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设定新颖,但是笔墨没有找到重心,故事展开过于单线。

2019-05-12 17:48 作者:本本陣九郎  | 我要投稿

补全随记


先整体总结一下。故事的题材很新颖,但是由于展开的角色类型太多,没有很好的对角色间的互动展开做细致打磨,故事本身的展开也比较直神经,经不起推敲。

新颖点本身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本作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但是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且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有趣的讨论点。故事本身也有画上句号(虽然还留下了没有处理的一些bug,结局本身也不是那么成功),算是善始善终。

综合评分2.5分。


本作品的大致脚本分配是这样的

1~3话,角色逐步出场,介绍角色。4~7话,分配角色立场,形成阵营对立式的故事。

8~10话初步冲突。11-15话二次添加出场角色,完善双阵营的冲突伏笔,并对各个角色进行更进一步的补足描写。

16~22话,BOSS战,end。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怎么喜欢说优点。

比如这里两个角色互动了一下,表现了各自的性格,可以算作一次成功的塑造之类……作为一个已经能够发售的动画作品,诸如此类‘至少都以应该有’的成功点就不细说了,讲优点只会讲一些其他片里看不到的或者是比较有个性的优点。所以本篇长评主要叙述的是在我个人看来本作还存在缺陷的地方。请各位观众有选择的进行阅读。


第一集到第三集的节奏设计

为了让必要登场的角色出现做背景和设定铺垫,但是短暂的集数内所需要给出的设定太多了,所以整体节奏偏慢,看起来会比较无趣。所以将拥有更加鲜明角色性格的弥勒寺以非常紧张篇幅的安排在了第二话最后,也是为了挽留【连续两集都没什么亮点】而可能流失的观众。

其实没有必要这样,是金子总要发光。给读者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摸索未知作品的空间,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填鸭式的超详细型背景讲解对优化观看体验并非好事【希望各位创造者们也引以为鉴】。作为创作者的器量究竟是停留在避免观众流失还是自信的能够让观众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这种气势会在整体上影响作品的形态。(漂亮话是怎么说啦,但是收视率不好的话动画制作方也担心会被合作商喂瘪,所以做了这样的操作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交代设定的手法上存在一些不足。

纵观前几集讲解背景设定的方法,大多是通过【某角色:“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目前只是假说”→这个就是正确设定】这样的手法来向观众传递设定信息。

因为每个角色的每个假说都过分精确的直瞄靶心,所以让人感受到了这种‘看似是在智商上线做假说→实际却是在讲设定’的【伪推理】,导致在表现这些角色智力性能的时候有些生硬’。

正常观众可能不会太注意,但是一旦扯到【假说、假设、暂定…去思考】这些词汇,作品就会表露出【具备推理性、有一定悬念】的气味,对于渴望与角色一起抱着未知与好奇心理共同探求背景设定的敏感观众来说,最终看到的是【原来说什么假设,设定,只是在将设定,并没有什么悬念在里面……】这将会是一种很大的期待落差。

而作品在前期一共指定了两个角色负责这项工作:1米特奥拉,2弥勒寺。


具体举例:

米特奥拉作为钦定的智力型角色,在前五集之内(有战斗剧情开始前)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角色应做的事情。但是让一个角色一直讲述背景会让故事的进展变得有些单调,出于维持角色魅力(让她不变成设定讲解机)的考虑,弥勒寺带着【我是BOSS级角色】的气场,刚刚登场就从米特奥拉手中接手了这个任务——他一出场就立刻推动了观众想看的剧情【创作者修改设定后是否会对被造者产生影响?】

这个必然要经过的剧情点被看似是非常‘合理’的由不同的角色来叙说。但基于‘角色的性能’来说,米特奥拉不可能想不到这种【可能性】(因为她已经被塑造成了一个具备高推理性能的角色),可实际上如何呢?在这段时间内米特奥拉下线了。由弥勒寺阶梯了她的位置,进行了这段剧情的推进。(具体场景在第三话5分钟左右)

这么做虽然也给弥勒寺加上了除战斗力以外的智力性能,使其更有魅力。但却是用米特奥拉的魅力下线作为代价的‘我也得出了这个结论’(只不过还没顾上说?);而面对弥勒寺推进后的剧情,智力型的米特奥拉却是在反问‘弥勒寺你又是怎么会有这种想法的呢?’,刚刚出场的弥勒寺给出了几乎不需要智力也能给出的答案‘作者当然能改设定啊’,对此,米特奥拉却有一种赞成赞许似的回应‘原来是这样’——这显然已经不是推理了。期待本作具备某种悬疑推理乐趣的观众恐怕在此时会深深感受到侮辱吧。

造成这种违和感的原因其实是作者在交代作品设定的手法上少了一些细节。

最简单的弥补方式,通过对相同事件的不同处理方法展示角色的性格差:

米特奥拉虽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不过她对【主动尝试会导致世界动摇的试验】是持一定不安心理和些许反对态度的。但是面对刻不容缓的现状,又想比敌方更早掌握这个信息的可行性,所以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决定主动实验。而不同的是,以【反派BOSS】设定登场的弥勒寺并不在乎什么【世界的动摇】。


