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频英语A-Z:Hybrid

2021-10-14 09:36 作者:造音星球  | 我要投稿



Hybrid

美 ['haɪbrɪd] 英 ['haɪbrɪd]

n. 杂种;杂种动物;杂交植物;(不同事物的)混合物

adj. 杂种的;混合的;混合语的

网络释义:混合动力;混合式;混合型

复数:Hybrids 


Hybrid,一切混合而成事物的总称,也可以是结合一种以上技术或工艺的东西。 如果放在音频行业说,一台音频设备可以是由电子管和晶体管技术共同打造的混合型设计,或数字和模拟技术互相融合的产品,或其他任何诸如此类的东西。 


Hybrid Mixing 在混音界通常有这样的说法。由于当今数字时代,数字音频工作站(DAW)的产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便利,而许多从业人员,包括许多传统模拟音频时代走过来的老一辈工程师们依旧怀念模拟设备带来的风味和情怀,因此衍生出了同时使用数字和模拟设备进行混音的一种全新玩法和理念。 


这种Hybrid Mixing方法既发挥了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天然优势,在许多基础的音频编辑工作中效率是非常高的,例如降噪、人声的音准节奏修正、一些精细的数字化编辑等等,这也受益于各种高级音频插件的不断发展。而在音频的缩混处理阶段则可以使用模拟硬件的EQ、压缩、混响器、Summing、总线效果器等,来尽可能得到模拟音频设备的味道和色彩。 


因此Hybrid也是被当今世界主流工作室所广泛接受的一种高级工作方式。 正如混合动力汽车一样,也是现在新能源汽车里最受欢迎的一种解决方案之一。它既有传统汽油车能够长途旅行和加速上的优势,又能在城市里低速驾驶或是堵车的时候,使用以电能为主的驱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的省油。同时,汽油发动力在驾驶中还能一定程度的给电池充电,达到了两全其美的境界。



回到今天的主题,Hybrid。Waves就有一套比较经典的插件套装,俗称H系列,其中这个H代表的就是Hybrid,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Waves混合动力套装”。我们就来看看,Waves的这个混动能其中有多少惊喜吧!



首先这个混动套装里包含4款经典插件:

  • H-Comp Hybrid Compressor

    ——混合设计的压缩器

  • H-Delay Hybrid Delay

    ——混合设计的延迟效果器

  • H-EQ Hybrid Equalizer

    ——混合设计的均衡器

  • H-Reverb Hybrid Reverb

    ——混合设计的混响器



这一套混动,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日常需求,对于混音师来说,真的可称为“孤岛”套装啊!(“孤岛”这个梗起源于国外音频类访谈节目,主持人经常会问资深从业者们,如果让你马上去一个孤岛上呆一个月,只能带某一个或者某一套插件,你会选择什么?以此来得知他们心目中对于“刚需”插件的排位和重视程度)


上点大图解解馋,且听我缓缓道来。


H-Comp Hybrid Compressor


这款“混动”压缩器首先自带Limiter(限制器)功能,有效防止输出信号削波失真,单一开关模式切换,用起来就非常方便。


中心巨大的电平表,顶部自由切换的IN、OUT和GR表,为良好的Gain Staging(增益架构)提供便利。配合独立的Output旋钮,操控整体电平非常方便。


压缩器必备的四大经典参数,Threshold(阈值)、Ratio(比率)、Attack(起始时间)、Release(释放时间),外加一个Mix(干湿比)环绕包围着中心的电平表,操作非常直观。


独立的Punch旋钮,可以为压缩过后的音色增加一些冲击感,很好用的设计。其实有点类似一个音头增强器,或是一个带频率选择的压缩设计。这些都是从经典模拟硬件设备上搬过来的理念。


独立的Analog旋钮,可选的4种模拟设备底噪模式,也可关闭。这4种并不是数字越大底噪递增的关系,而是完全不同的4种噪音曲线。但量都非常少,基本在-110~-130dB区间。


