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次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下解读巴以冲突
中秋国庆节日之前出差相遇自己非常认可的一位智者,交谈时说唯愿和平不要战争,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无论是老美最近的政坛风云变幻还是俄乌冲突周期的绵延,全球经济衰退到通缩来临,既往时代发展到这一阶段,war就如影随形。近期,巴以冲突开启,期望能够迅速消弭战火,看了不少民众被伤害的视频,感觉到无助和心痛。我们生逢在风云际会的时代,蝴蝶的翅膀,在欧洲已经煽动,战争岁月里,最遭罪的还是平民。凛冬已至,长城已破,夜王已到临冬城。大家各自安好。
——快 讯——
据新华社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7日宣布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并表示目前已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日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已进入战争状态,并已指示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还击。目前,军事冲突仍在持续发酵中。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巴以冲突已致双方超500人死亡。
网络上对于巴以冲突的历史沿革解读的很多,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巴以冲突作为中东最敏感复杂的事情,其实可以简单化来看。但历史要慢慢讲来。
——战争的内核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世界的正常运行轨迹,在这几年,发生了偏离。疫情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规律,现在居然又有局部战争发生,让人对于未来充满了忧虑。首先谈为俄乌会冲突,冲突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规律。
——故事从美军撤出德国说起——
乌克兰之前一直充当着俄罗斯与美国和欧盟之间的战略缓冲的角色,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角逐平台。这无疑是这个国家战略位置所决定的。也让其经济处于较差的状态,才有欧洲的子宫一称。这称号的背后蕴含着亲欧美的基调。鉴于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强大,又不得不采取绥靖缓和状态,放弃了核武。在各方势力角逐中艰难维系着平衡,但很快,随着川普的上台,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川普上台之后,就开始奉行美国优先的战略,对于之前重兵覆盖欧洲、日韩、中东等政策,进行全面回顾,将其等同于一门生意,自己在这些地方承担的军事维护工作,需要当地政府进行军费补偿,日韩都是不得不遵从,而德国一直都是很抵触这样的言行,此次也是因为军费问题,由于特朗普先生对德国不愿意将军费提高到GDP的2%的不满,美国防长宣布,美军将从德意志撤走大约1/3的驻军,约为1.1万人。德国作为北约最重要的加盟国之一,是美国欧洲安全体系的支柱。俄罗斯军队多年以来在东欧前线与北约军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明争暗斗,德国和欧洲都需要美军的支援。毕竟,天下承平日久,美军的突然战略转移,自然让这些国家心有戚戚。对于俄罗斯的忌惮,也与日俱增。以德国为例。
虽然近年来,因为"北溪-2"工程项目,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缓和,甚至有蜜月期的出现。但各怀心思的两国,在美国的战略性撤出,真正的关系就表露出来了。俄方当然很高兴,俄军前总参谋长:美国撤离德国将使得俄罗斯在东欧的军事优势更加明显。俄罗斯军队将会填补美国的战略空白。相信对于这样的表态,德方心里也是一咯噔。原本上次的G11事件已经让俄方看到了德国还是非常忌惮俄方军事势力的扩张,此次更是考验两国塑料花般的“友谊”。

但美军的撤出,并不是放弃北约军力的部署,相反,战略更加前移了。美国在宣布撤军计划的同时,决定加强东欧地区的军事力量,尤其是驻波兰的美军不断增加,而且美防长承认会将军力进一步向东转移到黑海和波罗的海地区,保留增加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驻军可能。这是川普在任时的既定策略。随着拜登的上台,很多方针没有得到有效承接,造成了一些龃龉,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计划。
——拜登上台的战略方针——
2021年,美国进入了“拜登时刻”,内政外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对华政策上,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大国竞争”路线,将中国视为美国“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测试”。同时,拜登政府加快调整同盟政策,加强重塑包括欧洲在内的盟友关系。
拜登政府在对华战略竞争的方式方法上作出了较大改变,从之前基于“蛮实力”的竞争转向更强调自身实力、价值理念、盟友体系和国际规则的基于“巧实力”的竞争。但这种策略,执行起来,容易让人拿捏不住同盟的诚意,很容易被当成马前卒牺牲掉。那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经济低迷状态,各国之间的矛盾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本国内的矛盾,如何有效转化,在美剧《纸牌屋》里有精辟的演绎,那就是战争。俄罗斯内部的矛盾在持续加剧,需要排泄。