弥勒寺的假说:之所以我们能存在,是因为我们更有【人气】

 →没有前置的铺垫解释弥勒寺如何得出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米特奥拉的假说:阿尔泰尔追求大崩坏同时他们自己也存在被弹出的可能性

 →阿尔泰尔:it's right。

(这就是一种灌输式的单项展开,使剧情的发展失去了韧性)


米特奥拉推翻【修改设定后被创者会立刻有变化】的假说后本应该紧接着继续去测试下一个可能性(第3话末尾),但是被直接拉闸,后续剧情就这么拖着了。

 →为了同时迎合复活强化成为燃点,这部分内容被强制推移到了一个战斗高潮点的时候才继续进行(第10话末尾)——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内容断层,而且这种导致断层的操作在本作频繁出现,一到了解释背景跟故事展开的关键内容时,本作就会表演现场拉闸

  我相信如果单是发推转发千万妹子就能获得新能力新时装这一点,观众其实还是不会吐槽的……因为这个设定这样走下来很合理。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故意不回收的断层(实际间隔将近三个小时的动画时长、在作品内更是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中间甚至穿插了新角色出场),观众才无法忍受。而本该成为燃点的复活反杀也成了失败大半兜不住的拉稀设计。


弥勒寺对自己的作者抱有兴趣,但却没有急着去找自己的作者(第3话前半的伏笔)

 →在实际与创作者见面(第8话)需要回收这一个疑问矛盾的时候,弥勒寺对创造者较为‘自我中心’的发言表现出了反感,并拎领子作势要打。

 至于为什么?至此只给出了‘弥勒寺认为创作者应该是个更符合自己‘正经标准’的人,而实际上对方不符’‘创作者把我世界的人写死了,还写了一堆对我有仇的角色追我’,然后就整一个吐槽式的笑点直接拉稀切镜头。

 仅靠这两个理由就气翻了要打人,之前塑造起来的【反派最终BOSS】的气度、器量、B格顿时崩碎的无影无踪,变成了一个普通会上头的角色(《队友方强力角色必遭遇感性面弱化论》?)

 到底有什么内情?有什么心理活动?就是不把正常可以展开应该展开的线继续走,这里只需要加一句台词就能更丰满弥勒寺:‘没想到我的创作者是个只会把理想的标准、愿望和期待都塞给被创者,自己却是个像孬种不成体统的人,失望透了,被你这种人轻轻松松写死的那些人也会很怨吧。’

  


说了上面这俩反例再说个正面案例:

第2话 魔法少女意识到自己的魔法是会引发破坏和伤害的(现实性)

 →弥勒寺叙述结论:我们这些被创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来到这个世界后我们的性格也会因为独自的思考跟原作中的自己有所不同

 (第7话 7:30+ 原台词是中二的:在没有目的制约的情况下被扩大了 )

  →在8、9话原本子供向的魔法少女主角确实在逐渐成熟,思想也不再完全子供向。 这个在体系上来说就是一套很成功的伏笔+回收。 


诸如此类,也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法一一列举了。因为是原创TV动画,所以细节上打磨不足的情况很严重,没有给人收放自如的感觉。


作品中透露出的有趣讨论点

‘作者越想把作品写的合理,那么角色的强度就越会受到限制,反之如果不去想这样究竟合不合理,只是单纯展开故事,就可以整一些强到离谱的角色出来(魔法少女的战斗力很高)’

(这句台词出现于第五话,很成功的制造出了超脱于作品外的乐趣点,相信有一定水准的作者都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吧。)



BGM

在7.8话观众开始明白角色都有各自所背负的东西时踩着战斗的节奏点bgm炸裂 kksk。

但第2话 邂逅个萌系魔法少女二话不说开打再放个炸裂世纪大战一样的bgm我是拒绝的。

再到后面,同一个作战BGM被压榨太多次,已经失去燃点了。



战斗作画、水准评估、趣味性

作画:

有战斗场景,没有动作指导,特效:有。

水准:

用10话具体举例

文官打文官比嘴炮。别说动作指导了,特效也没了。但设定就是两个智力型的动嘴角色,对起阵来也只能互相嘴炮……

武官打文官也被嘴炮(?)

实际动起手来文官一跃三米高,武官打不着,继续被嘴炮=武官技能被无效化=武官的平A打不着技能没有用=强行五五开+甚至落下风。

基础战斗力设定稀碎。以至于中期的战斗除了有预谋的发便当之外全都是打来打去平手平手,没个结果。

(基础战斗力不包括特技特性,单指角色的4维基础属性:体力、力量、速度、智力)

至于BOSS阿尔泰尔,相当于测试己方输出的站桩人偶。

本番的战斗水准就是这么个情况。

趣味性:

没有很好的跟‘观众们的意愿’这个重心设定完成互动。

举例:通常来说观众看惯了套路番,那么‘以少胜多,绝境逢生,残血爆气’这类设定都是被默认植入的。所以既然是要以直播形势进行战斗,完全可以有意安排让己方单位全都陷入逆境。只要画面照到,观众呐喊,民众的意志高于一切,被创者就能扳回一局。这样打多少还有些趣味性。

