得第三方的验证。1997年,俄国政府宣布将所有剩存的天花病毒样本移至国家病毒与生物科技研究中心。随着苏联的解体及无数前苏联生物武器专家失业,天花武器的研究资料可能已落入恐怖分子手中。


天花:一个全球公共卫生胜利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