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的颜色代表什么?
诞生于星云中的“原恒星”①们,需要长达几百万年来长大成星,在吸收完周围数光年内的物质后,“原恒星”内部的引力和温度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它开始产生核聚变的那一刻,意味着一颗崭新的“恒星”诞生了。

1、什么是主序星
恒星会维持核聚变反应超过数百亿年,这将是它生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恒星被称为“主序星”。

在这个阶段,恒星会持续发生核聚变,将自身体内的氢元素转化为氦元素,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使得恒星保持炽热和明亮,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同时,核聚变的能量会平衡恒星向内的引力,一旦核聚变反应结束,恒星就会在自身引力下快速坍缩。
2、辩色识恒星
当我们望向夜空时,可能会发现有的星星会比其他星星亮很多,这其实代表着它离我们更近,或者它的质量更大、释放的能量更多。

但如果你能够使用红外波段的望远镜观察这些恒星,你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差异巨大,宇宙中那些最为炽热的恒星往往呈现蓝色或者白色,而温度稍低的恒星看起来则是橙色或者红色。天文学家按照颜色和温度将恒星分类为:O(蓝色)、B(蓝白色)、A(白色)、F(黄白色)、G(黄色)、K(橙色)和M(红色),共7大类主序星。
值得注意的是红巨星、白矮星和中子星并不是主序星,他们是恒星结束核聚变进入生命末期阶段时的产物。
3、太阳是什么类型的恒星
太阳被归类为G型黄矮星,根据计算,太阳的寿命可可达百亿年,即便太阳如今已经46亿岁,但它的核聚变反应还将维持至少50亿年。

通常来说,恒星的寿命都以亿年为单位,但不同类型的恒星寿命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这取决于它的质量,反常识的是,并不是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长,相反,质量越大核聚变就会越剧烈,恒星的寿命也就越短。
注释:
①原恒星:指星云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旋转凝聚成的炽热核心,是恒星的最原始形态。感兴趣的同学请点击《恒星是如何诞生的》,查看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