Analog 1,低频成分明显偏多一些。 


Analog 2,比较脏的一档,高频成分比较多,尤其10kHz以上是逐步增加的趋势。H-Comp的默认Analog就停留在2这个档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用户觉得H-Comp听起来有点脏?底噪嘶嘶的声音比较明显?正是因为这个。 


Analog 3,也是低频成分比较多的一档。 


Analog 4,比较干净的一档,整体底噪都小许多。 最关键的是这款插件的一个自动同步和计算歌曲BPM的功能,用在Release参数上,有了它的加持,用户可以自由决定是按传统方式自己设置释放时间,还是按当前歌曲速度来以节拍时值的方式调整释放。BPM档位是让你自己输入Tempo,HOST是同步工程速度,MS则是按毫秒来计算(相当于Release原本的设计)。

 
H-Delay Hybrid Delay


这款“混动”延迟,界面也是非常直观,UI风格跟H-Comp非常像。


首先是延迟效果器必须具备的两大关键参数:Delay(延迟时间)和Feedback(回馈量)。

以及底下2大模块:Modulation(调制),其中有Depth(调制深度)和Rate(调制速度)控制旋钮;以及Filters(滤波),可以自由控制延迟信号的高低频,实际上就是一个Hi-Pass(高通,也就是低切)和Low-Pass(低通,也就是高切)滤波器,用于控制延迟信号的频率范围。常见用途是可以只保留延迟信号的中频部分,切除不必要的一些高低频率,这样可以制造一些深度感。


H-Delay还可以自动锁定工程Tempo,这点跟H-Comp的设计理念完全一样,使用上非常便捷,只要锁定了它就能给你自动计算在特定时值下的延迟时间了。


较为特别的是,中间的Ping Pong按钮,点亮以后是一种俗称为“乒乓延迟”的效果,延迟声音会往两边声道散开,带来一种弹跳感觉。同时还可以设置L或者R声道的反相,得到更为宽阔的音色。


左边的大W按键可以用来Tap节拍,此时插件会根据你的Tap频率来决定延迟时间的设置,在现场应用中是相当方便的!


Tap底下的LoFi按钮,按下去以后会给声音带来一种“低保真”感觉,非常复古好听,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最右边的几个也属于常规参数,Dry/Wet(干湿比),Output(输出电平),Analog(模拟底噪)设计跟H-Comp是完全一样的概念,默认停留在2,也是比较脏的一档。如果不需要底噪,可以直接关掉它。


H-EQ Hybrid Equalizer


这款“混动”均衡器,是一款模仿经典硬件均衡曲线和失真特性的7段均衡器。对于大部分的均衡需求都可以很好满足。它分为2个版本,一个叫H-EQ,一个叫H-EQ Light,Light意为轻量版,减去了模拟硬件的失真部分和实时频谱分析的功能,为了节省更多CPU资源。其它模块都是一样的。在Light版本里,Analyzer(频谱分析)部分和Analog(模拟硬件失真)部分是被直接隐藏的。


7段均衡的配置,HP低切和LP高切都是白色,其它5段都是不一样的颜色,其中LF(低频)和HF(高频)是可切换Bell与Shelf曲线的设计,中间3段LMF(中低频)、MF(中频)和HMF(中高频)则是固定的Bell形状曲线。


最为有特点的地方在于,H-EQ的每一段都是可选均衡曲线的,下拉菜单里能看到不少经典的模拟EQ曲线选择(可能由于版权原因并没有指明原型)。默认是US Vintage(美式经典),接下来还有2个UK Vintage(英式经典)、US Modern(美式现代)、UK Modern(英式现代),以及2个Digital纯数字均衡曲线。每种曲线的设计和声音都不一样,可玩性非常强,也是真正符合了“混动”的设计,数字模拟兼备。



在Analog模块里,也有同样数量的经典硬件失真模仿可选,同时失真的Level(总电平)和THD Level(总谐波失真度)都是可调的,如果不想要,也可以选择关闭。


H-EQ最后一个贴心的设计就是具体频率点可与键盘上的音高一一对应。此时对于快速找出某个音高上的存在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迅速找到音高以后,频率点也就直接设置好了,直接提升或者衰减EQ就能解决问题,非常高效!