这时候,乌克兰的核危机出现了,冲突由此升级。英国《卫报》当时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乌东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普京指出,俄罗斯不会让乌克兰获得核武器,要将乌克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但估计很少有人想到,动作会如此凌厉。紧接着,俄罗斯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制裁。谁也不曾想,战争开打,原以为能够迅速结束,在各方势力的加持之下,一直延续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且范围逐步扩大。
——谁在“逼着”德国下场——
终归还是北溪工程出现了新问题,能源大战开打。
2022年9月26日,丹麦媒体报道称 “北溪-2” 天然气管道附近发生天然气泄漏。
2022年9月27日,“北溪-1” 天然气管道也被曝出发生两处泄漏。
据丹麦能源署确认,在“北溪-1”和“北溪-2”管道中共检测到3处泄漏。“北溪-1”有2处,“北溪-2”有1处,分别发生在博恩霍尔姆岛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这条新闻,看的人着实感慨 ,这世界变化快,鱼死网破用在此再合适不过了。逼着欧盟,特别是德国,快速站队表态。我们再来往前回顾下博弈的历程。
2022年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发布公告,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
2022年9月5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Robert Habeck)将在周一晚些时候公布德国能源安全第二次“压力测试”的结果。测试结果将影响是否决定将该国剩余三座核电站寿命延长到明年。
为何德国能够成为一战、二战的核心,除了地缘因素以外、民族特性以外,作为欧盟的大哥,一直承受着经济的最大压力。历届的战争,都源自于经济问题,这次,也是如此。
——不可回避的欧洲难民危机——
为这场可能开打的战争增加更多不可掌控因素的还有欧洲的难民危机问题,这是两大宗教之间持续百年的矛盾,也将是掣肘北约各国加入俄乌之争的重要因素。
2019年4月复活节那天,德意志最“安全”的都市慕尼黑,St. Paul大教堂发生了“安拉胡·阿克巴”自杀性爆炸,数十人被送医急救。但相关媒体还是万马齐喑,很诡秘的现象。背后的深层因素是难民数量的异常庞大。

因为政治清新派的大爱,难民涌入欧洲,在老人化严重的欧洲,这些难民,不会因为自身所处环境的窘迫,仍然狂生不止,并开始要求自身更多的权力。而现在的法国就是特别显著的例子,巴黎圣母院等袭击案件,就是矛盾白热化的表现。
难民的涌入对自己本国国民生活将意味着什么?矛盾的持续激化。且近期的欧洲的罢工潮开始,且引申到美国也出现了罢工。外来难民或移民对于本国原本就不断缩减岗位的冲击正在发酵。而这次,战火烧到了巴以地界,则是两种不同宗教之间绵延几百年战争的再次爆发。

那么我们慢慢去回顾下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渊源。
战役
时间
第一次
1096-1099
第二次
1147-1149
第三次
1189-1192
第四次
1202-1204
第五次
1217-1221
第六次
1228-1229
第七次
1248-1254
第八次
1270
提起“十字军东征“,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是一边倒的优胜文明对中东落后文明的降维打击,其实不然,“十字军东征“其实是野蛮、落后、腐化的中世纪教会对开明、多元、富裕中东的入侵。虽然历史定论对于究竟有几次东征存在争议,我们还是按照八次来划分。虽然征战过程,造成了很大的人口数量减损,但其实如果没有十字军东征,欧洲文明将不复存在,世界历史也将改写,这种结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所证明。

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所以,从这种程度上来说,十字军东征其实是对于强盛时期伊斯兰暴力扩张的直接回应,毕竟该教派具有非常强的排他性,对于其他的宗教信仰,是欲除之而后快的。而为了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自发组织的十字军力图抵御和收复穆斯林征服基督徒的国域,拥有着些许正义色彩。
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战士,与我们印象中被抓壮丁的农民或游民还不同,几次东征,都是富庶的地主阶级,他们放弃了悠哉的富庶生活,购置盔甲,战马,兵器,全额支撑自己东征费用。对于这些人来说,传统的东征掠夺财富说不通,只能从宗教意义上来解释。在主教的释义下,他们本身是有罪的,东征收复耶路撒冷,是对自身的痛苦磨练和救赎,是对上帝的示爱之旅,陷于这样的宗教狂热中,才会发起一次次的东征之旅。

