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26)——原理分析:图型法(2)
首先考察图型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图型法是一类操作的理论,康德称为先验的图型法。图,即具体的内容;型,即先天的形式。康德思维方法与牛顿的物理学类似,即两个性质不同的事物如果要进行连接就必须通过中介,而这个中介与两端都具有同质性。在判断中,主词谓词之间也应该具有某种同质性。例如,“盘子是圆的”,盘子概念本身就有圆的性质(尽管不是所有的盘子都是圆形的)。
那么,纯粹范畴如何与直观联结?康德找到的中介就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时间的先验规定就是图型。时间的先验规定就是范畴运用于对象之上的条件。时间的先验规定既具有先天特性(先验的)又具有直观特性(时间的)。因为时间是一切感性的先天形式,时间介乎先天的范畴和后天的感性直观之中。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中,空间是归结于时间的。一切内部的、外部的现象都以时间作为先天直观形式。抓住了时间就是抓住了要点。此外,时间具有自觉性。
时间的先验规定又是被什么规定的?时间本身是单一的,无法划分的。康德认为是先验的想象力划定了时间的规定,这些规定由于是被先验的想象力划分的因此是先验规定。这些先验规定具体可体现为我们看待时间的各个角度。
总结一下,图型法是连接知性与感性的中介;时间的先验规定是连接范畴与直观的中介,同时时间的先验规定是图型的一类,时间的先验规定又被先验的想象力划定。
除了时间的图型外,康德也提出了空间的图型。例如,三角形。当我们把三角形这个图型运用到具体的三角形中时,我们就发现有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但是三角形的图型是不分所谓的“锐角、直角、钝角”的,当谈论三角形时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图型。这个说法是回应贝克莱的。贝克莱是个经验主义者,他只相信具体的东西,不相信抽象的东西。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中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人能想象出的三角形能是既非锐角、又非直角、又非钝角的吗?人是做不到的。由此贝克莱就否认了“普遍的三角形”的存在。康德提出图型就是为了回应这一点。虽然三角形是一个空间的直观(不是概念构成),但是这个空间直观与具体的事物的直观是不同的,具体的事物的直观属于经验直观,空间直观属于先天直观。即三角形这一图型的直观与画在纸上的任意三角形的直观是不同的。三角形的图型是一种能被人直观到的可能性,尽管它不是具体的被实现的三角形。这是纯粹的空间图型。
与纯粹的空间图型相对的,康德还提出经验的空间图型。康德举例,尽管我们看到的狗是各种各样的狗,但是我们脑中仍有一个狗的图型,一提到狗这一概念时我们脑中就会想起这么一种动物,所有的具体的狗都属于狗的图型之下。狗的图型比抽象的狗的概念更具体,但是狗的图型不等于我们所见的任何一种狗。狗的图型也不是先验图型,它是经验图型。先验图型只能是时间图型。先验图型是直接与范畴相关的,先验图型是使得范畴能够直接运用于经验对象之上的条件。
时间图型不是形象。三角形、狗都是形象,是可以被绘制的,但是时间是无法被绘制的。图型法的一个特点为它是超越空间之上的,是产生出直观形象的普遍的方法。空间的图型是具备形象的,康德将其视作略图。三角形、狗的图型都是略图,略图不是任何具体的形象。时间的图型具有普遍性和自发性,由先验的想象力造成。这种时间图型由于具备自发性,因此具备神秘的意味。康德称时间图型是“人类心灵中隐藏很深的技术”。在直观对象中难以发现其背后的范畴是极为正常的,这也是休谟常常提出的一点,但是康德又补充到,我们可以在直观对象中发现范畴的图型。
接下来讨论范畴的图型化。图型是范畴运用到经验对象之上的中介。此时我们就可以将范畴作图型化的理解。将范畴与图型连接起来是很容易的,因为范畴与图型都是先天的,都具有自发性。站在图型后面的是先验的想象力,先验的想象力是能动的,是自发的。有了图型,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一中介使用范畴把握经验对象。
范畴有四大类范畴,与之相对的就有四大类图型。
(一)量的图型
康德认为,量的图型就是数数。数与数量似乎没有区别,但是康德将两者加以区分,量是纯粹的概念,数是纯粹的直观。数作为时间的图型,是时间的先验规定。这种先验规定,即时间的图型,属于时间的系列。系列,就是一路数过来的。系列的前提是,所被数的对象必须是同质的单位。数数就是一个一个组合成量的过程。我们数数的过程就是规定时间的系列。数数也是量的范畴的体现。我们在数数时,实际上已经在运用先验的想象力了,以对数数这一活动加以规范。
有了数数这一图型之后,量的范畴便可以运用于任何经验对象之上了,这个使用是普遍的。与此同时,我们在数数时可能看不到量的范畴,但是我们可以看见数的图型。
(二)质的图型
康德认为,质的图型就是度。所谓度,可延伸为温度、浓度等。量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度不容易把握。康德的自然科学观点是定量化的观点,包括性质也通过程度量加以规定。
度属于时间的内容,即时间中内容的充实程度,就是在时间中有多少东西与感觉相应的充实的东西。如果我们说“多”,那么就是觉得这段时间很实在;如果我们说“少”,那么就是觉得这段时间很空虚。实在与空虚之间存在绝对的距离,就是零到无限的距离。时间中,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是零,这一段时间就是无。但是我们经历的任何的时间都不可能是零。零只是理想的极限,无限同理。以这个理想的极限作为标准,我们就总是能在时间中经历到不同的性质。质的范畴想要强调的就是“多么强烈”。
质的范畴有三个环节:实在性、非实在性、限制性。实在性,就是绝对的充实,是一类极限;非实在性,就是绝对的虚无,也是一类极限。夹在二者中间的,就是大量的限制性。限制性,即具备一定的充实性,但也不存在完全的充实。在所有的充实中总是有空虚,这样充实才有变化的余地。质的图型就是介于二者中间的限制性。
量的图型与质的图型都属于直观中领会的综合,即综合通过数数与测定程度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