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王熙凤和贾宝玉也让黛玉背锅,为何只骂薛宝钗?因为只有薛宝钗损人利己,伤害

2022-12-05 12:56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出了两期滴翠亭的视频,总有读者说为什么凤姐和宝玉也拉黛玉挡枪,凭什么只有宝钗被骂!很简单啊,因为为只有宝钗的嫁祸对黛玉产生了实际的伤害。


王熙凤和宝玉虽然也借黛玉的名头挡事儿,但是出发点和结果都不会对黛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事情的性质根本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薛宝钗作为一个闺阁千金,偷听墙角本身就是失礼的行为。听的还是男女丑事,因为听的时间太长,被人抓了现形,自己不想承担危险和是非,就把这一切都推到林黛玉头上。做出这种错事来,被骂不是很正常吗?


林黛玉事后是没受啥伤害,但是这就好比有人往楼下扔了一块砖头,侥幸没有砸到人,但并不代表高空抛物的行为是正确的,高空抛物都入刑法了好吗?


《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没错,但作者也没有塑造一个完人圣母,开篇就说了“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滴翠亭事件暴露的就是宝钗的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


一、薛宝钗滴翠亭存心偷听不道德,其实她是为了贾宝玉


宝钗滴翠亭偷听,而后嫁祸给林黛玉,作者已经写的无比清楚:宝钗就是有心偷听,存心嫁祸。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原著:


宝钗也无心扑了,刚欲回来,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子糊着纸。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便煞住脚往里细听……


到这里其实还可以理解,千金小姐也是人,虽然自幼学过“非礼勿听”,但是怎么她就不能有点好奇心呢?听听就听听呗!


果然宝钗这一听可不白听,听出了一桩男女私相授受的“丑事”来,荣国府的丫鬟和庶支的年轻爷们互相勾搭,这还了得!!那么薛宝钗一向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教化他人,连宝琴做的谜语里面提到“西厢记”中的人名都要胶柱鼓瑟,矫揉造作,假装自己不知道。


正常来讲,按照宝钗一向不愿意惹是非的为人处世原则,在滴翠亭外一听话头不对,她应该赶紧就悄悄的走开,撇清自己,时间上是完全来的及的。


原文中小红和坠儿一来一往的说话,说了好多句,这个空儿里宝钗完全可以赶紧走,肯定不会被发现的,但是她就是没有走。


直到小红和坠儿说了一会停住,小红还思量了一会儿,起码有个好几分钟,作者用了“半晌”这个词:


书中写,半晌,又听答道:“也罢,拿我这个给他,算谢他的罢。──你要告诉别人呢?须说个誓来。”


这个时间空挡里宝钗也可以走,但是她还是没有走。更加奇怪的是,她还仅仅凭声音就听出来,说话的涉事丫鬟是宝玉屋里的小红。


这其实很不寻常了,要知道,小红只是宝玉搬进大观园后才用的三等丫鬟,宝玉自己都不认识她,宝钗不仅能凭声音就知道她的身份,甚至连她的性格脾气都摸得一清二楚:


“……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她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


可见宝钗对宝玉非常用心了,宝玉屋里的其它丫鬟们她肯定是知道的更加清楚了。


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宝钗为什么听了这么久还不走呢?单纯是好奇心肯定说不过去。之前我分析她为了拿住小红的把柄将来加以利用,有人说我是“阴谋论”。那就退一步,她应该是为了宝玉,因为小红是宝玉的丫鬟,如果作怪,搞出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可能会连累宝玉。


就像王夫人对袭人说的那样“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宝钗未必不是这样一番心思,和袭人不同的是,她精明多了,不需要王夫人嘱咐,自己就会在宝玉身边多加留心。


因为宝玉是家长们为她安排的婚姻争取对象,保全了宝玉,也是保全了她自己,只有攀上了荣国府的亲事,薛家才能继续得到庇护。


对于宝钗来说,“金玉良缘”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婚事,更像一件交易。不管她真喜欢宝玉也好,真看不上宝玉也罢,她从头到尾都接受这个安排,并且去用心经营,因为这关系到她全家未来的希望。


所以,如果是别人的丫鬟,可能宝钗已经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薛宝钗的一贯作风,但是偏偏是宝玉屋里的丫鬟,宝钗就要偷听下去,看看是不是会给宝玉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中间明明有几次机会,她都没有走,她有心留下偷听,不是为了别人,正因为宝玉。


二、宝钗撇清自己,嫁祸林黛玉就是损人利己


宝钗躲在窗外,一直听完了她想听的一切,这下可以确定跟宝玉没有毛线关系,人家小红勾搭的对象是贾芸。宝钗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小红和坠儿要开窗户看看有没有人偷听,宝钗这时候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作者都写的这么直白了,宝钗自己也把利害关系分析完了,她此时内心是害怕的,她怕的是“生事”和“没趣”。因为宝钗火速嫁祸林黛玉之后,黛玉并没有受到伤害,所以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件事的严重性。


