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古代饮茶法的三个阶段

2023-02-25 18:55 作者:3DDD  | 我要投稿

        我国的饮茶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汉至六朝的粥茶法,第二阶段是唐至元代前期的末茶法,第三阶段是元代后期以来的散茶法。

        在粥茶阶段中,煮茶和煮菜汤差不多,据茶圣陆羽的记载“用葱、姜、枣、橘皮、莱英、薄荷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古人调配的茶饮,可能更接近后世的酒饮。与现代人煮茶的方法不同,他们会将茶叶和各种佐料、有的甚至是带刺激性的调味品煮在一起,以此来调制出独特的茶饮。这种汤的味道肯定和后世的茶相去甚远。

        末茶法是由茶圣陆羽所创,《茶经》定稿成书大约在 764 年之后不久,他是得风气之先的一位开拓者。《茶经》三卷十门,详细记述了茶的生产加工、烹煮、饮用、器具及有关的典故传说等。由于此书的内容既丰富,条理又明晰,对饮茶的传播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宋代梅尧臣的诗中甚至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可谓推崇备至。

        《茶经》中提倡的煎茶法是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待水稍有沸腾时,量出茶末投入釜心,然后用竹筴搅动,待沫饽涨满釜面后即可酌入碗中饮用。这种煎茶法存在缺陷,即茶末煮的太久,易夺去茶的香气和韵味,使其无法保持原有的风味。更有甚者,书中还提到在煎茶时要“调之以盐”,可见陆羽的煎茶方式尚未能完全摆脱唐代以前的传统习俗。

        最后的散茶法保持到现在仍未淘汰,到了元代后期,饮散茶之风兴起。这时将茶芽或茶叶采下,晒于或焙干后,直接在壶或碗中沏着喝,一般不掺香料,也不压饼、碾末。及至明代,散茶完全排斥了末茶。

        到了今天,无论大家喝的是绿茶、红茶、花茶或乌龙茶,已经统统属于散茶,遵循的也都是喝散茶的套路了。

中国古代饮茶法的三个阶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