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篮球——假如我是奇才GM会怎么做?
在百无聊赖的长草期,我打算代入管理层的视角去观察一支球队。
第十三期,我打算谈谈奇才。
上赛季初的东部第一的确让球迷欢喜鼓舞,但当班长时的情绪有多高昂,赛季结算时掉到东部第12的落差就有多大。
造成奇才最后仅仅只有35胜47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伤病对核心球员的侵袭,比尔仅有40场的出勤率,丁威迪从赛季初就是打打停停的状态。
而奇才的阵容本就乏力,尤其是控卫位置更是难以匹配“东部第一”的头衔,各位可以品一品,一支球队出勤率最高的控卫居然是劳尔-内托,你大概能想象这支球队的人才储备究竟如何……
核心球员的中途受伤,以及漫长的赛季都揭穿了奇才的“皇帝新衣”,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匹配的人才储备,而泡沫终会破的。
不过,奇才的管理层没有自欺欺人,当他们意识到这个战绩泡沫无法维系之时,没有继续助长泡沫,而是调转方向,执行了更有利于球队发展的策略。
一方面是顺势摆烂以获取更高顺位的选秀权,另一方面也在通过交易清理阵容,压缩薪水,并且换到了更适合球队长期计划的波尔津吉斯。
虽然建队策略的转变使得奇才受到了阵痛,整个赛季长达29人的阵容名单可见一斑,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奇才最终会只有35胜而已。不过,奇才还是通过漫长赛季的历练找到了能在长期计划中派上用场的东西。
比如收官阶段波尔津吉斯的出色表现,说服奇才可以放心让他成为华盛顿的一份子。
还有,少帅小昂赛尔德在奇才倒腾出的战术体系有继续使用下去的价值。
尽管占据“东部第一”位置的时间很短,但能够把天赋平庸的阵容短暂拔高到强队层次,那还是有点儿东西的吧?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奇才与联盟其他29支球队进行对比,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来看看他们的体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存在什么优势和短板?也便于我们在后续展开头脑风暴。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奇才的特点是重视团队配合,他们进攻端的传球、空切、挡拆指标都处于联盟前列,这也许就是他们以平庸阵容短暂登顶东部的奥妙所在(但三分效率垫底拖了进攻的后腿)。
而关键时刻也有人能够接管比赛,比尔、丁威迪、库兹马都是能攻坚的好手(三人关键时刻命中率都超过40%),这也在某些时候拔高了奇才的上限。
同时,奇才以相对保守的姿态进行团队防守,而不是靠某个防守尖兵通过个人能力施压,从而他们通常能保持防阵的稳固。
比如他们通过“犯错“丢分的场合比较少,二次进攻丢分是联盟第8少,失误丢分第10,快攻丢分则是全联盟最少。
而稳固的阵型也意味着失位的情况少,被对手抓三分空档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奇才恰恰也是全联盟允许对手投三分最少的球队。
但是,奇才采取相对保守的打法,原因是什么呢?
也许,是因为以奇才整体阵容的平庸天赋无法打出可观的侵略性。
说实话,你很难依赖内托、伊斯梅尔-史密斯这样单薄的后卫去对持球人施压。而波普的确有锋线闸门的气质,可若是一支球队需要波普去支撑锋线的身体天赋,那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
这样也能理解小昂赛尔德为什么采取相对保守的防守策略,毕竟他们的身体天赋优势在篮下的加福德(以及后来的波尔津吉斯),诱敌深入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所以,你也能在图表中看到,奇才的封盖很多(联盟第9),但那些关于施压的指标都是垫底——他们破坏球权和抢断的次数都是倒数第1,造成对手失误的概率也是倒数第1。
简单来说,那些有关于让比赛节奏更快、更雷厉风行的项目,奇才都是敬而远之。
而归根结底,这都是无米之炊。
小昂赛尔德有他的体系,但球员能力有限,只能让体系漏出几个窟窿。单打丢分倒数第6,低位丢分倒数第1,这两个指标更生动地展示了奇才球员“个体天赋平庸”的论点。
那么,有合格的工具,材料却不合格,怎么解决?
