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帝寒金温 | 三伏天晒背,赶走1年的寒湿

2023-07-10 14:33 作者:酒茶香幸福工坊  | 我要投稿

7月11日开始,就正式进入今年的三伏天了。


中医书籍上有过这样的描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而三伏天阳气最旺盛,是养阳的好机会。

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号“天休子”的神秘人,也记录了当时盛传的养阳方法:三伏天裸晒。


天休子《修昆仑证验》记录如下: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


第不可遮盖著衣,乃致受热也。有人传以晒法者,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之,汗如水流,风来凉爽,不觉其热也。惟初晒必脱皮,厚薄皆随其病,甚至起水泡,其愈极快,无过二日者,真化工也。


上面这段话大概意思是,晒太阳可以改善很多新旧疑难杂症。特别是在三伏天这三个时辰最好,巳时(上午9-11点)、午时(中午11-13点)、未时(13-15点),赤身暴露在太阳光下晒,有点像欧美流行的日光浴。甚至女性月经周期也可以晒的。

《老老恒言》也记录过这个方法,“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过午阴气渐长,日光减暖,久坐非宜。”


现代医学也证实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除掉皮肤上细菌,预防皮肤病,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提高造血功能;另外晒太阳还可以增加吞噬细胞的活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那怎样晒太阳更为合适呢?

一、晒太阳方法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

因为从人体来说,阳经多行于背部,阴经多行于胸腹部。


后背有督脉、膀胱经两条大的经络,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而且主全身之阳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膀胱经在中医经络里是一条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重要经脉,分布了五脏六腑的俞穴。

比如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等等,这些穴位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在背部的穴位,晒背可以直接把能量传到体内相应的脏腑中。

所以,晒太阳最好的方法就是晒背。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经常便溏腹泻、四肢寒凉怕冷的人群比较适宜。


二、晒背时间

第一次晒背,不必太长,20分钟起,主要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耐受性,如果觉得舒服还能接受,可以循序增加时间,一般体质推荐晒30~60分钟为佳。

应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伤晒痛,会影响后续的日子。


第一次晒背,应该选择早上8~9点的太阳光,或者下午3点以后的阳光,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更适合新手体验。

三、晒背装备、姿势

晒背是直接与太阳光接触,男士可脱去上衣,女士可以选择小背心小肚兜,可以坐着也可以选择趴在瑜伽垫上,不需要抹防晒霜,赤裸裸地吸收太阳光效果是最好的。

忌:不可以直接暴晒头部,头部属阳,晒久了会头晕、中暑、胸闷。

建议打伞或者用屋檐、帽子遮挡。


四、晒背饮水、饮食、药品

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有的小伙伴夏天没啥胃口,选择不吃早饭或者午饭就去晒背,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若不吃午饭,晒背出汗加上气温高,很容易低血糖,出现头晕心慌,缓不过气等。


晒中会流很多汗,请及时补充水分,饮水推荐:常温酸梅汤、绿豆汤、淡盐水。同时携带温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应急之用。

晒后背之后毛孔全部打开,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或者立即洗澡、吃冷饮,防止受寒。


可以在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会,喝点温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今天把这个晒后背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老年人、阳气亏虚、背心冷、容易感冒、脾胃虚寒这类的人更是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好方法。


在日常中,中医还有许多类似这种不花1分钱就能保健身体的小妙招。


关注帝寒金温,更多知识小妙招一一分享,让大家多多了解中医常识,做家庭里那个懂中医的人,与家人一起用中医知识强身健体。

这个夏天让我们用最有能量的方法晒背,驱散阴寒,储存阳气,晒出健康好身体!

帝寒金温 | 三伏天晒背,赶走1年的寒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