宝钗所谓的“生事”是真的能生出一些是非的,她是真的害怕。因为她对小红很熟悉,这是一个有背景有根基的丫头,她的父母林之孝夫妻俩都是荣国府的二管家,尤其是她老爹林之孝,负责的还是账房财务工作,是王夫人和贾政重用的人,宝钗肯定是一万个不愿意得罪他们。


林之孝家的虽然是奴才,但也是几辈子又体面的奴才,宝钗如果这一次偷听被小红发现,这就非常尴尬了。一向口碑爆表,“随分从时,端庄娴雅”的宝姑娘居然偷听墙角,这件事不管是从下人的角度,还是从贾母的角度,都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宝钗的形象和口碑。


当然小红自己也心虚理亏,可能不会把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的,但是宝钗以后真的很难再见她了,连宝玉屋里估计都不好意思去了。这就是宝钗说的“没趣”。


但是,拜托呀大姐,你怕“生事”和“没趣”,想要躲避危险和是非,就把这些扔给林黛玉去承担,这样做真的阴毒?林黛玉做错了什么?要替你承受这一切?


那小红和坠儿都会认为没有教养的人是林黛玉,表里不一的人也是林黛玉,谁又能保证她们背地里不再编排黛玉别的呢?这俩人一个见风使舵,一个小偷小摸,典型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有人认为宝钗随口说了林黛玉,小红她们会以为黛玉是跑过去了,不会多想,但是实际上宝钗说的非常的明白。


她说:“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薛宝钗的意思不仅是林黛玉不仅离滴翠亭很近,而且她再滴翠亭旁边弄水的时间很长。


小红听了宝钗的话,明显就信以为真:让宝钗去远,便拉坠儿道:“了不得了!林姑娘蹲在这里,一定听了话去了!”……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林妹妹真是“人在林中葬落花,不想锅从天上来”。林黛玉她虽然不完美,她傲娇嘴欠,清高痴情,虽然在宝钗到来之后,宝玉表白之前,因为爱情未定,备受“金玉良缘”的压力,林黛玉的确是表现的有些小性子、尖酸刻薄。


这也是因为宝钗介入了宝黛的感情,她对黛玉来说不是什么温和可亲的大姐姐,而是一个强势的情敌,所以黛玉对宝钗的敌意和对宝玉的小性子,都是很正常的。


林黛玉所有的锋芒都是直接表现在明面上的,上至王熙凤,下至李嬷嬷,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就哐哐直接怼,直接啐,她从来不会暗算别人。


黛玉和宝钗结金兰契的时候,更是把往日自己对宝钗的偏见和针对,全部归结为自己的过错: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可叹林黛玉待人赤诚,别人对她好,她就真心相待,其实往日的事情真的只是她的错吗。那宝钗就没有错吗?如果不是她搞金玉良缘,林黛玉会在前期针对她吗?可宝钗并没有跟黛玉同样坦诚相待,更不敢提及滴翠亭之事,所以我说她俩根本就是塑料姐妹。


三、宝钗为什么不嫁祸给别人?她嫁祸给黛玉是经过思量的


很多人说宝钗情急之下,才会嫁祸给林黛玉的。可是从原文看来,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她明显是经过考虑的。


滴翠亭事件发生的当天,正是四月二十六,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宝玉、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都在大观园里,她们在“饯花神”,这么多现成的人不嫁祸,宝钗为什么非要选不在场的林黛玉呢?


当然王熙凤、李纨和探春是不行的,那样小红可能直接就吓得跳井了。但是宝钗仍旧有好几个人选:


宝钗嫁祸给迎春岂不是更好,迎春性格懦弱木讷,从来不是多事的人,小红就算知道是迎春听见了,她也根本就不用担心,反正二姑娘不是多嘴的人。


宝钗嫁祸给惜春也不是不可以,惜春是宁国府的小姐,又是个年纪小的孩子,她可能也不太懂这些事儿,而且惜春性格孤僻,根本也不稀得管这些闲事,听了也没啥。


宝钗也可以嫁祸给宝玉,反正宝玉是个怜香惜玉的人,又是自己屋里的丫鬟,他也和贾芸交好,听说这事儿,说不定还要帮着遮掩呢。


当然迎春、惜春和宝玉也没做错什么,他们都没有义务给宝钗背黑锅。


但是宝钗也没选他们,而是选了林黛玉,这就说明宝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林黛玉比以上众人都更好使,因为她的身份比较特殊。


林黛玉是贾府的养女,表小姐,是贾母心尖上的宝贝,待遇比贾府的嫡亲孙女都要高,是和宝玉差不多地位的人,一般人不愿意去惹黛玉,因为让黛玉不痛快,那就等于在挑战贾母的权威。