无非就是把合格的材料给厨子备齐。而这便是今年夏天奇才管理层最需要开展的工作。
如何进行具体补强
奇才管理层休赛期已经为新赛季的大餐采购了不少材料:用摆烂得来的10号签选中约翰尼-戴维斯,打包波普和伊斯梅尔-史密斯从掘金那里换来了巴顿和蒙特-莫里斯。
最后在自由球员市场以2年1600万签下德隆-赖特,1年290万招募到老将塔吉-吉布森。
还有两笔内部续约,2年383万留下安东尼-吉尔,以及比尔5年2.51亿的顶格合同。
所以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些操作是否回答了上述提出的阵容问题?
前文已经总结了,上赛季奇才最大的问题还是阵容过于平庸,首先是后场人员的天赋不足。
而打包波普和伊斯梅尔-史密斯换来蒙特-莫里斯和巴顿,怎么看都是阵容升级,蒙特-莫里斯提升了一号位的质地,巴顿也弥补了波普的空缺,完全可以把这笔交易看作波普和蒙特-莫里斯的对换,顺带手让奇才额外捡了个巴顿。
而且,掘金双将与曾经作为掘金助教的昂赛尔德有过长时间的合作经验,交流完全不成问题,他们大概率会服从小昂赛尔德的领导,按部就班融入奇才的体系,在不影响既定班底的情况下提供额外的战力。
首轮10号签选中的约翰尼-戴维斯,同样也是就“阵容平庸”做出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名未来有潜力场均20+的新秀,既是未兑现的球星彩票,也是当下就可以折现的第六人代金券——大二赛季场均19.7分的他有能力作为新赛季奇才第二阵容的一杆火枪,缓解奇才替补孱弱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会被奇才上赛季看似深厚的阵容储备所蒙蔽,但数据却为我们揭示了不一样的答案,上赛季奇才是使用替补时间第5多的球队,但他们第二阵容的净胜分仅排在第20而已。
而且,奇才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场均14.1分的哈雷尔撑场面,如果只统计全明星周末后的表现,那么奇才的替补净胜分仅仅是倒数第4……
说到底,第二阵容的厚度不完全取决于人数,更多还是取决于质量。
而约翰尼-戴维斯、德隆-赖特,并且可以混搭巴顿或者阿夫迪亚的第二阵容轮换,怎么看都要比内托、八村垒、吉斯珀特要更有想象力吧?
同时,约翰尼-戴维斯和德隆-赖特的加入,对防守端也许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他们能带来奇才上赛季根本没有的东西——防守端的活力。
戴维斯和赖特都是能够通过积极的单防、施压为球队创造反击机会的尖兵,奇才完全可以在他们身上做文章,像上赛季公牛用鲍尔和卡鲁索建立起一道可靠外围防线那样。
如果再拉上锋线有多位置属性的阿夫迪亚,再配合加福德和波尔津吉斯的蹲坑,也许能创造出特别的化学反应,以缓解奇才糟糕的防守效率(每百回合失分第6多)。
我认为,奇才休赛期的操作值得点赞,他们的确在务实的解决问题。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奇才今年夏天最重要的一笔签约,5年顶格续约29岁的比尔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他们打开了赢球窗口,并且希望在这5年里尽可能地攀登到更高处。
那么,围绕着这一目标,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无非就是——奇才还有没有继续补强的空间?
毕竟,这套阵容看起来的确比上赛季性感,但和其他也在招兵买马的对手,就显得有些小打小闹,没那么性感了。
奇才手里的全额中产在签下赖特以后还剩268万,球队还有一个410万的双年特例,如果他们愿意,还能够把清洗霍勒迪和哈雷尔的两个交易特例(分别为398、522万)给物尽其用。
可是,奇才距离新赛季的奢侈税线仅仅只有35万的空间,这意味着他们如果想要补强,那么就必须承担奢侈税的压力。
而且,即便老板开绿灯允许超线,但由于奇才上赛季签换丁威迪已经触发硬帽,而目前离硬帽的上限只有702万,补强的空间也实在有限。
我认为,奇才目前的补强效率已经到了边际最佳的位置,与奢侈税线保持一拳距离也许是性价比最优的方式,毕竟继续补强大概率只会边际递减,得不偿失。同时,让工资维持在线下还能保留一个双年特例持币观望。
除非新赛季的奇才真的能露出冠军相,不是上赛季的虚假繁荣,而是能够摧枯拉朽般的打出统治力,这样管理层才应该考虑继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