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资料馆|戏剧与影视学、艺术】真题及题型、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

目
录
文思不冻 2024 考研
一、学校院系介绍
二、导师介绍
三、录取情况分析
四、参考书目介绍
五、历年真题汇总
六、辅导计划

✦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电影资料馆,又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家级电影档案馆和电影理论研究教育机构。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于 1958 年,1980 年成为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FIAF)正式会员,是我国电影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1984 年原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研究所并入,成立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同年创办《当代电影》杂志(核心期刊),后陆续办有《中国电影报》和《电影》、《影漫》杂志。1985 年开始招收电影历史及理论(现为戏剧影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2010 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8 年增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
资料馆属于北京的艺术类院校,不划归入 985、211 行列,也不参与学科评估,但研究实力在电影圈颇受认可,不仅专业课不压分,且不歧视本科学校。资料馆地理位置很好,地处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去实习,每位学生都有宿舍且学费不贵,食堂非常便宜。研究生每周能观看学术放映,接触中影史稀有片源,拿着学生证还能免费去艺术影院蹭电影,看三年电影学费就回来了!
✦
专业简介
资料馆学硕分电影理论与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外国电影研究、电影创作理论、电影产业六个方向;专硕分电影创作(含纪录片)、剧本创作、电影产业:策展及营销、电影制作及数字修复四个方向。
学硕专硕都是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的学科构成,政治是完全一样,学硕是英语一,专业一是 701 文艺理论与电影理论,专业二是 801 中外电影史;专硕是英语二,专业一是 702 电影史论,专业二是 802 艺术创作。

✦
学硕导师团队
电影理论与美学
李迅
研究员(二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与美学,欧美电影研究。
中国电影史
黄德泉
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早期电影史、电影史论。
李镇
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口述历史、动画电影等。
黎煜
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电影史、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口述历史。
当代中国电影
左衡
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艺术概论、大学美育、电影理论与批评、中国电影叙事研究。
张文燕
编审,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电影、台港电影。
外国电影研究
李一鸣
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电影研究、中外电影史等。
电影产业
边静
副研究员, 电影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影历史与电影产业领域。
电影创作理论
(同专硕剧本创作方向导师)
皇甫宜川
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剧本创作、口述历史。
王群
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剧作理论、剧作实践。
连秀凤
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电影史与影视剧作研究。
✦
专硕导师团队
电影创作(含纪录片)
黎涛
一级导演,导演电影 20 部、电视剧 150 集;担任摄影的电视剧 20 部。近 10 年,主持过 2
项省部级创作实践项目或实践教研类项目。主讲课程《电影导演》。
李相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导演《绝对谎言》等多部作品。主讲课程《视听美学》。
杨天东
编辑,研究领域为电影导演创作、影像美学。
虞晓
助理研究员,任多部连续剧编剧,主讲课程《纪录片策划与创意》。
韩珺倩
一级导演、高级记者,主讲课程《纪录片创作》、《电影导演艺术》。
电影策展及营销
薛宁
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影档案工作,主讲课程《电影档案的编研开发》
沙丹
副研究员,长期从事艺术影院管理和节目策划工作,兼任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主讲课程《电影策展》,学术研究方面偏重于华语电影历史批评与电影节研究。
电影制作及数字修复
左英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影数字化、修复和保存工作多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理事,主讲课程《电影修复》。

✦
2023招生简章

✦
近年报录比
学硕:

专硕:

(专硕2019年第一次招生)
学硕、专硕的录取人数都是20人,录取人数=推免人数+统考人数,每年九月左右出推免结果,大家多多关注官网。
✦
历年复试分数线
学硕:

专硕:

(专硕2019年第一次招生)
1.在不招收调剂考生的情况下,进入复试人数和录取人数成比例;2023年学硕开始招收调剂,进入复试人数=一志愿录取人数;
2.复试分数线根据题目难度变化,23年题目难度较大,录取分数低。

