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坦克歼击车设计理念

坦克歼击车为装甲战斗车辆的一种。 台湾省和日本称之为驱逐战车,此名来自日语对英语的Tank destroyer的翻译,日语将“destroy(er)”译为“驱逐(舰/车)”。 又称驱逐战车、猎坦克,分别为对英语Tank destroyer和德语Jagdpanzer的中文直译。 而德语语境中则细分有轻装甲的Panzerjäger(装甲猎车),和重装甲的Jagdpanzer(猎坦克);英语则将这两者统一归类为Tank destroyer(日常维基)

坦克歼击车的出现
由于二战的早期反坦克火箭筒无法击穿普通坦克的正面装甲且射程较近,面对重装甲的坦克仅能依靠大口径反坦克炮进行打击,但是拖曳式反坦克炮的机动很差,并且无装甲保护,无法有效跟随机械化部队,因此武器工程师设法将大口径反坦克炮搬上装甲车辆上,使得反坦克炮也可以跟随机械化部队执行机动作战,其作战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敌方坦克。但是对于坦克歼击车各国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战争形式,所以各国设计出现了不同的概念。

原始主流(装甲猎车)
原始的主流概念源自德国的“闪电战”,在法国战役中,德军遭遇的大量法国雷诺重型坦克,而一号、二号和早期的三四号坦克的火炮/机枪无法对其形成威胁。于是德军在坦克的底盘上安装更强力的火炮,从而可以跟随机械化部队执行机动作战;由于采用相同的底盘,也不会给后勤增加负担。(也是战雷德国科技树最左边那条)
代表是德国基于一号坦克的一号坦克歼击车,输联基于T-34的su家族和嘤嘤基于瓦伦丁的弓箭手坦克歼击车(炮塔装反的屑)。


猎坦克
德国随着战事越来越急迫,面对苏联的T-34钢铁洪流时,演化出“猎坦克”,这种坦克多以重型坦克底盘为基础(黑豹那44吨的体重其实也可以算重型坦克了),加强火力和装甲,牺牲机动力,因此比同等坦克有更加厚重的装甲,装备大口径反坦克炮。 但是这类战斗车辆因属重型、超重型,造价高昂产量极为有限,由于无人权的设计导致射击角度受限,适合防御作战而不适合进攻作战。美国也注意到重装甲无炮塔的“猎坦克”理念,制造了T28/95超重型坦克计划用于正面攻坚齐格飞防线。
如基于虎亡的劣虎坦克歼击车、基于虎逝p型的废铁男坦克歼击车、基于暴毙坦克的猎豹坦克歼击车都属于猎坦克。

巡洋舰式坦克歼击车
美国人由于被早期步兵战术制约,坦克歼击车的职能是发现敌军坦克后,应避免与敌坦克纠缠,利用轻装甲和机动性强且视野开阔的优势打击敌方坦克。因此美国坦克歼击车为了方便搜索都采了开放式炮塔,都拥有中坦的体积和比轻坦还薄的装甲。基于这个理论,美国人用屑馒头底盘改造出了m10狼灌和m36杰克逊坦克歼击车,之后又设计出了二战最快载具——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 指挥官虽然满意这武器(我想地狱猫车长肯定不满意),但其76毫米火炮无法对1944年西线的纳粹重战车构成伤害,前线官兵希望有更大口径的火炮,于是又研制出了装备90毫米火炮的超级地狱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无后座力炮,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出现,不使用重型火炮就可以击毁坦克(这时也有了装甲无用论)。 所以战后的坦克歼击车大都走向小型化与高速化,与步兵战车并肩战斗,如输联的120工程。最终步兵战车,逐渐取代坦克歼击车的地位。

粉丝群:779044129
日常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