就连荣国府的当家主母王夫人那么厌恶黛玉,她也要假惺惺的请鲍太医来给黛玉看病,平时也只能骂骂晴雯“病西施”“病美人”“狐狸精”等来解解恨,她不敢明着去骂林黛玉,为难黛玉。


所以,林黛玉在荣国府的地位实际上是很高的。之所以很多读者感觉黛玉有些可怜,是因为黛玉没有把这里当做自己家,她不想依仗贾母的宠爱建立自己的尊严。又因为她体弱多病,无人主张婚事,前途未卜,所以她总是自怨自艾,顾影自怜。实际上林黛玉不仅没有那么卑微,反而她的身份还挺有分量的。


这一点看看宝玉和王熙凤平时对她的态度也可以明白,尤其是王熙凤,如果林黛玉没有价值,王熙凤为啥要对她那么好呢?


黛玉的分量,连王熙凤的小丫鬟都知道,宝钗自然也知道,所以关键时刻当然是把黛玉搬出来顶雷了。虽然薛宝钗也是表小姐的身份,但是比黛玉的地位可差远了,这一点看看节日庆典的座位就知道,贾母总是带着黛玉坐在身边,从没带过宝钗。


有的人提及过宝钗嫁祸黛玉,是因为滴翠亭离黛玉的潇湘馆近,其实也不是。滴翠亭离宝玉的怡红院更近,离探春的秋爽斋也不远,而且当时众姐妹姑嫂都在园里玩,所以并不完全是地理位置的事儿。


四、王熙凤和宝玉拿黛玉做挡箭牌没被骂,是因为对黛玉有益无害


王熙凤和宝玉用黛玉做挡箭牌,当然也不合适和薛宝钗嫁祸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他们两个的出发点本身就是好的,拉了黛玉来当借口,事后也不会对黛玉造成太多不良影响,所以他俩不会被骂,也是很正常的。


先来看王熙凤拿黛玉做挡箭牌,本身并不是王熙凤的本意,是王熙凤的丫鬟丰儿临场发挥:


凤姐便命人去:“快找了她来,告诉我家来了,太太也在这里,叫他快着来。”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儿,请了三四次,她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她去的。林姑娘说:‘告诉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她!有什么事情?”


这件事的出发点是为了平儿开脱,避免邢夫人找到平儿,让平儿去劝鸳鸯做贾赦的小老婆,所以丰儿才编了这个谎话。林黛玉身份特殊,是邢夫人也惹不起的人。



这件事对林黛玉本身也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她和王熙凤屋里平时来往也比较密切,而且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邢夫人也支持王熙凤结交林黛玉,这对大房有好处。所以丰儿提到林黛玉,敷衍邢夫人非常管用,且对黛玉无害。


再来看看宝玉拿黛玉做挡箭牌,是为了黛玉的小丫鬟藕官私自烧纸一事。


这件事乍看是宝玉怜香惜玉,想要为藕官开脱,对付婆子扯得谎话,但是不要忘了,藕官是林黛玉的丫鬟,林黛玉在贾府这么多年,她手里的下人个个服帖,没有一个惹是非的,一旦藕官被拉去见了管家的,林黛玉也要跟着没脸。


宝玉表面上是在维护藕官,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林黛玉。


而且后来谎言被婆子戳破了,宝玉直接又编出一套来,这次是他自己扛起了这件事,其实已经跟黛玉没什么关系了,藕官也因此得救了。


婆子不敢得罪黛玉,更不敢得罪宝玉,这一点宝玉心里还是很有数的。所以宝玉拿黛玉做挡箭牌这件事,对黛玉也没什么害处。


综上所述,这就是《红楼梦》中拿林黛玉当挡箭牌的那么多,为什么感觉只有宝钗被骂的主要原因。


其实,薛宝钗被骂根本也不仅仅在于她偷听嫁祸,违背了她平时树立的端庄守礼的人设。


更是因为她一贯的装腔作势,表里不一:比如她一边觉得“金玉良缘”没意思,心里想着要“远着宝玉”,一边身体又很诚实,有事没事就往宝玉屋里坐坐,到三更半夜还不走;更甚至不避嫌男女大防,又是绣肚兜又是羞笼红麝串。


而且宝钗攻略宝玉也是事实,不管她到底爱不爱宝玉,是否瞧的上宝玉,她都已经按照家长的们安排,实实在在的去接近这个“相亲对象”了。但是她表面上又表现的那么善解人意,温柔大方,和所有人交好,甚至还和黛玉结金兰契。


作为上帝视角的读者,宝钗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明明白白看得见的。宝钗的确是美貌有才学,积极能上进,也能善解人意,体贴母亲,维护哥哥,愿意为家族做牺牲,但是她精致利己,底线很低也是事实。


红楼梦:王熙凤和贾宝玉也让黛玉背锅,为何只骂薛宝钗?因为只有薛宝钗损人利己,伤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