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工艺美术史必考

2023-08-29 22:04 作者:时崎夜安  | 我要投稿

明代的工艺美术在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雕刻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其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厚的特点。

1·在明代,绘画已较普遍地应用在装饰上。但明代在工艺上采用的绘画,往往注意结合器物的形体,因而使绘画适应了装饰的要求。它和清代机械地搬用绘画的方法不同,使人感到自然合体。它“持之非强,来之无穷”,格调比较高。

2. 明代的工艺美术领域明显地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宫廷工艺是为少数封建贵族统治者服务的,它的作法细巧严谨,民间工艺则为人民自己创造自己使用,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质朴、豪放、自然、健康等特色。以致渐渐形成各自的特点,前者侧重在技术上,后者侧重在艺术上。

3. 明代的工艺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近代特色的主要特征

4. 明代哲学思想领域,如王守仁的主张“格物”,王廷相的主张“实历”,王良,以及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鄙薄空谈命理,重视实践”的所谓“百姓日用即道”观点,都是一致豹

 

 

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不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等,都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1. 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色。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唐代华丽,宋代幽雅。唐代开廓恢弘,宋代严谨含蓄。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政治、经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哲学、文学思想,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思潮。宋代由于执行了“安内虚外”“重文抑武”的政策,采取了忍辱苟安的对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软弱的朝代。因此,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3. 在哲学领域里,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理学家所提出的“言理而不言情”是与工艺美术的社会任务和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艺美术的风格。

4. 在文学思想上,除了宋代初期西昆体的淫辞丽藻,婉约浮华的作风外,要求的是平淡自如,条达疏畅的目标。这种文学思潮,自然要影响到工艺美术的风格上来。当然,社会的经济和生产的原因,也会影响和制约着时代特征的发展。

5. 唐代的工艺美术,以材料的珍贵和做工的精巧为其特色,反映出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宋代,绘画则直接进入了工艺美术领域,不少工艺品种以表现绘画为其目的。至此,工艺美术明显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二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它虽未能成为主流,却对明清的工艺美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商代统治阶级的宗教观念,已由原始社会的多神教,转而成为一神教。商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也就表现为宗教迷信的思想。商代统治阶级特别迷信鬼神,《小戴礼·表记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因此,商代的工艺美术装饰纹样也往往带有宗教迷信的色彩

2,商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刑罚残酷。奴隶主用残酷的刑罚镇压人民,可以随意将奴隶作为奴隶主的殉葬品或祭祀用的“人牲”。从商代奴隶主的大小基葬中,都发现有活活被生殉或者杀殉的奴隶,少则十余人,多则几百人。因此,商代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的反映。如前所述。商代的造型多运用安定而又庄重的直线,装饰也是采用对称而又规整的格式。这是服从于祭祀的要求,也是适应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精神需要。

3,青铜器造型的发展,首先是从实用出发的。根据不同的用途,创造不同的品种。商代统治阶级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酒器的制作十分发达。酒器的造型,饮酒用和祭祀用有所不同。盛美酒和盛普通酒也有所不同。在商代,基本完备了酒器的各个使用品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以致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青铜器的组合,乃是酒器的组合。

4,商代工艺装饰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虽然许多制品,在装饰的艺术处理上是极为精巧卓越的,但这种审美的要求,必须服从宗教意义的要求。只有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才摆脱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要求,将商代的工艺品看成是纯粹欣赏的传统工艺,从而获得更多的美的精神享受。

 

 

周代灭商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方面都有所不同。

商代特别迷信,表现为宗教迷信思想,同时也崇尚武力。而周代则提出了“德”的观念,所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同时也比较看重现实,强调“礼。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它反映在周代的各个治”方面。从工艺美术的角度看,青铜器的制作,玉器的使用,都是反映等级差别,适应礼治的需要。因而工艺制作的式样,常有固定的规格,而在装饰上,则反映出显著的秩序感。

 

 

1.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汉武帝时,进人了鼎盛时期。在汉代前后400多年的时间里,工艺美术有着空前的全面发展。青铜器时代已经过去,青铜工艺只转人一部分生活日用品,许多铜器已被漆器、陶瓷所代替。工艺美术的品种增多,在艺术上、在技术上、在材料上,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2.汉代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是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类内容占有极大比重。而画像石,画像砖,以及陶塑明器等,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

3.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例如,铜器多安置把手,以利提取。铜灯既便于使用,又可作为装饰品。漆器中的多子套盒,充分考虑节省空间容积的组合。这些设计意匠是极为巧妙的,为我们展示了良好的实例。

4.汉代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质,它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生动的飞禽走兽,富有劲健的生命力。漆器、织锦、金银错等的装饰,都使人产生一种动感。紧,汉代的装饰是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它是密中求疏,疏中有密。画像石的布局是满的,也是多的,但运用多层分割,运用云气纹的穿插,使它联系并统一起来。紧凑而不是繁缛,填充而不是堆砌。味,这里指的是装饰味。汉代的纹样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样式化的装饰美。这种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韵味.


