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会有的感动

看完了佐藤顺一监督的新作,「ARIA The CREPUSCOLO」,我无话可说,这就是我心中一部满分的作品会有的样子。但正因为它如此如此优秀,如此如此让我感到一种美的冲击,我才发觉佐藤顺一监督(他已经60岁了)的风格是如此「特别」,我想我试图总结一下他与众不同之处。其中很多很多其实都是大家很熟悉,但是(在其他人的作品中)并不会占据多大篇幅的技术。
这篇文章主要会涉及这3部动画: 水星领航员,玉响,素描簿。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作品,会被拿来对比。
这里先给一句暴论: 所有的日常作品,假如真的是在讲述日常的人际关系与生活,都要把情感串联起来; 深刻的日常作品往往把巨大的情感起伏讲述得一点不突兀,就像自然而然地到了这里。

一、第一人称与心理活动
在佐藤顺一监督的许多作品中,主角的心理活动充斥着整部作品。这里推荐「玉响」与「水星领航员」第一第二部。
这种心理活动的占比是很不「正常」的: 在同样是日常番的「K-ON」[1]里,尽管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会有,但是人物的活动还是整部作品的重点。在笔者看的大多数的评论[2]上,都会爆吹京都动画的作画以及人物动作的细节,或者整个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活动会在令人感动的时刻出现,并对今天的一天进行总结。
但是在「玉响」和「水星领航员」中不一样,比如在「水星领航员」新剧场版43分钟开始,有一段雅典娜4分钟的心理活动。这种长度的心理活动,在大部分作品中,可能只会出现在整部动画完结的最后一集。但是对佐藤顺一监督来说,这种程度的心理活动属于是真·日常。总体来说,佐藤顺一监督的心理活动(在纯粹的表达个人情感或引起共鸣之外)可以用在这几个方面:
1. 有些心理活动实际被应用为「解释与世界观构建」。比如「玉响」第二季12集,开场就是枫的一段心理活动:


这种应用本身属于是「非日常中的日常」: 对于观众来说,枫家中的这个仪式是「非日常」的,但是对于枫来说,这却是日常的。通过这种方式,佐藤顺一监督不需要去特意展现枫到底有多么怀念她的父亲,观众就会明白: 枫的父亲早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环。(这种仪式本身就代表了什么)这种手法很高明也很简洁: 在许多作品中,为了去表达人物没有忘记某个人,往往需要不断插入回忆来提醒观众(回忆回警告); 但是通过角色之口说出来的简单的心理话语,就可以告诉我们枫的父亲在其生活中的位置。
2. 另外心理活动也充当了回忆与情感的再叙述。「水星领航员」新剧场版50分钟开始艾丽斯回忆她第一见到雅典娜时的场景,这一段在「水星领航员」第一季也有出现: 在第一季出现时,这段回忆用于把回忆中的雅典娜(那个优秀的,令人向往的领航员)与现实对比; 但是在这部剧场版中,艾丽斯是怀着对于雅典娜的感谢,正是因为她,艾丽斯向往成为了领航员。在这之后的一段想象中,艾丽斯想象了一个不成为领航员也一样会在自己喜爱的城镇中划着船的自己。
以不同的方式叙述回忆,提醒着我们人物已经走过了多长的路。对于同一个回忆的不同看法,这本身暗含了角色发生的变化。这在这个普遍强调「不变」的日常系作品中是很重要的: 正是因为有角色有改变,所以才会显得「不变的东西」是角色所重视和保护的。(对于这一点在下面会有更详细的论述) 佐藤顺一的日常不是一段永不结束,循环往复的故事,而是一个逐渐成长的背景下讲述“不变”的故事。
二、萌化简笔画,静态画面与音乐
1. 佐藤顺一监督对于画面的应用很特别: 他经常在作品中穿插一些「萌化」简笔画。这个手法特别特别上个世纪(确信)。

这种「萌化」的做法另一位我超超超喜欢的监督也在用。没错,就是山田尚子。

这种简笔画在K-ON 中常常被用于纯粹表现角色"萌"(这当然是它最直接的用法),但有时,它也会被用于Live之前大家紧张到ガリガリ(对不起用日语)的状态。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法: 在重大场合面前,假如是用正常的手法去表达角色的紧张,观众也会产生一种「他们做得到吗」的担心; 而这种萌化的手法使得观众放下了这种担心。
在佐藤顺一监督下,这种手法常常被用在重大谈心前。比如上图中,阿尼亚(因为担心)想向艾丽斯询问前,也穿插了萌化画面。这个原因也是一样的: 观众一下放下了「艾丽斯不会真的有什么大心事吧」的担忧。
2. 在2015年的玉响第三部46:50-48:56中,多次出现穿插静态画面(比如竹灯,枫她们看着街道等)。即使是那些在「动」的画面,你也会发现它运镜非常缓慢。这与佐藤顺一监督喜欢大量的心理描写有关。他整个运镜的方式契合了情感的流向: 当画面近乎停止时,角色的情感往往处于平静/感叹/犹豫/伤感上;同时新的情感转向也通过角色的语言以及画面重心的转变(从风景到了人物上)表达出来。









3. 音乐是我不懂的部分,但是佐藤顺一监督的背景音乐(我觉得)很丰富。尤其是在情感表达之处,他往往会改变背景音乐。(而且他的作品里歌都很好听)这里只能推荐几首(快去听!