而实际上……本作反其道而行之,一直在策反敌方的角色。这样一来最终会变成己方多数人殴打阿尔泰尔一人。

我相信观众们不管认不认识这个角色都会有‘阿尔泰尔酱虽然是敌人但是好可怜’的念头。那这样她不是永远不败了嘛? 萌豚毁灭世界说。

 →这时就能发掘真鉴言灵的威力了,在阿尔泰尔反杀所有队友时,民众意识到世界会毁灭了

  真鉴麦克风‘但是大家不要害怕,我们的英雄,一定会拯救世界。’

  画面一转,乙方队员全被打残血爆衣,战局一方倒,观众:这不妙啊,你说的不对,这要输了啊。 谎言1 要输了。

  真鉴占据直播镜头‘什么嘛?不是你们心念敌人可怜,想让这个世界毁灭吗?伪君子们,你们其实内心都在期待这样的结局吧。不如我现在通知警察们,先除掉你们这些帮凶,会比较好哦。’要求女指挥官协助,让士兵举枪对准观众。

  观众:怎么可能啊,不是的。 谎言2 希望世界毁灭。

  谎言x2 全承认式言灵反——不希望世界毁灭,我们能赢。

  (男主:我什么时候能出跟真鉴的本子?)


有关阿尔泰尔毁灭世界理由的设定解释

在吊足了观众对男主与阿尔泰尔和其主任关系如何的胃口之后,没有安排足够的篇幅去让观众明白岛崎究竟遭遇了如何的心理折磨,承受了怎样的痛苦。突然给出设定说【妹子是被喷子喷紫砂,然后笔下角色憎恨世界毁灭世界】,这种手法实在是太过生硬了,阿尔泰尔的复仇初衷也就难以被观众接受,并不是这种设定不合理,只是单纯因为有关岛崎的相关剧情太过薄弱,观众在没有理解到岛崎的感情状态的情况下被突然塞了这样的设定,画面还全是男主无所事事的镜头,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去体会这种设定的合理性。


故事展开的合理性——基于设定对敌方单位的对策讨论(主要在12话)

首先,己方在前话中秉持一个原则是‘避免打架’‘避免冲突’‘避免不属于现实世界的事情发生在这个世界’

 →防止世界的动摇不稳定。

但是作品一边告诉观众己方单位存有这样的行动准则,一边弱化了角色智力让其表现的‘鼓励强化己方这个做法→增大不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力量→增加世界的动摇’这是设定上的一种冲突。

更冲突的是,作品中已经解释了阿尔泰尔的能力完全来自二次创作,又否定了二次创作可以将其弱化的做法。

既然二次创作可以更新角色设定。担心阿尔泰尔被更新强化的话直接由网络监管监察出面把阿尔泰尔这个关键词切断杜绝二次创作即可有效对应。 甚至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一点撰写同人文操作阿尔泰尔的性格,再由网络行业操作增加同人文的曝光度被人认可即可完成弱化对策。(如:其实内心动摇渴望被拯救、只是希望主人被认同、只是希望看到愚昧者们的忏悔等)

面对以上这些‘观众可能会表现出的想法’,作品自身不仅没有给出解释以增强自身故事发展的合理性,反而彻底无视了这种过程由米特奥拉的一句单角色发言完全决定了未来剧情的走向(甚至没有第二角色与之讨论这种领创空间在内战斗的可行性,全员当场一致通过)。既没有让角色在智力方面进行互动,也让作品的剧情发展完全失去了弹性。

虽然之后亡羊补牢似的由龙套人员提起了这种可能性,但女官员作出的解答与之前‘二次同人创作可以修改设定’的设定又完全冲突,给出了一个根本不能让观众们信服的解释。(由龙套角色提出这种手法本身就是忽视了这种展开的可能性,这也就是我之前一直在说的‘展开过于单项’)

没有深厚的文本原作做支撑,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打磨设定,原创动画的弊端就暴露无遗——剧情经不起推敲,成为本作很大的减分点。


角色阵营问题

虽然前几集会感觉女骑士比较缺脑浆,少根筋,不过随着这种冲突时间的延长跟女骑士的阵容变化。这个问题算是得到了一种被动的解决。

布里兹的一句‘故事中的主角大多是目的性专一,却没有更加多角度的思考能力’台词也算是对‘为什么翔会莫名其妙加入阿尔泰尔队’做出了解释。

敌方阵营的视点少糊弄过关也就算了……但是以反派BOSS设定的弥勒寺一直乖乖的待在己方阵容不搞事实在是感觉缺了些什么。反倒是真鉴言灵妹子充当了这个【从中立转乙方】的角色。而其所做的事情是用言灵【打破了整个作品的规则】。

无法用现有的人物自圆其说就暴力添加设定破坏规则——有种用砂纸擦屁股的感觉。

不过这砂纸上印着真鉴的课体和全剧妹子的入浴福利图,还是个痛砂纸。

(最关键的是其他穿越角色或多或少都有个结局,但破坏了整剧规则的言灵妹子角色到最后连出场都没有了,工具人角色实至名归)


设定新颖,但是笔墨没有找到重心,故事展开过于单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