唐代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大体是在初唐、盛唐时期,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工艺美术的生产,几乎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最高点。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高度发展。从初唐到盛唐一百多年间,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繁荣,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生产的兴盛。

第二,自信和开放的政策。唐代前期由于经济上升,国力富强,因而反映在思想上的自信和政策上的开放。唐时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各种派别兼容并蓄,体现在工艺美术生产上出现百花争艳的局面。

第三,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交流。这一时期,由于国家的强盛,对外交通的开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我国的工艺品输出国外,同时,西亚、波斯、印度等外国工艺文化也传人我国。例如织锦中所显现的波斯萨珊式的图案,以及金银器陶瓷中所吸取的外国样式。

第四,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唐代工艺美术的繁荣,也是在前代所积累的制作实践经验中取得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代青瓷的发展,白瓷的出现,以及染织中图案格式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都为唐代工艺美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唐代的工艺美术,由于下列几方面因素,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人的意识的解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依靠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最强国,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到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二,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唐代的装饰,一改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色,开始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那些表现统治阶级生活图像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更表现了艺术的写实手法。

三,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唐代工艺美术的制作技巧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绞胎、绞釉等施釉方法;染织工艺有蜡缴、绞频、夹领、碱印、拓印等印染方法;此外,如其他工艺的拨镂、平脱、平文、螺钿、木画等多种装饰方法,都大大丰富了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力。

四,从造型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设计制作的特点,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如陶瓷、金银器等造型近于球体,人体也属于胖型,使人感到圆润丰满。从色彩看,多运用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花卉纹组成S形波状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表现出生机勃勃,形态舒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唐代的装饰纹样,早期秀美、工整,受传统图案的影响。中期富丽、丰满、表现手法常见有色衬,即在主花之下衬以色彩,以烘托主题,有对比即利用色彩的对比产生自然的变化等。晚期则较洗练、简朴,失去了初唐的清秀和盛唐的富丽的特色。

五,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其富于情趣化,所以也可用“情”字来形容。唐代统一我国广大疆域,团结边疆诸兄弟民族,沟通中外文化交流,形成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它熔铸南北,渗用古今,糅合中外,创造了灿烂的盛唐工艺文化,不仅对国内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较远的影响,也在世界工艺文化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缂丝又称刻丝,宋代著名品种。制作方法是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再用不同色彩的纬线依照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案花纹凌空而视,犹如镂雕而成,花纹相同。宋代的绰丝,宜和时期最为鼎盛,而以河北定州制作为最佳。南宋时期制作工艺更为精巧,产地以云间为中心,名家辈出。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都是缂丝的名手。

 

犀皮又称虎皮漆、菠萝漆或波罗漆,是一种斑纹漆。它的制作方法;先用稠厚的色漆在器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一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规律,最后用磨炭打磨。犀皮漆的外貌呈现出表面是光滑的,细看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行云流水或像松树干上的皱纹。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于变化漫无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唐代已有生产,宋代更为流行。犀皮漆器工艺到宋元时取得了巨大发展,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犀皮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完美的程度。清代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纳石失”,或你“纳失失”“纳失思”“纳克实”等,是加金的织物。它以金线为纬制成的金锦,这种只物战国时已经出现,在元代得到空前发展,又叫“织金锦一般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韦的织金锦或织金缎。元代前后借指中国镇海等地汉族和回鸭族织工生产的同类产品。中国古代丝织加金大约始于战国,汉代以后进一步发展,唐宋时:阴织金技术已臻于成熟。但织金帛的真正流行,要到女真族统治中国北部才开始,到元代达到极盛,唐宋丝织物呈现色彩综合的艺术风格,到元代变为金银线来作主体表现。

 

巴洛克”是一个贬义词般合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或”畸形的珍珠”之意,18 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理论家用以嘲讽具有这种奇特风各的艺术。该艺术主要服务于天主教会,多表现宗教题材和从事教堂装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豪华特和享乐主义的色彩,有时还带点神秘感,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想象力,强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结合。其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贝尼尼佛兰德斯的鲁本斯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所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缘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法国主要体现在路易十六时期以及英国的乔治后期和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18世纪后半期,在欧洲的工艺美术中形成了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法国艺术家以温克尔曼提出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为古典主义的标准,并依此进行了一系列的题材和形式的变革。具体地讲,就是以古典主义的庄重典雅和单纯实用代替了罗可可的那种矫揉造作、纤巧华丽的脂粉气。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工艺美术以新古典主义为主要流行样式。在法国,集中体现在大革命时期和帝政时期;在英国,多指摄政时期;在意大利流行时间较长,几乎反映在整个19世纪的工艺美术中;在西班牙和德国则以19世纪初期为主。

 

 

艺术与工艺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罗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他们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司时也受到刚刚引入欧洲的日本艺术的影响,他们的目的是诚实的艺术,主要是恢复手工艺传统。他们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纺线品、墙纸、家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们反对机器美学,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的产品


工艺美术史必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