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大患心律失常的几率越高吗?北京心脑血管主任吴欣芳回答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亦明显增加。老年性心律失常不仅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且常伴有复杂的临床情况,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成为心血管病和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难点。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病率亦明显增加。老年性心律失常不仅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而且常伴有复杂的临床情况,从而增加治疗难度,成为心血管病和心律失常领域的一个难点。
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发生老化、生理功能下降;成人期所罹患的慢病带入老年期,新发各种老年病,还会出现多种老年问题;这些慢病都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病因或者诱因,加上老年人各个器官功能开始衰退,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心房颤动。

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及特点
心脏形态结构的增龄性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发生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心肌发生纤维化、淀粉样变及瓣膜退行性变,传导系统纤维化、脂肪浸润,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传导变慢,心律失常发病率明显增加。
心脏本身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窦房结功能减退,从而导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缺氧,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改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同时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呈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肺源性心脏病时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较多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常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药物作用:
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增龄性下降,药物的排泄、分解减慢,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有效血药浓度增加,易发生毒性反应,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其他如大环内酯类、奎诺酮类抗生素、抗疟疾药、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及部分抗肿瘤药物也有致心律失常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