H-Reverb Hybrid Reverb


最后就是“混动”混响啦。这款H-Reverb是一个全能型算法混响器,某些用过它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比较耗资源,尤其是在现场演出中,LV1里稍微多挂几个它,服务器的资源就开始吃紧了。正因为它是纯算法混响器,灵活性非常强,因此耗资源偏多也是正常的。


H-Reverb的版本也是所有“混动”系列插件里最多的一个。多到我都不想挨个输入了,直接截图吧!原来它能支持5.0、5.1环绕声,还有Mono/Stereo(单声道素材进,立体声素材出)以及Stereo立体声素材进,环绕声素材出这样的复杂玩法。



此外还有带Long的版本,也就是混响时间额外增加的意思。普通版本最长混响时间是6.0s,Long版最长可以到12s,相当强大。



默认状态下H-Reverb是不会显示下面的详细参数,要手动点开右下角Expand(拓展)才可以显示出来。也就是说,简单模式下,底下的4个橙(Input Echoes)、黄(Output Echoes)、绿(Dynamics)、蓝(Modulation)功能,都是直接点开或者关闭就行。而复杂模式下这几个参数都可以自由调节其中的细节设置。这些参数能影响到混响声的一些很细微的组成部分。


在打开详细参数设置以后,还能看到混响声频率的调整,空间高低吸声系数的调整,以及一些模仿硬件设备的模拟/数字失真选择。可以说设计非常周到!


基础参数部分则包括了可以选择锁定工程速度的Pre Delay(预延迟)、Size(空间大小)、ER/Tail(早反射与混响尾音之间的比例)、Dry/Wet(干湿比)、Build Up(混响起始时间),中间最大的数字Reverb Time(混响衰减时间),以及ER Select(10种早反射模式选择,决定了空间的形态和听感)。


混响图示的左边和右边角落各有一个贴心功能,Test是播放一个类似打击乐的瞬态声音,来帮你测试一下当前设置下的声音效果;Reverse则是把混响声音整个反过来播放,制造一种独特的“反向”混响声音。


可以说这个“混动”混响的设计,也是囊括了几乎所有应用需求了!只不过它跟平时我们见到的算法混响器理念稍有区别,传统的算法混响器可能会给出好几个厂家精心设计好的经典“算法”,例如大家熟悉的Random Hall、Plate、Nonlin、Stereo Room之类。而H-Reverb的概念则在于让你完全操控混响器里的每个关键细节,自己搭配出想要的声音。当然,如果觉得这样使用门槛过于高,也可以直接从出厂预设文件挑选哦,Waves在每款插件里都内置了众多格莱美大师们的经典调校文件,直接取用就行啦!

 
需要了解的是,Waves的这个H系列“混合动力”套装并不是一次性推出的,从2009年的H-Comp首发,到2015年最后推出H-Reverb,最后才集结成套装,时间跨度还是蛮大的。通过插件界面和功能的进化,我们也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发展,插件设计工程师们的思路也在发生着变化,更不用说技术上的提升了。所以,做技术做音乐,不能固执己见不跟随时代步伐。混合各种新想法和老经典,才是王道! 


那么,请跟着我大声念:Hybrid,嗨不锐的!


Hybrid,嗨不锐的!


本文作者:CuTTleFiSh

AOA联合创始人、独立音乐制作人、作曲编曲人、录音混音和现场调音工程师、Waves技术顾问。

*欢迎原创投稿,详情请联系本号后台;
*文中观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完全代表本号立场,仅供参考交流学习;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处理。


音频英语A-Z:Hybrid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