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科普:脑瘫患儿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训练

2023-05-30 09:03 作者:广州启蒙星  | 我要投稿

 

人体的核心肌群是指负责维持脊椎稳定的肌群。有学者将其分为整体性稳定肌群与局部性稳定肌群。

①整体性稳定肌群:为较表层的肌群,维持脊椎大范围的屈伸等活动,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前部、竖棘肌(由骶骨延伸至头颅的一群肌肉,主要功能是伸张躯干)、大腿及臀部肌群等。

②局部性稳定肌群:为较深层的肌群,维持脊椎局部性的稳定,微调脊椎的姿势。

包括多裂肌(起自横突,止於上二节椎骨棘突,稳定腰椎等)、腹横肌(在腹横肌中间有一条胸腰筋膜,当腹横肌收缩时,透过拉紧胸腰筋膜,腹内压上升,增加脊椎稳定)、腰大肌、腰方肌(位於脊椎的两侧连接髂骨,能在行走时将骨盆维持在正中位,避免不正常的骨盆倾斜)、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腰椎的横突之间)、棘间肌(腰椎到第二颈椎的棘突之间)和迴旋肌(起自胸椎的横突,止於上一节棘突)、横隔及骨盆底肌(包含提肛肌与尾骨肌。收缩时,使邻近的内臟筋膜和胸腰筋膜產生张力,提升腹内压)等。

有学者对核心肌群的定义除脊椎外,还特别强调还包括与骨盆、髋关节稳定相关的肌群;也有学者称之为体轴肌群或体轴核心肌群,强调其稳定重心、协调各种活动的核心作用。

为了使小儿脑瘫能够达到姿势较好地独坐、独站、独走及其他协调运动,必须加强体轴核心肌群的训练。主要方法有:

 

抱位或扶立腰背肌训练

孩子纠正五个月后,可抱住孩子骨盆直立位面朝前,用玩具、语言引导孩子弯腰及抬起动作,训练腰背等体轴肌群。能扶持站立的孩子,可扶髋进行弯腰及抬起运动。

2

立板立位矫正固定腰背肌训练

8-9个月的孩子,站于立板,用绑带固定骨盆与下肢,有尖足、足内翻、足外翻的用小楔形板矫正,有膝内弓、膝后弓的用小垫矫正,用玩具引导孩子弯腰取物—立起站直,反复进行。

 

体轴扭转牵拉

 


孩子骑跨于软滚上,或侧卧于充气大球上,一手扶持肩部,另手扶持对侧骨盆向脊柱方向牵拉。

4

长坐弯腰牵拉操

对伸腿长坐不稳或长坐向后倒的脑瘫孩子,可进行长坐弯腰牵拉操。患儿分腿伸直长坐,施者坐其后或跪其后,两助手分别压膝、扶持足背屈,施者按节拍弯腰逐次加大,助手扶持足背屈、分腿逐渐加大。每次4-6节,每节8-16拍,每节结束时弯腰保持10秒,然后休息5秒进行下一节。

5

体轴不稳或异常时用点穴等促其调整

按照发育规律孩子5-6个月训练独坐时,扶持孩子双腿分开、前伸腿坐位,轻轻放开扶持,如孩子独坐弓背较显或不稳欲倒时,用拇、食指轻点压双腰部凹陷处的腰眼穴,促孩子挺直背或自己调整坐稳。反复进行就可增强体轴核心肌群,较快学会独坐。孩子坐稳后还可轻推孩子前倒及左右倒,引导坐位不平衡时的保护性反应。

孩子10—11个月训练独站时,扶持孩子髋部,两拇指放在孩子臀部外上四分之一的环跳穴,其余四指向前扶持,然后轻轻撒手,如果孩子不能站稳欲倒时,用拇指轻点压环跳穴,激发孩子自动调整站稳,反复多次体轴核心肌群就能加强,孩子较快学会独站。

6

“搭桥”“燕飞”等其他体轴核心肌群训练

2-3岁以上孩子还可进行仰卧弓背向上的“搭桥”,俯卧头颈、四肢向上的“燕飞”及与脊柱、骨盆、髋关节相关肌群的其他训练。

7

脊椎节段性按摩

对脊椎两侧肌群点压按摩可增加脊椎小肌群肌力。沿脊柱两侧从骶部到颈部于椎间隙旁、椎体间点压、叩击等。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科普:脑瘫患儿不可忽视的核心力量训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