三、重复中的不变与向前
佐藤顺一监督的作品动不动就是3季+剧场版,这种创作方式对新人特别不友好(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佐藤顺一监督这么特别吧。现在哪个制作公司还能承担起做这种长度的长篇日常动画?),但是这种长度使得佐藤顺一监督可以做一件事:重复叙述每年的重大节日与展览,并且每一个重大的节日或展览往往会占据每一季半集到一集的时间。这正是许多日常作品所没有的:时间也许会流逝,但在例如「悠哉悠哉日常大王」或者「KーON」中,时间的流逝只会是一些(相对)简短片段中的感叹;它往往不像佐藤顺一监督的作品那样,会花半集的时间去进行わたしたち展,新年看日出,游船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是展现人物转变的绝佳时刻:正是相同的时刻,与相同的人(当然也会有新的朋友/后辈/前辈加入)相处,我们一方面发现她们没有改变:还是一样的拥有坚强的羁绊,一样的满足,一样的相信下一年/明天会是美好的;一方面也会感到有什么改变了:她们跨越了误解,发现互相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任何隔阂;她们向各自的升学目标出发,但是却相信未来还能在此时此刻相遇。这些都是“重复”的魅力,也是佐藤顺一监督作品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他解决了一个问题:怎么在不改变角色一些基本特点(比如玉响里的枫,水星领航员里的艾丽斯)的基础上,通过日常表现人物有了某种成长。玉响里枫从一开始面对不了父亲的离开,犹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到最后相信即使自己去了东京,伙伴们都各奔东西,她们也能在未来在这里再次相遇。



四、包容与相信
为什么我标题起成“再也不会有的感动”?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佐藤顺一监督的作品其实没有这个时代(指2010年后)的味道(?)。
在1980-1999间,一部分动画也许是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与人是可以互相心灵相通的吗?或者,有人可以关注我这个个体,并看到我的进步吗?(这两个问题从宅的角度来说是一样,它们都在问是否有人可以“关怀”我?它们的引出涉及日本社会的问题,可以看看这篇[3],当然我不认同这篇的观点,只是它的材料很不错。)比如大家都熟悉的EVA,还有后宫作品的出现(它们就属于强制要求大家关心我)。( 这两个问题在当下已经不再重要了(这就像哲学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哲学关心的问题,像有的问题后来不如一些问题更重要,也就没人做了。),至少在近几年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类似的表达了。)
在所有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路径中,有些是朝着“相信存在,并把它描述出来的”的结构。经典的作品比如「魔卡少女樱」,还有例如佐藤顺一监督的一些作品(比如美少女战士这种)。这些作品中,往往会有一个前辈包容后辈,以后辈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当然这不意味着一帆风顺,但是就像「魔卡少女樱」中的名言,「きっと大丈夫」,作为观众与作品中的角色,我们“相信”一定能成功。
这种相信与包容是佐藤顺一监督很多作品感人之处,但也是整个故事结构最危险的地方。这里可以举的一个例子是水星领航员新剧场版中,




在「水星领航员」中突然引入这种嚼舌根的角色其实很突兀。因为这个角色看上去就和整个作品风格不符合。想象一下,「魔卡少女樱」假如出现一个在一旁指责樱的服装很暴露的角色,emmm,就会觉得不太行。
这里我当然不敢妄然提出一个更好的想法,我只是想说,在这种风格的作品中引入“现实”非常微妙(这也是其他人做不好之处,这需要灵感和经验。即使是这么强的佐藤顺一监督也会偶尔有一些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玉响中引入的面对父亲的离去很好,水星领航员中引入的“害怕对他人造成了言语伤害”很好,这些都非常现实,但是我们最后会发觉角色很好地跨越了它们(伴随着她们,作为观众的我也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跨越”)。
四、结语
最后我终于可以说一些fan可以说的东西了(fan语言就是极度厨的语言)(实际写到最后我也快暴露了)。
看完水星领航员新剧场版,我觉得真的可惜。可惜可惜在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种风格的作品,相信周围人是“真心为你”的,相信他人会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自己也会对他人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近几年见到最接近这个风格的就是“利兹与青鸟”(奇妙的觉得它们是一样的)。但是我也只能祈祷,祈祷未来还能遇到这样的动画,让我再一次经历一次情感的“跳跃”。
[1]. 我会大量与这部作品对比,因为K-ON也属于奇迹般很长的日常作品;我也很喜欢山田尚子监督;最后我觉得这部作品知名度也很高,大家都很熟悉。
[2]. 比如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2212484/answer/1812389343,以及 https://site.douban.com/211330/widget/notes/15416684/note/519006182/等。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3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