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了一定要写点观后感才行

8.5
距离我看完这部电影过了五天,这五天里一直在看和电影有关的物料,也在回味里面的情节和一些镜头。刚看完了《封神》的三部纪录片,真的对这部电影以及台前幕后付出过心血的工作人员们又多了一些敬意。
我记得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沉浸在里面了,流畅的叙事,宏大精美的场面,以及演员能够让我共情到想要流泪、想要跟着展演欢笑的演技。后来等彩蛋的时候看到工作人员名单,我惊讶于有些人的名字上打了框框,还跟朋友说了一下这个事。回家看了跟《封神》有关的各种信息才了解到原来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到如今上映真的花了很久的时间,久到有些曾经为之付出过心血的工作人员已经离开了我们,没能亲眼看到它上映。
最开始抓住我眼球的是那片飘落在战死士兵眼球上的雪花,让人意识到这片雪原上曾经历了一场鏖战。随后苏护和殷寿大军的对峙,苏全孝拜倒在地嘶声裂肺地大喊“父亲,降吧”,然后跪伏在雪地里呜咽着说“我离家八年了,长高了,父亲他不认识我了”。那一刻我真的眼泪都要跟着苏全孝的眼泪一起滑下来了。“那个人不配做你的父亲...你要做我最勇敢的儿子”这句话好像什么定海神针,苏全孝那张挂着鼻涕眼泪冻成的冰棱的脸上出现了那样决然的神情,紧跟着就自尽而死,让我心脏一下就被揪起来。苏全孝这个角色只在开头有短短几分钟的镜头,但每一个动作和台词都率先给人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诚然这段情节是悲情的,之后也不乏有一些悲情的画面出现。比如四质子面临是否要弑父的艰难抉择,比如伯邑考代父而死,比如姬发找到姬昌抱着饭盒蜷缩在稻草中,比如姬发看到殷郊被砍头那一刹的骤然失魂,让我不禁跟着紧张流泪。也有足够温情的画面,比如那场姬发和崇应彪的打斗,伯邑考拦下彪子,姬发亮着眼睛笑喊“哥哥”。比如最后姬发一身伤痕回到西岐,倒在姬昌怀中。
《封神1》中所刻画的人物群像不论镜头展现的多与少,给人的感觉都是足够立体且值得推敲和细品的。在这里要回顾一下我最喜欢的两个角色。姬发,一开始我看到的是他狂热的追随崇拜纣王,到怀疑挣扎,再到反抗,他的成长在逐步递进。在前期追随纣王上,他是忠勇的。在掩盖太子殷郊行踪上,他是足够义气的。在和哥哥的相处中,他是可爱的,是依赖哥哥的,但是骨子里又带着向前冲的劲,想要保护家人,想要成为英雄。在认识纣王面具下的欲望后,在眼睁睁看着自己父亲经历磨难后,他终于成长起来选择反抗,他是正直不屈的。殷郊,商王朝太子,高大的身形,饱满的肌肉,在战场上拉姬发上马的他是骁勇的,在登基仪式上的他是华丽贵气的。但在他说出那句“请父王传位于我”的时候,我真不由得为他捏把汗,同时品味出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太子的憨直。姜王后告诉他,他说错话了,他伏在母亲身边闪亮着眼眸信誓旦旦地说“不会的,我一定将父王请来”,我又能感觉得到这位太子殿下的天真。或许他的母亲待他是足够温柔足够好的,才能让他在权力最高峰的漩涡中还保有这样对家人的纯真善良。但是后来发生的桩桩件件,不断地冲击者殷郊的信仰。母后去世,父王与狐妖勾结,甚至自小崇拜愿意为之自焚的父亲要杀他,这里的殷郊和姬发一样,完成了信仰崩塌的转变。后续如何发展,非常期待第二第三部殷郊的表现。
由于最近工作太忙,《封神1》我只看了一次,但一些画面,一些台词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可见电影拍的是多么好,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这样的,我很喜欢。我记得影片的后段有一段我最喜欢的镜头,是雪龙驹伸出舌头舔了坠崖后昏迷的姬发的手背,然后跪躺下来接主人上马,带他回家。紧跟着画面切到雪龙驹驰骋在无垠的金色麦田中,伤痕累累的姬发伏在它的背上,挣扎着坐起来,在金灿灿的阳光中一路策马往西岐去。背景配的音乐苍凉悲壮,配合着逆光的身影好像又带着新生的希望,在这样氛围的渲染下,那时我真的热泪盈眶,心里默默的念,“姬发你勇敢地往前走呀,你不要怕,你回家了”。
我很久没有为什么文艺作品记录过感想了,一来是近几年实在为现实生活所烦扰,感觉自己过得一团糟乱,没有办法用贫瘠而苍白的语言记叙自己的心绪和情感。二来是确实没遇到过什么触动内心的作品了。但是《封神1》好像让那些多愁而善感的情绪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体里,我不断地回忆起影片中的画面和对话,它们都很有让我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记住什么的欲望。尤其是今晚看完了《封神》的三部纪录片,心中感慨无限,震撼于《封神》团队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和刻画,从设定和剧本编写,到演员挑选和训练,到美术设计,到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到音乐的制作,真的可以看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这部电影付出的一腔热血和满满诚意。于是有感而发,记录下了这篇观影心得。说实话,这是我疫情三年之后在线下影院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电影,有空我还要去二刷三刷,也会努力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人。因为《封神》系列真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