而在伊斯兰教徒眼中,则更多的用”圣战“一词去诠释一次次的战争。
根据伊斯兰教义,“圣战”是“为主道而战”即穆斯林的护教“战争”,是所有伊斯兰教徒(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义务之一。《古兰经》记载:“为主道阵亡的人,你绝对不要以为他已死去,其实他们还活着,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谁为主道而战,以致杀身成仁,或杀敌致果,将赏获重大的报酬。”阵亡的殉道者称为“烈士”,得到最大激励,还能永住乐园,成为穆斯林的最高斗争理想。当然,《古兰经》中允许战争的经文表明,战争只能作为击退侵略和铲除暴政的手段;军事胜利不应导致扩张和控制财富,或者使某个种族凌驾于另一个之上。在伊斯兰教看来,伊斯兰国家受命在地球上确立正义,而这要求穆斯林们面对不义和压迫并且要根除它们的原因,而不是掌握地球和奴役人民以及主宰他们的福利,而是没有任何可疑意向地在地球上确立真主的话语。《古兰经》要求信众们为真主的事业而战,不夹带任何世俗的意向。“恶”意味着超越了限度。当人们趾高气扬地奴役他人和剥夺他人的权力并且占有财富时,就超越了限度,战争就是为恶而战的战争。所以,从这种角度上去看,现在的”圣战“一词,被歪曲和滥用了。已经极端化了。
也正是由于双方的极端对立和连年征战,导致陆路丝绸之路交易中断,许多大航海探险的动力就是希望重新打通到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业路线。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开始更加紧密的接触起来。也加快了对美洲地区的开发,才有了后来的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1571年,一支十字军联盟海军在雷班托海湾击溃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舰队。穆斯林的威胁在经济上被遏制了。由于贸易的恢复,内生经济的发展重塑,欧洲的财富和势力逐年增长,曾经的对手却由于荒疏经济建设,而无力支撑再次反扑,所以,十字军东征也没有前八次那样恢宏壮观。但宗教的对立,数百年的战争仇恨,让”十字军东征“和反扑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着。正如二战时德国对于苏俄的进攻,就自诩为”圣战“。

“9·11”之后,美国总统布什曾脱口而出“十字军东征”,招致诸多批评。作为基督徒的布什总统,对十字军东征仍然念念不忘。可见,存绵了近千年的东征战役,还未结束。

最开始争夺的圣城耶路撒冷,现在属于以色列。也成为中东局势乱成一锅粥的核心因素。我们知道,伊朗还是宗教立国的国家,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全面恢复了比较保守的宗教统治,全面伊斯兰化。自然会将圣城耶路撒冷看作自己的灵魂所在。因此,将恢复圣城,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对于以色列占据耶路撒冷的行为,那是非常的愤慨。虽然没有阿拉伯人那么激进,伊朗也是与以色列针锋相对的。而作为世界警察,同样是基督教的新代言人,美国,在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不是纯正的白人有关)当政时期,外交策略以和为贵,先是跟多年宿敌古巴恢复了外交关系,在中东地区逐步撤退,美伊关系的春天来了。2015年7月,在美国和欧洲的主导下,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而川普作为基督徒,上台后,立马改变了奥巴马的外交策略,开始史无前例的凶狠起来。从两种宗教近千年的仇恨上来看,伊朗势必会再次受到严厉的制裁。而不幸的是,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顺差国的我们,自然成为”掣肘“川普大干特干的国家,那么想要打赢这场战争,自然需要庞大的经济物资支撑,必然会关注国内的经济建设,才会以”美国优先,美国再次强盛“为核心,倡导制造业回归,扭转美国的贸易状况。于是,单边贸易战开打。而从我国角度上来看,已然卷入了这新时代的十字军东征战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