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房地产、股票市场景气度?

房地产、股市,是中国最大的两类资产,是投资房子还是股票?这是投资者经常面临的大类资产配置的问题。那么怎么看房市、股市未来的行情?如何预判房市、股市的景气度?

如何预测房地产市场未来行情?
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S0073300)是宏观分析师最常用的经验指标,销售好了,房企对未来有了信心,就会愿意拿地、开工,从而传导到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S0029657),从经验上看,前者领先后者3-6个月左右。
关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详见往期文章:


这是宏观分析常用的经验规律:房地产销售企稳了,过几个月宏观经济就企稳。如上图,截止最新数据,2022年12月的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蓝色)-24%,还在低位徘徊,没有回升迹象。可想而知,至少看到2023年3-6月,房地产的景气度也不会好转,继续推断,2023年底的竣工周期也不会有回升迹象,今年的家电什么的可能不会有太好的行情。
过年期间,我听很多人说2023年房地产会有回升,至少从这一点看,这么说还言之过早,可能他们“逻辑”能扯一大堆,但数据的支撑是较弱的。
如何判断房地产库存?
商品房待售面积(累计同比:S0029673),指的是建好后没卖掉的房子。同工业企业的库存周期一样,参考往期文章:

销售与库存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目前房地产行情。比如下图,截止2022年底,销售面积同比下滑,待售面积同比上升,表示市场不景气,房企库存积压。

如果未来能看到销售面积回升出现向上拐点,同时待售面积同比下降(房企去库存),那么就意味着房地产行情复苏;接着房企开始开工,销售面积、待售面积同比上升,那就是房地产的高景气了。眼下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当然也可以直接看国房景气指数(S0044751),现在的景气度是下降的。

那么,销售面积同比什么时候会起来?
前面提到,销售面积同比是一个不错的领先指标,但问题又来了,什么时候销售面积同比会回升呢?
市场的第一性原理是需求,只要有人愿意买房,景气度就会上来。买房的需求刺激,一看政策,二看货币是否宽松。政策是定性的东西,无法量化,货币宽松是可以量化的。
一旦流动性过剩,稀缺的标的容易被追逐,成为蓄水池,这或许能解释“抱团行情”的成因。

那么如何衡量过剩的流动性呢?简单的办法就是看M2同比与名义GDP同比的差值,其逻辑在于央行说的“货币供应量要与名义GDP增速相一致”,如果两者缺口大,那就是不一致了。
名义GDP增速,最高频的是GDP现价当季同比(M6637815),而M2同比(M0001385)是月度数据,所以在Wind中要对M2同比进行季度变频。

上图可以看出,目前流动性(绿色)和GDP增速(橙色)的差值在走阔,M2同比在提高,GDP增速在下滑,但实际上,或许是购买力的影响,又或许是“房住不炒”和“精准流动性”的影响,房地产和股市并没有很好的表现。
这进一步说明,宏观经济分析只能做参考,不要把它看成1+1必然等于2的逻辑。
从国债收益率看流动性
利率是衡量流动性最直接的指标,主要看10年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S0059749),但很奇怪的是,我的Wind上的这个指标的取值都是0,另一个指标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M1001654)也可参考。

经验上看,国债收益率低于3.3%时被认为是流动性过剩,可能会有房地产和股市的景气周期,4%以上则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现在国债收益率是2.9%,低于3.3%的经验值,结合前面说的M2与GDP增速差值来看,我们现在的流动性是比较充裕的,毕竟经济的复苏期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收紧银根的时候。
房地产与股市景气度分析总结
房地产景气度的分析框架,同库存周期的原理一样,通过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待售面积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目前库存周期所处位置。比如截止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向下,但待售面积(库存)略有上升,是基钦周期里的被动补库存阶段,市场不好,库存积压。
商品房销售面积领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3-6个月,我们可以通过政策(定性)、流动性(定量)来预判房地产市场需求,从而更早地预判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的走势。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又回到流动性的判断上。流动性如何,不仅对房市,乃至对股市都至关重要。
流动性,是房市、股市共同的领先指标,也是分析重点。

方法1:看M2同比与名义GDP同比的差值,其逻辑在于央行说的“货币供应量要与名义GDP增速相一致”,如果两者缺口大,那就是出现了过剩的流动性。上文已经分析出,截止2022年底,我们的流动性是比较过剩的,可能和疫情期间刺激经济有关,但可能因为“房住不炒”或者“精准流动性”的要求,房市、股市并没有因此走高,所以这进一步说明宏观经济不是一个1+1必然等于2的逻辑,它是一个混沌系统,很多数据只能做参考。至少可以推断出:2023年经济基本面真正修复之前,我国收紧流动性还为之过早。
方法2:看国债收益率,低于3.3%时被认为是流动性过剩,4%以上则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现在国债收益率是2.9%,进一步佐证了前面说的流动性宽松的结论。
往期文章
宏观经济有什么用?为什么我要写这套笔记?详见:《200元抄底腾讯,2个月收益率63.26%,我是怎么做到的?》
GDP的大致分析框架:《一文看懂GDP的分析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复盘了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伟大的博弈:1978~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大复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工业对经济冷暖的变动又极其敏感,开工、库存之间的错配又是经济周期形成的动因,主要包括:《如何分析工业增加值和库存周期?》、《如何预测工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如何分析基钦周期(库存周期)?》
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对政策变化、经济形势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文看懂固定资产投资》概括性地讲解了投资的相关指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分析意义不大,应该对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分别分析。
其中,基建的分析方法请看:《一文看懂基建投资的分析方法》。
房地产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何理解“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是对房地产分析的一个科普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