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文化影响未成年人成长?在我看来,影视娱乐文化也不遑多让
导读: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了十足的进步,但是经常混迹二次元的阿宅们也能感受到,目前大环境下,动漫文化不仅仅是受到社会大众的质疑还有上层制度的整治。

哪怕是进入2021年,“动漫,那不是给小孩看的吗?”这种思想也依旧十分显著。
国内的动漫文化不被认可,这是无数喜欢二次元文化的漫迷内心的伤痛。

因为很多题材会被定义成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作品,所以哪天自己翻墙爬网找个资源也会受到外界人士的谴责。
比起十年前的动漫环境,现在国内的动漫文化只能龟缩在一角瑟瑟发抖。

诚如星河能够理解,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加规范动漫文化的影响,但是也为一直以来因为缺少相对的规范体制,很多动漫而被一刀切死而心痛。

而比起动漫文化,娱乐影视文化毕竟面向的是大众,所以能够被无数人接受。
不过在星河看来,现在娱乐影视文化的性质,比起动漫文化劣根性更多,某些对未成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是能够直观地体现在现实中。
影视文化和动漫文化的对比

其实这么多年,动漫文化的影响也仅仅只有一点,那就是某些画面不适合特别的低龄群体,由此而被无数的家长们举报。
低龄群体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因为缺少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往往会做出一些具有危害性的错误行为。

比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曾经因为某些事情上过热搜,所以长久以来,对动漫文化的整治主要都是以未成年人为中心。
而真正的主要原因,【家长监管不到位】却很少有人提及。

但是动漫和影视都属于娱乐性文化,所以两者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共通点,尤其是对低龄群体的影响。
比如就在近期刚刚爆出的【10岁男孩放火烧了4辆车,想看汽车爆炸起飞】,这很显然就是影视带来的影响。

毕竟星河实在想不出,现在10岁孩童能够看的动画片,哪个敢制作出如此场景?
所以不要老是说孩童们在模仿动画,只是影视在大众看来更为正常,所以很少去关注孩童是否有模仿影视的行为。
影视文化带来的娱乐效应

这一点,比起动漫文化,影视文化的罪状更加显著,因为有着大众娱乐的性质,所以它的娱乐效应覆盖的群体更为广泛。
抛开低幼群体,15岁以上进入疯狂追星阶段的青少年不计其数,这种盲目追星的行为甚至能够延续到20岁、3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群体。

机场接机的现象有多震撼,一些青少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爱豆”打call,有些疯狂行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我的眼中只有你”这句话放在这种场面,就是一种极大的三观不正,因此追星在我个人看来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
星河有喜欢的演员吗?有过,但是我从来没有追过星,仅仅只是单纯地追个剧罢了。

记得曾经看过蜘蛛的《十宗罪》中【地狱崇拜】一章中,就描写过疯狂追星所造成的一种人性扭曲。
故事中的八又雯毁了家庭也毁了自己,其对于这种社会现象的讽刺可以说是十分到位。

而这种因为影视娱乐文化带来的粉丝效应,仅仅是上流社会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罢了。
如果说我们国内的青少年都是向这种盲目追星的行为看齐,明星的这种效应俨然已经影响了很多青少年身心健康。
现阶段影视娱乐文化

一点也不夸张地说,星河以前也是非常喜欢追剧的,但是随着影视娱乐文化的发展,现阶段的影视比起10年前、20年前我感觉差的不是一滴半点。

特效上不去,演员演技也上不去,当然了,也并不是没有优秀的作品,只是这类作品非常稀少,有文化、有内涵、有价值的作品一年中找不出几部。

所以对于一部分90后和00而言,只能在动漫文化中找到一些快乐,《CLANNAD》中感悟人生,《紫罗兰》中也可感受人心的细腻,《火影》《巨人》《东京喰种》也可以感受战斗的美学。

而现阶段大部分影视作品都充满了商业气息,说相声的可以演戏、唱歌的也去演戏、搞综艺的也可以演戏、女团出身的更能够演戏,很多人登场就是主角。
比起成龙、李连杰、周星驰那个年代,现在演艺圈的门槛有多低?

再者,近期爆出的娱乐圈丑闻,ZS阴阳合同涉及逃税漏税,相关部门介入后,75位一线艺人闻风而动,当即注销200家关联公司。

作为有着社会影响力的艺人,自身本应该为社会塑造一种正能量的形象,但是光鲜亮丽的表面一旦被破坏,就会露出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也是我个人为什么对影视娱乐领域比较厌烦的一点?
结语
能够在动漫中找到影视曾经失去的乐趣,所以我才入坑了二次元。
当然了,本篇文章带有个人情绪化色彩,有些观点可能不客观,希望大家理性讨论!
文/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