✦
参考书目
学硕
文艺、电影理论方向: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2.《艺术理论教程》张同道
3.《电影作为艺术》鲁道夫·爱因汉姆,杨跃译
4.《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邵牧君译
5.《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崔君衍译
6.《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杨恒基、杨远婴主编
7.《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徐建生译
8.《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译
9.《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
10.《好莱坞类型电影》托马斯·沙茨
11.《电影艺术词典》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编
12.《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中外电影史方向:
1.《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
2.《中国电影史》陆弘石、舒晓鸣
3.《中国当代电影史》丁亚平
4.《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
5.《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
6.《闪回电影简史》路易斯·贾内梯:
7.《西方电影史概论》或《西方电影史论》邵牧君
8.《世界电影史》格雷戈尔
9.《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专硕
中外电影史方向:
1.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
2.丁亚平:《中国当代电影史》
3.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
4.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
5.罗伯特·C·艾伦、道格拉斯·戈梅里著,李迅译:《电影史:理论与实践》
6.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
7.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编:《电影艺术词典》
8.《当代电影》杂志、《电影艺术》杂志
艺术创作方向:
1.请考生广泛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磨炼写作能力,提升文学想象力、创造力。
2.请考生自行阅读、学习中外优秀电影剧本,掌握基本剧本写作技能。推荐阅读《世界电影》杂志剧本选读。
3.了解电影创作的重要流派及作者,推荐阅读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
4.了解国内外重要影展及电影营销活动,推荐阅读《中国电影报》。
5.掌握电影制作与修复技术基本知识,推荐阅读李念芦主编,李铭、王春水、朱梁编著:《影视技术基础》。
✦
补充书目
1.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星亮《影像中国和中国影像》,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克《中国电影理论史评》,中国电影出版社
5.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
✦
考试大纲分析




