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穷还是“哭穷”?国内高速一天营收18亿,却负债超8万亿!
近期有消息称,高速公路的计费方式即将迎来调整,暂时还不清楚,这种新的计费方式,会带来高速通行费的上涨还是下降。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全国高速公路整体来看依然处于巨额亏损的情况,像很多车主希望的,高速公路收几年过路费就免费的情况,短期内不可能出现。
2022年国家公布全国收费公路2021年负债情况时,债务金额高达7.92万亿元,如今2023年已过半,收费公路的债务肯定已经滚到了8万亿以上,甚至可能达到9万亿。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修高速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一次投入终身回报,收几年的过路费成本也就回来了,后面都纯赚。为什么会出现8万亿的负债呢?不如放开让民企来干,我上我也行。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的是,全国高速是一盘棋,高速公路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首先从营收上来说,高速公路的营收的确很高,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国内的高速公路里程17.73万公里、比去年增加0.82万公里,2022年公布的我国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达6630.5亿元,平均每天有18亿入账,无疑是印钞机一般的存在。
但是高速公路的支出同样很高,2022年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6262亿元,比2021年增长7.3%,也就是说,光投资这一块,就是整年高速通行费的两倍了。
除了投资之外,高速公路还要偿还贷款,以2020年为例,这一年仅偿还债务本金就高达7180.1亿元,偿还利息3061.3亿元,2022年的数据虽然没有公布,但是相比2020年只高不低。截至2021年末,全国政府还贷公路里程8.60万公里,占全国收费公路里程的45.9%,经营性高速公路里程10.14万公里,占比约54.1%,换句话说,国内有一半的收费公路,依然还处在还贷款的阶段,根本谈不上有收益。
修高速这件事,给私企来干,是百分百盈利的,道理很简单,我只修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山东、东三省等平原地区的高速不就行了,投入低,收益高,决计是不可能亏损的,事实上,山东高速、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本来就是盈利的,也就是俗称的“我上我也行”,但是资本是会趋利避害的,这样一来,云贵高原的高速谁来修?西部地区的欠发达高速,谁来修?这些人开车出门,就不配走高速了吗?
谁都知道,在平原地区修高速是成本比较低的,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修高速,收益是相对较高的,平原地区的高速修建成本一般是五千万每公里,但是放在山区呢?如果你去过贵州你就知道,为什么那边的高速通行费相对比较贵了。几百米一个隧道,几公里就会经过一个大桥,桥上再架桥,基本上都是翻山越岭,一公里的造价要翻倍,甚至达到2亿元每公里,比如说都安高速连接都匀到安顺,全长约276公里,但投资规模却高达430亿元,平均每公里的造价高达1.5亿元,要知道国内高铁的造价,也不过每公里一亿元左右,这些高速如果换私企来修,它们会修吗?猴年马月能回本?而且,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私企能够承受得起的。
同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的通行费收入也会低一点,因为汽车保有量更低,虽然旅游旺季多一点通行车辆,但是平时的车流量明显不如经济发达地区,营收自然也就偏低,那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车主,难道只能走省道乡道?
对于逐利的资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不修这些地区的高速,而国内高速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国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山区的高速修建成本太高,导致入不敷出,不得已采用了贷款修路的策略,而很多不明所以的键盘侠一边在网上攻击着高速公路连年亏损,一边享受着高速公路出行带来的便利,这和“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又有什么区别呢?
那高速公路的负债问题怎么解决呢?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些债务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国内的高速公路网络目前已经是比较完善了。基本每个城市都通高速了,如果继续修下去,做到每个县城通高速,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就会放缓了,以后的投入主要是维护费用了,成本开支相对小了很多,靠着通行费收入,总有一天高速公路的负债会还完会扭亏为盈的。目前,广佛高速、武黄高速都已经停止收费。
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它的意义是很难用建设资金的投入去衡量的,我们不妨给高速公司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