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
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最早见之于《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而在另一说中,山原文兕的形象实指兕形山,位置在木槿林区的东面、湘水的南面,山的形状似牛形,有一片苍色狭窄之地在山的一角落。
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兕之皮特别厚,可以用来制甲。《左传·宣公二年》有“犀兕尚多”句;《山海经·海内南经》主云:“兕其状如牛,苍黑一角。”故兕之形以巨首独角为主要特征。甲骨文字兕巨首、独角、与身段连结书写。说文云:“兕,如野牛而青,象形,与禽离头同,凡兕之属皆从兕,兕古文从几。”
猎云梦之兕
《吕氏春秋·至忠》
荆庄哀王猎于云梦,射随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己》。果有,乃厚赏之。
虎兕出柙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帮助季氏理政。季氏决定,要派兵去攻打鲁国的附属国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这个国家,从前周天子让它主办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已经在鲁国疆城之内了,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回答道:“季孙大夫想这样做,我和子路两个人都不主张这样干。”孔子说:“冉求!周任(周大夫)曾经说过:‘尽自己的能力去担负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如果季孙氏遇到危险而你不去拉住他,摔了跤而你不去扶起来,那么人家又用助手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也不对头。试问: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壳、玉器在匣子里坏掉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氏的费邑很近。现在不占领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有野心,反而一定要寻找借口加以掩饰的人。我听说过,对于诸侯、大夫这样的统治者,应该担心的不是贫穷,而是分配不均;不是人少,而是不安分守己。因为分配均匀,便不会觉得贫穷;彼此和气,便不会感到人少;人人安分守己,就不会有危险。这样做了,如果远地的人还不归服,便提倡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和你冉求给季孙氏做助手,远地的人不归服,而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使用武力。我只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自己内部呢。’’
“虎兕出柙”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柙:关野兽的笼子。“虎兕出柙”的意思是老虎与犀牛逃出笼子,人们用它比喻官吏的失职。
兕者属巨首动物,在殷商时代殷人定其兽名为“兕”,此外,还以“兕”为祭祀之用牲与地名。
如辞例:“其毕壬申允狩毕获兕大豕十有六麂百有九十有九”(《甲骨文合集》),即谓兽名;如辞例:“王惠翌曰辛射游兕亡灾”(郭沫若《殷虚粹编》),即作祭牲。
地名之辞例见于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令口往于兕”,其兕即作地名。
对于卜文兕字,学者们初始众说纷纭,有释“麟”,有释“豸”,有释“猪”,皆不确。唯唐兰先生之说较为公允到位:“说文‘兕如野牛而青色,象形’。盖即卜辞之作兕形而小异耳。说文旧有校语曰‘与禽离头同’则别,本彖当作家,是一又兕形之异也。然则以字形论之,甲骨刻辞此字当释为兕,即说文之聚可决然不疑者。《尔雅》‘兕似牛’郭注云:‘一角青色,重千斤’。《左传》疏引刘欣期交州记曰:‘兕出九德,有一角,角长三尺余,形如马鞭柄’。按兕角可为酒麟,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韩诗说:‘以兜角为主,容五升。’盏兕角之巨可知。然则一角之兽而其角又特大者,当为兕之形,亦皎然无疑者也”(《获白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