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宋 杨亿口述 黄鉴记录(二)
金鸡肆赦 杜镐提到金鸡肆赦,说不知是从什么朝代开始。 按《关东风俗传》的说法是“宋孝王询问司马膺之,后魏、北齐为什么在天赦日要立金鸡,司马膺之说‘按照《海中星占》中所说的,是天鸡星动,代表有天赦,所以国王是以天鸡星为准。” 按《隋书 刑法志》的说法,是“北齐在天赦日,会命令武器库设立一只金鸡以及一面鼓,放在阊阖门的右边,然后擂鼓一千声。” 也有人说天赦建金鸡,是开始于西凉吕光,说法很多,不知道谁说的对。 追究起最基本的,是因为西方主兑,兑为泽。鸡是巽神,巽指号令,所以二者结合在一起,然后立鸡的形状,置于长杆之上,让众人能看见。 左右侍禁 宋太宗雍熙四年,增加左右侍禁。 三班奉职 宋朝在建国的初年,沿袭旧制,有殿前承旨。到了雍熙四年,改为三班奉职。 三班借职 以前有设立借职承旨,到太宗雍熙中,改称三班借职。从三班奉职到三班借职,有很多职员,历代也就汉朝的三郎署可以相比。 通判 通判,宋太宗设立的,就是古时候的监郡。 禁节帅贩易 从五代以来,国家的贩卖、经商的权力都是各节度使的亲戚、亲信在操办,而且生意往来也不收税,因此很多节度使都很富有,家中有千匹马,仆人上千个。 开国初年,那几位参与建国的大功臣依然沿袭这股旧风,宋太祖虽然很畏惧,但也未见革除这种旧风。 到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才下诏禁止,侯伯只能拿俸禄以及盐酒商税课利的分数钱,后来又罢免了,以按年给公用从三万贯到一千贯,从此藩镇只能按照公用节约使用,之后再没见到侯伯那一向奢侈的消费。 太平兴国初年,右拾遗李干对皇上说“诸道藩镇所管辖的各个郡,都是委派自己的亲戚、亲信在掌管地方征税和生意,造成商人之间的留滞很不方便。” 皇上下诏邠、宁、泾、原、渭、鄜、坊、延、丹、陕、虢、襄、均、房、复、邓、唐、澶、濮、宋、亳、郓、济、曹、单、青、淄、兖、沂、贝、冀、滑、卫、镇、深、赵、定、祁等郡,京师统一管辖,节度使无权管辖。 本朝武人多能诗 本朝的武将大多能写诗,比如曹翰句有诗句说“曾经国难穿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刘吉父也有诗句说“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 蛙变为鹑 至道二年的夏秋季交接,京师有位卖鹌鹑的人,他用大车载鹌鹑入京城市场卖,鹌鹑每只卖二文钱。 当时天很久不下雨,四处没听到蛙声,有人在水边捉到一只像鹌鹑又像是青蛙的动物。按《列子 天瑞篇》中的说法是“鹌鹑是青蛙变的”张湛在里中注解道“详情见《墨子》。”我看不像是乱说。还有说田鼠是鹌鹑变的,原来动物也变来变去的,根本不固定。 芋萝卜 江东居民的种植经验是第一年种芋三十亩,可以省米三十斛。第二年种萝卜二十亩,可以益米三十斛,而且吃萝卜消食。 按《尔雅》的说法“葖,芦萉。”郭璞注解说“萉为菔,芦菔属芜菁,紫色的花大根茎,人们称为雹葖。” 更始政权兵败时,数百名住掖庭的宫女被幽禁在宫门内,她们挖掘庭内芦菔根来吃,芦菔根就是现在的萝卜。 菩萨石 嘉州的峨眉山有种菩萨石,人们经常去采这种石头,菩萨石是莹白色的,像太山的狼牙石和上饶州的水晶之类的。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发出五色光,就如佛陀头上的圆光。 王感化善诗 有位伶人名叫王感化,小时候很聪明,虽然没读过书,但因为见识文人多了也懂了不少东西,他思维敏捷,不时能脱口而出一些诙谐的话,很搞笑。 有回中主带李建勋、严续二位相爷到花园游玩,刚好看见有头牛系在株枿上,中主命王感化赋诗,他应声说“曾遭宁戚鞭敲角,几被田单火燎身;独向残阳嚼枯草,近来问喘更何人。”这是在讥讽二位相爷。 又中主要迁徙到豫章,在浔阳遭遇大风,中主很不开心,命人拿酒过来,自己一个人喝闷酒。他指着北岸的山问“船家是什么山?”船家说“是皖公山”,中主一听,更不开心了。 王感化急忙上前献诗说“龙舟万里架长风,汉武浔阳事正同;珍重皖公山色好,影斜不落寿杯中。”中主一听这诗十分受用,赐王感化束帛。 宋捷 大平兴国四年,北戎人侵犯边境,皇上乘驾准备到大名府。刚要渡河,有人拿着手版在皇上所乘的车子前,警卫一边呵斥一边驱赶这人,此人便在道边大叫,说要上书奏事,太宗命人将奏疏接过来看,原来上书的人是临河主簿宋捷,皇上非常高兴,即刻任命宋捷为监丞。 重戴 重戴,就是大裁帽,本来是平常百姓戴的黑色帽子。