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南师范大学王键吉团队: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3-09-14 15:31 作者:掌上考研  | 我要投稿

研究生如何做好研究,这是一个研究生永恒关注的话题,很多人在考上研后,都憧憬着自己能在读研阶段有一番成绩。为帮助更多研宝更好地了解各院校的科研情况,助力大家的科研生活,

掌上考研开启了“科研创新,点燃未来”活动,带大家详细了解各院校的科研大牛及其带领团队。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对河南师范大学王键吉教授科研团队的专访,详情如下。

王键吉教授

王键吉教授,多次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被选举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勋章)、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1975年,王键吉老师怀揣大学梦想,从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县来到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前身)化学系学习。1978年,国家重启研究生招生,王键吉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文革”后我国第一批研究生,留在师大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化学家卢锦梭先生。从此,开启了他孜孜以求的科研攀登之路。

1987年,他考取了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英国London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师从国际著名物理化学家M.L.Mcglashan教授。1989年归国后不久,他又获得了欧共体“居里奖学金”(当时国内化学化工领域仅两项,另一项由清华大学获得),于1993-1994年在英国Surrey大学作Research Fellow,之后又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博士学位。

一次又一次走出国门的深造,开阔了王键吉的学术眼界,帮助他建立起广阔的国际视野,形成了紧盯学科国际前沿的良好科研习惯。

科研的突破,不仅要积累,更要创新。河南师范大学的溶液化学研究方向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化学家新乡师范学院老校长李俊甫先生和卢锦梭先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继任者,如何使这个传统的研究方向焕发青春,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在90年代后期,王键吉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密切相关但又崭新的研究领域——离子液体。“国际上刚兴起离子液体研究的苗头时,王老师就做出判断:这种液体材料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尽快调整研究方向并下力气占领这个新兴领域的制高点”,他的学生化学化工学院卓克垒教授说。

随即王键吉就率领团队面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以离子溶液的微观结构及分子/离子间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开展离子液体复杂体系微观结构、相行为及性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二十年来不断攻坚克难、从未停歇。

二十年的执著坚持,换来的是高级别科研项目不断获得,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科研平台落户学科,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早在2005年,

王键吉教授承担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物性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子课题

,随后相继获得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河南省中原学者计划等项目20余项。

王键吉教授团队完成的科研成果已在Nature Commun.,JACS,Angew. Chem., Chem. Soc. Review, ChemComm., Green Chem., 中国科学、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

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他引18000余次

。王键吉本人也多次入选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去年又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为河南省自然科学奖设立以来我校第一个自然科学一等奖。王键吉多次受邀请在IUPAC化学热力学大会、国际溶液化学大会、世界离子液体大会、香山科学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50余次,并担任第八届世界离子液体大会、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等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共同主席;被选举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Green Chemical Engneering,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英国皇家化学会)三个期刊的副主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曾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勋章)、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节假日和晚上,对别人可能是休息放松的时间,但对王键吉老师来说却是最佳的科研时间。

周末指导学生做实验、讨论问题,“扎”进去就忘了时间,往往过了饭点,到中午一两点钟还没察觉。

也正是在这样不分白天黑夜的苦干实干中, 2007年9月,由王键吉担任主任的“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落户我校,2009年该实验室又被遴选为“河南省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同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建设“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8月又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该实验室为基础,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国际联合实验室相继被河南省批准建设。2013年6月,以我校为牵头单位,联合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方药业等单位共同组建的“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被批准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王键吉对科研孜孜不倦的追求、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拼搏精神的支撑。不少人疑惑,王键吉从系主任到校长,不仅把学院和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科研工作也做的如此出色,他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就在于严格的时间管理。他白天做“管家”,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晚上做“专家”,牺牲休息时间用来做科研。

学术团队

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研究团队是在电解质溶液化学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团队。

十多年来,在绿色化学理念的指导下,团队在评价离子液体的环境和生物效应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目标指向性的环境友好离子液体,并围绕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性能关系,研究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分离过程、生物质高效利用、离子液体的介质效应,CO2的光电催化转化。

团队现有研究人员18人,其中教授9人,留学归国人员4人。近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3项,河南省中原学者计划1项,省杰出人才计划、省杰出青年基金、省创新人才基金项目等15余项。

团队时刻恪守守正创新,努力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理念,目前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9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18000余次;出版著作教材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据报道,团队近10年来在国际离子液体领域的发文影响力进入全球Top 5。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努力奋斗的结果。

团队成员之间每周都要讨论自己研究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加以解决。

另外,每学期团队都围绕几个专题进行讨论,认识了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难点和前沿领域,扩展了团队成员中每个人的学术思维。鼓励团队师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团队成员平均每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本领域的主流学术会议,展示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

河南师范大学王键吉团队: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