资料馆的考试大纲这几年没有变化过,给出的参考书目数量虽多,需要选择适合应试的进行使用,并结合推荐书目和课程学习。

✦
23学硕真题分析
701文艺理论和电影理论
一、填空题(略)(2’x20)
二、名词解释(5’x6)
1. 王国维
2. 自然主义
3. 体裁
4. 上镜头性
5. 影戏说
6. 诗电影
三、论述题(四选二 40’x2)
1. 游戏说的创见和局限
2. 马克思提出艺术与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在当下文艺创作现状有没有变化
3. 你对克拉考尔观点的看法
4. 黄建新在第35届金鸡奖颁奖时说:不要被类型电影搞糊涂了,不要为了类型而修掉了毛边、失去了生动性。从类型电影与作者论角度谈谈对这段话的看法。
分析:
· 专业一题型和分值上延续了2022年,名词解释由此前的1分一题更改为2分一题,论述题由25分x4道改为40分x2道(四选二),这样的题型和分值分布降低了题量,保证充足的答题时间。
· 名词解释以基础为主,“王国维”“自然主义”“上镜头性”“影戏说”在书中经常见到,“诗电影”见得不多,但在外国电影史中有涉及到(《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p177),出现时多指苏联50-70年代作为样式形态的诗电影,而它实际上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在法国,这个容易被忽视。
· 论述题里文艺理论部分考到了“游戏说”,本是基础内容,但此前多见于名词解释,将名解体量的知识点扩充为论述题,对考生论述能力、结合例证阐明论点的能力有要求,结合去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论述题,可见这几年论述题偏好对小的知识点做扩展。
· 马克思“艺术与生产的关系”持续关注当下文艺创作,是近几年文艺理论考点的偏好。
· 电影理论部分难度不大,不论是对克拉考尔观点的看法,还是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的关系,都是非常基础的题目。
801中外电影史
一、填空题(略)(1’x20)
二、名词解释(5’x6)
1. 劳工之爱情
2. 片上发音
3. 丢掉戏剧的拐杖
4. 政治电影
5. 格里尔逊学派
6. 通心粉西部片
三、论述题(25’x4)
1. 比较二十年代末和孤岛时期两个古装片浪潮的异同
2. 谈谈早期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3. 五十年代日本电影崛起的背景和影响
4. 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理解
分析:
· 专业二题型和分值没有变化,名词解释里“劳工之爱情”“格里尔逊学派”“丢掉戏剧的拐杖”“政治电影”“通心粉西部片”在电影史书中也比较常见。(《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王宜文)
· “片上发音”这种说法比较少见,是利用声光转换原理,把音频信号转化为光信号,印在电影胶片上,书和课程中鲜有提到,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 论述题中中国电影史部分20年代和孤岛时期古装片是个比较题,不论是20年代商业竞争时期古装片还是孤岛时期古装片都在书中单独讲过,再用比较分析方法将两者比较论述即可。
· 早期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比较少训练的题目,需要对电影史的宏观架构有梳理能力,重点在于对题目中“早期”这个时间节点的定义。
· 外国电影史部分五十年代日本电影这个题,近几年日本电影是资料馆策展比较关注的,日本电影史中有涉及。
· “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真理”这个题比较少见,不是单纯的电影史知识考察,需要史论结合对它做理解,对考生要求较高。
✦
23专硕真题分析
702电影史论
一、填空题(略) (1’x10)
二、名词解释(5’x4)
1. 主观镜头
2.《第七封印》
3. 台湾健康写实主义
4. 分账片
三、简答题(15’x2)
1. 作者论。
2. 流媒体对电影的影响。
四、论述题(45’x2)
1.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2. 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对科幻电影的影响和变化。
分析:
· 名词解释基本按照视听语言、重点影片、电影运动、电影产业每方向一个来出题,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能在书中找到出处。
· 简答题的“作者论”是电影理论的重点,可以按照定义、背景、内容主张、影响的思路来答题;“流媒体对电影的影响”是从产业角度考虑电影媒介变化,后疫情时代一直是研究热点,已被多次提及并强调。
· 专硕的论述题分值特别大,每一题是45分,建议大家在下笔之前先在草稿纸上打框架,谨防跑题、内容分布安排不均!
·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是80年代重要的一篇论文,影响了此后中国电影的格局和走向,答题时要侧重它的地位和影响;下面这个题要扣住题目中“新世纪以来”和“变化”这两个词,它不仅仅是影响题,而且要分阶段说明变化趋势,最后落脚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进步。
802艺术创作
一、简答题(15’x2)
1. 策展题:策划崔嵬百年诞辰主题影展,包括影展名称、导赏、针对崔嵬相关历史物品的展览等各个方面。
2. 结合近年来中国电影谈谈声音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
二、论述题(3选2,60’x2)
1. 人物:外卖员;背景:当代现实生活。以外卖员为主人公写一个当代生活故事。(不少于600字,不少于两个人物)
2. 二选一,进行导演分析:黄蜀芹,简·坎皮恩。
3. 分析院线制改革对发行、放映乃至整个产业链的作用。
分析:
· 专业二题型发生了变化,简答题由原本的四题变为两题,体量减少相应地每一题答题时间增多,更考察考生组织思维逻辑的能力。
· 简答题中特地设置了一个策展题,选择的是当年百年诞辰的导演崔嵬,需要考生对崔嵬的人生履历、代表作品非常熟悉,同时有把握热点的敏感度。
· “声音对于人物塑造的作用”偏视听语言,这也是专硕考题的特点,另外要扣住题目中的“近年来中国电影”,结合热门影片进行论述。
· 简答题题目减少,分值不变,因此论述题分值增加,还是三选二,题目数量没有变化,仍然是剧作、导演、产业三个方向各一题。
· 剧作方向的故事倾向资料馆剧作老师偏好的故事类型:现实主义、小人物、情节性强,给出人物和背景,此前也有续写类型的剧作题。
· 导演分析二选一,让考生有选择的空间,规避掉自己不熟悉的导演,黄蜀芹是去年去世的第四代女性导演,考前一直是强调的重点;简·坎皮恩是新西兰的一位女性导演,近两年凭借《犬之力》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值得关注。
· 产业题关注到了“院线制20周年”这个热点课题,在当代电影已讨论过很多次,如果大家有关注当代电影杂志,会比较容易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