后来魏孝文帝从云中迁都,赐重戴给百官。 五代开始,只有御史可以戴。淳化初年,下令宰相、学士、御史台、比省官、尚书两省五品以上官员,皆戴大裁帽。 永昌陵 太祖是在洛阳夹马营出生,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建国初年修建皇宫时,有想法要迁都到夹马营。 太祖登基后,九年中有四次到郊外祭祀,宫殿警卫因为见到怪异事件而非常紧张不安,不得不赶快护驾离开。 太祖叹息说“我活着不能居住在这里,死也要葬在这儿。”于是登上高台发鸣镝,指着鸣镝落下的地方说“死后就葬在那”,那地方就是永昌陵。 冯道使虏 晋天福中,奏宝策戎衣之号,辅相中必须有一人当使者,赵莹 桑维翰 文崧非常害怕去,最大可能就是命冯道出使,冯道也很识趣,他要了纸,写道“道去。”然后派人去告诉他的妻和子女说“不能回家了。” 几天后,出使北方,虏主很看重冯道的名气,于是将他留下来,并赐牛头牙笏这种特殊的礼物,冯道写诗说“牛头徧得赐,象笏更容持。” 后来冯道将所赐的牛头牙笏拿到市场换木材、木炭,他的理由是“北方特别寒冷,我人老了受不了冻,需要准备一些才好。”戎人知道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决定放冯道回家。 冯道再三向虏主表示要留下来,虏主再三让他回去,冯道才勉强答应离开,但还是住了一个多月。 冯道从离开的那天起,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逗留一段时间,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才到达边境,一出边境急忙快马往前赶。左右问说“刚开始知道能活着回来,应该是恨不得生翅膀飞回来,公为何要慢吞吞留住好几个月呢?” 冯道说“戎人也很聪明,我如果急着回来,他们会反悔,按他们的速度,一夜就能赶上我,我们怎么逃脱?我这样一路上慢吞吞的走,他们无法计算知道我到哪里了。” 冯道回国后写了首诗说“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龙荒冬住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冯道在虏中也写了诗,说“朝披四袄专藏手,夜盖三衾怯露头。”北边真的是太冷了。 卧榻侧他人鼾睡 开宝年中,国家军队围攻金陵,李后主派徐铉到朝廷,他在便殿卑恭恳切讲述江南的事,大概是说“李后主因为生病,没有入朝见皇上,绝对不是拒诏。” 太祖说“不要再讲了,江南能有什么罪过?天下一家嘛,只是我的床上怎么能容许他人鼾睡?” 徐铉回江南复命。没过多久,金陵城被攻陷,徐铉跟着后主一起归顺朝廷。 徐铉这个人天性耿直,看见士大夫在寒冷天穿褐衣,说“中国从五胡乱华以后,其风未政,荷毡被毳,实在是失去体统。” 一天,他看见自己的女婿穿毛裘,便责问他说“吴郎你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怎么可以这样穿着?” 吴淑说“早上的天比较寒冷,朝廷很多人都这样穿。” 徐铉说“有操守的士君子从不这样穿着。”这句也是徐铉阐述自己的立场。 獭祭鱼 古时候的人都说李商隐写文章,都会检阅书册,他的书鳞次堆积,当时人们称“獭祭鱼。” 题翠微诗 骊山的最高处有翠微寺,原是古朝的离宫,唐太宗避暑的地方。后来有人题诗说“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枝松。” 辜负口眼 谚语说“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浙辜负口。” 太平兴国 宋太宗登基年号改为太平兴国,知道含义的人说太平两个字拆开是“一人六十”,太宗寿六十九,中间岁内改年号,大概是指这个意思。 灵棋经 《灵棋经》是黄石公的著作,南齐江谧曾经用棋子占卜,占得金益玉杯卦。 《唐 经籍志》的五行部里有《十三灵棋经》十一卷,是古时候传下来的书。凡一字再卜,卒不验。 脐裂 殿中丞王全喜欢喝酒,有次忽然听到肚脐裂开的声音,急忙拿杯子来接肚脐流出来的水,总共接了一斗多的清酒,然后死去。 周世宗作诗 周世宗曾经写了一首诗,他拿给学士宝俨看,说“这诗能宣布吗?” 宝俨说“诗,是一门学问。如果励精叩练,会妨碍处理公事;苟且未经研讨写出来的,是不可能写好的。” 周世宗明白宝俨的意思,从此不再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