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篇作文

2022-05-28 19:25 作者:WeEkNess-2020  | 我要投稿

                               雨·国

  朦胧中睁开眼,身子随着手臂被母亲拉起,呆愣了好一会才拿起水猛灌一口,冰凉的水滋润着干涩的喉咙,喉结上下翻动,目光逐渐聚焦在空气中隐约可见的泛着微光的尘埃,这才想起我所在的城市——北京,十代王朝之都,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的首都。

  随着水涌入身体各处,脑子才像涂了机油的机械运转起来。盛夏八月,我同家人由南至北跨整个南北祖国大地前往故乡长春再返程,搭高铁至北京转火车,好不容易熬下一路奔波,一场雨熄灭了欣赏首都夜景的念头,在一波三折抵达旅店后再也抵挡不住的困意促使着我席枕而眠。

  雨还在下,劈里啪啦,相比下高铁时还要大许多。我意识到这还在午夜,不经有些恼火:“妈,这是要做什么?”母亲轻悄悄走过来一边说:“不是要去看升国旗嘛。”“看升国旗天天都能看,这么早就是为了看一场升国旗?”她嗔怪我说:“这哪能一样,这里是北京,咱家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多好一次机会。嘘,莫要吵醒你爸你妹。”我气闷在胸里,看着窗外的雨,无语片刻:这么大的雨去看升国旗?

  谁知当时我秉承着中国人“来都来了”的心思用了十分钟下了楼,雨很大,非常大,我跟着母亲打着把大伞就上了路。在认知里的北京,北京不应该有如此大的雨,南方沿海雨多,母亲是那边土生土长的本土人,此时此刻却也不禁感叹到“好大的一场雨”,这雨有多大?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雨如所其在之前所示那一样会俞下愈猛,小雨转为急促的暴风雨;那雨不是南方间歇性强势风雨,也不是江南的“绵绵”雨,而是华北平原特有的——暂且叫它“江河雨”吧,根据就是这北京的雨“冯虚御风”,长长久久,如同河水般仿佛在情迷意乱中欲要缠缠绵绵;它偏偏又“猛浪若奔”,如江水,一波紧接一波,生机勃勃好似在空中化成形似千里马声似万里浪的模样,而不知其何时停歇。这路,只能走,而又不能走,而南方人却不见得怕雨,只会愈战愈勇,因为雨水养育了我们,也教训着我们。它淹没到膝盖,拖鞋里浸满了大小颗粒的石子或是一些硬物硌着脚底,伞大,却拦不住四面八方的雨点。我依然在伞下,却已然融入雨中,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和行人不停地叫嚣着,我无处可藏。一条长街上,昏黄的路灯一路排开,两个人影隐约可见,与雨随风逐长渐短。

  当脚踩在天安门广场,雨小了但却依然在低声呻吟,一路的经历让我已无暇观望四处,不一会儿,广场上人头攒动,目光汇聚至一处。

  国旗入场了,我迟钝地挺直身板,感受到了腰间酸痛,思想不断在交织,思考着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问题:这一路意义何在?我迷茫地看向四周的人,渴望着想了解这一切的答案,蓦然间,国歌像在死寂中的一声号角,叫醒了我,我已无法思考,目视雨中的国旗,倾听着,我试图分辨出雨的声音。雨又大了,雨啊,你可经历过这一切,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目光向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聚焦却在雨上,我凝视着它,它在空中织出一幅幅图像。

  这片土地,中华民族已经依靠了几千年了,雨从那时就看着;从夏商周的奴隶社会,雨水的恩赐就从不停歇,养活了数数代代的人;在一片“德兼三皇,功高五帝”一声皇帝万万岁中,封建社会的钟声敲响,雨水看着,看着这片土地变得五彩缤纷,她满心欢喜;不知何时,西方一声炮响打破了这一切,雨儿被一声声惊吓,她发现这平静的生活似乎不再平静,多了见未所见的人与事,一些不同寻常的战争爆发了,这片土地似乎病了,他软弱无力,她为他十分焦急,火药味,铁锈味,血腥味呛着她的鼻腔,这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又看到人们流离失所,看着这一切的源头,她急红了眼,这一片她所热爱的土地啊!醒醒啊!雨水愤怒地拍打着他,朝他怒吼。这并不是徒劳的,一批人站了起来,又一批人站了起来,他们为这片土地,就算拼了命也要组织起来,在歪歪扭扭中,把畸形的身子站直,把放歪的骨头复位,雨水听到了嘶吼的声音,可其中却有无尽的解放与愉悦,他站了起来,强壮了起来,这片土地他有了一个新名字:中国。

  雨儿替这片土地愤怒,他也立志要强大,身上那些疤痕就是最好的原因。

  于是雨她看到:中国在社会主义的路上义无反顾地探索,像蒙了眼的巨人,飞奔的路上撞上一道道南墙,挣扎着捂着伤口扒开障碍,逐渐学会了飞翔,一个更好的方法:1978年的改革开放。数十年的经历已经让他意志坚强,已经能对着上个世纪的侵略者说道:“我站起来,也在富强的路上不断翱翔,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同中国说话。”

  雨诉说着,她骄傲地诉说着,她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在黎明破晓前,敲打着这片土地,告诫着过路的旅客,在别人的世界里,深深地烙印着她的模样,也警醒着所有人努力向前。

  国歌停,东方之光已露白无法阻挡,少年已是满腔热血,蓄势待发。


一篇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