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摩初中地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展示

2023-06-09 14:40 作者:一个奶爸的自我修养  | 我要投稿

    昨天(2023年6月8日)下午去延安初级中学参加了市里数字化转型的教研活动。活动包括几个部分

一、课堂观摩

    延安初级中学的陈诗怡老师带来了一节“多变的天气”一课,基于数字化平台(三个助手),结合学校气象社资源,依托数字化实验应用项目“数字气象实验”课程,创设延安气象社招募新社员的情境,设计了初识气象要素、天气符号我知道、模拟天气播报等学习任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运用了“三个助手应用平台”,通过备课助手和上课助手,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例交流

    课后,陈诗怡老师就本节课作“巧用互动学件 提升教学实效——以‘多变的天气’为例”分享,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互动学件让学生互助、自学、自评来提升教学实效。

    长宁区初中地理教研员蔡袁芬作“融合数字技术 赋能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地理教学实践的思考”分享,从“立足单元视角 实现教学结构化”、“整合特色课程 创设学习情境”、“应用数字化平台 促进教学互动”等三个方面进一步点评了“多变的天气”一课的设计特点,并提出了自己对数字化转型地理教学实践的思考。其中对于数字化平台的使用指出具有“数字技术助推学习的‘真实’发生”、“互动学件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特点。

三、学校分享

    之后,上海市宝山区杨泰实验中学朱雯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前京中学缪倩、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黄蒴葭三位众筹区试点学校的老师围绕“探索互动学件,丰富学习体验”这一主题,分别作《基于学情的数字化课堂交互的实践与思考》、《运用学件提升空间认知能力的实践与思考》、《优化学件设计 促进素养提升——以“铁路运输”一课互动学件设计为例》交流。展现了众筹区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四、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张新宇博士作为项目组负责人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专家点评

1.项目定位适切,理念引导充分

    整场活动的逻辑线为:巧用数字学件——深化学习体验——促进课堂交互——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反映这次活动对数字化的定位明确,育人为本,实际是指向学生发展。

2.聚焦互动学件,实践重点突出

    将重点放在学件设计上,学件用与不用是有区别的,体现了形象性(将图文资源立体化),灵活性,便利性。

3.重视交流分享,增进学生思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结果充分表达的前提下,老师带领充分理解。

4.持续反思优化,促进迭代升级

    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教学的迭代升级,强化应用,满足多种需求。

五、思考

    诚然,数字化大背景下,学科教学必然不能独善其身,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无一例外都需要信息设备的支持,我们调侃的被大数据绑架也脱离不开人手一个的手机,回到教学本身,人手一个的平板或者说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在数字化视角下的确提供了个性化数据的采集,从而能够起到个性化诊断、丰富学习体验、呈现多样学习结果等多样的功能,让书面、纸面教学,常规教学中存在的个性化指导不足的问题得以解决,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样的,以下谈几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必然遇到的

1.教学设备问题

    这里提的教学设备问题既包括设备在校园内的覆盖问题(每个学生配置1,2000的设备,由谁出这个钱),也包括设备的升级问题(电子产品2,3年升级换代很正常)以及三个助手服务器问题(如果全面铺开,服务器是否能够承载,目前只是个别学校的行为,遥记得曾经2020年初的上海微校崩盘),也包括运用电子设备可能带来的学生问题(学生人手一个,谁来监管,长期使用平板的视力问题怎么办)。

2.教学成本问题

    教育已经到了信息化2.0的时代,但如果进入真实课堂,我们可以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仍处在信息化1.0甚至仍然在黑板粉笔时代,三个助手的推进是需要大量培训以及学习成本的,这不仅仅是培训的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可能作出的选择。

    当然,数字化是时代形势所趋,但如果回顾电化教育的历程,一定是和缓的,低学习成本的,通识性的,高效益的,自发的,强行推进会产生什么结果?据说接下去要全学科全学段全部推进,拭目以待。

活动流程


观摩初中地理数字化转型应用实践展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