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乌鲁木齐,过三十里风区后凉快多了,自驾游新疆107


视频在文末
中国最西北新疆自驾游的第26天,今天的行程是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在离开吐鲁番之前,顺路游玩了一圈交河故城,在进入乌鲁木齐之前,绕道去了一趟亚洲地理中心,然后又去二道桥大巴扎逛了逛,全天的行程270公里。
今天酒店不带早餐,一直睡到自然醒,上午11点收拾好东西退房,从酒店出来,先去加油站加满油,然后顺路在离开吐鲁番之前,去吐鲁番另一个著名的故城,交河故城去看一看。
沿着古城西路一路向西,20分钟就能到达交河故城。这条路感觉走过好几次了,就好像吐鲁番的景观大道一样,路两边都是典型的吐鲁番风格建筑,而且树木也是枝繁叶茂,树荫下都是绝好的避暑停车位。
昨天去过高昌故城,因为天气太热,很遗憾没有进去,今天要去交河故城,现在虽然快12点了,但在新疆来说还不算是中午,不过今天又是个大晴天,太阳还是非常的厉害,不知道小朋友们能不能坚持下来。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附近,处于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为一河心孤岛。
《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城下,故号交河。
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可以说是丝绸之路吐鲁番盆地上交相辉映的双璧。
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东40公里,为典型的面积较大的方城,拥有外城 内城和宫城,以其气势宏大让人心动。
而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属于世界罕见的不规则形状城池,从高处看好像是一片柳叶或一艘航母,以其造型奇特让人心惊。
另外,从建造方式来看,虽然两个故城都是采用生土建筑,看上去都是一片土黄色,但两者的建造方式却截然不同。
高昌故城是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所有建筑基本上都在地上,而交河故城则是纯粹的生土建筑,城中的街道基本上都在地下,它们的区别简单来说,那就是高昌故城是地上盖出的城,而交河故城则是往地下挖出来的城。
这也是交河故城最独特最神奇的特点,至今城内的官署 寺院 佛塔 坊曲街道等建筑物都保存较好,是目前世界上保护得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被誉为 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最后在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时期,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由屯垦戍边的部队所建的戊己校尉治所。
《汉书》中最早提到名为高昌壁。而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交河城区所在的台地就是新疆早期人类生活的区域之一。交河故城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已有古代车师人在此活动。
交河城最初是由车师人所建,公元前60年,车师分治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交河城成为车师前国的国都,汉代时为交河壁和屯田基地,且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吐鲁番地区的军政中心。
公元450年,十六国时期北凉第二任君主匈奴人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国,自此吐鲁番盆地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了高昌城。
后来交河城历经高昌国下属交河郡,唐西州下属的交河县,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以及高昌回鹘时期的军政重镇交河州,唐代诗人李颀在《古从军行》一诗中描述了这样的景象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后来在14世纪时,黑的儿火者对吐鲁番发动大规模圣战,攻陷了交河和高昌,连年战火终使交河城和高昌城逐渐衰落并最终成为了废墟,延续至今则成为了吐鲁番的两本古书,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
大约中午11点37我们到达了交河故城景区游客中心,交河故城景区的大门只开了半幅,进入景区之前需要检查行程码,还要登记身份证手机号。
然后据说还要开车继续前行一段,路两边都是大片的绿地,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都是葡萄架子,种满了葡萄,难道交河故城也跟葡萄沟一样,景区里还有许多当地人居住的村庄?
可昨天看到的高昌故城,就是一座荒弃的城,所以才被称为故城啊。
带着疑问继续往前开,前方出现了一群黄色的房屋,原来这里是交河古村,这算不算是交河故城景区里的一个景点呢?据说交河古村所在的雅尔果勒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呢,不过今天好像是大门紧锁,那就继续往前开吧。
很快我们到达了交河故城的入口,停车场不大但空空荡荡的,今天早上酒店里没有早餐,正好趁现在可以简单吃点东西,因为外面已经非常热了,吃点东西喝点水,一会儿准备进城。
大约中午12点10分,我们换好票,小朋友们鼓足勇气,准备再次挑战有生以来最高温暴晒的旅行体验。
交河故城有南门和东门两座城门,游客通常是从南门进入故城,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长350米的南北向中央大道,城内建筑以中央大道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区为佛教寺院区。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坊市,这说明交河城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
交河故城是一座是从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地下城。无论寺院 官署 城门 民舍,墙体基本为生土墙。大街深深挖入地下六七米,两边厚厚的生土层便保留成为了高大的墙。
由于是从生土层往下掏挖,与一般遗址越往下年代越早不同,交河城是越往下年代越晚,如此不停地掏挖雕琢,生生把交河城打造成一个巨大的沙盘雕塑。
在所有的古代宗教中,传入吐鲁番地区时间最早历史最悠久 遗存最多的就是佛教,在交河故城中,寺院区就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因此交河城在当年也是名副其实的佛城,也正因如此,交河城命中注定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
交河故城的毁坏和废弃被认为,与黑的儿火者在吐鲁番强制推行伊斯兰教有直接关系。交河城作为吐鲁番地区重要的佛教中心,是推行伊斯兰教过程中必然被摧毁的目标之一。
交河故城最后毁灭于蒙古东察合台汗国的伊斯兰圣战领袖黑的儿火者的战火。征服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
据古建筑保护专家介绍说,历史上的交河城毁灭于战争是无疑的,曾经清理过三十多口水井,每口井里面都有人的骨架,而且都是头朝下的,可以想见当年破城时的惨烈。
战争促进了西域各民族的融合,加速了文明的演进,同时也最终毁灭了文明。
在1992-1996年的考古工作中,在交河故城中心衙署区发现了多处伊斯兰教徒的墓地。而这个时期的清真寺遗迹未有发现。交河故城中心区出现伊斯兰教徒墓地,说明此城当时已经是近于荒废的地区,并且再也没有被重新利用。
据说在明代永乐年间,西域使者陈诚重开丝绸之路,他所见的交河 高昌就已经是荒城了。
陈诚在《崖儿城》诗中写道,沙河二水交流中,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羌儿走马应辞苦,胡女逢人不解羞。使节直从西域去,岸花堤草莫相留。
自从从南门进入交河故城后,手机就一直提示温度太高,并且时不时的黑屏关机,小朋友们走到观景台,也不准备继续前行了,太热了,汗顺着头发往下滴,皮肤被晒的发烫,赶紧回去吧,到阴凉下会好很多。
返回城外一片寂静,感觉跟昨天在葡萄沟游乐园的情景差不多。中午13点30分,在交河故城只玩了1个多小时,我们准备启程离开吐鲁番前往乌鲁木齐了。
交河城位于吐鲁番盆地中,火焰山与盐山之间的一个豁口上,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古丝绸之路西往焉耆,北往乌鲁木齐,都要经过交河,可见交河城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也是个百战之地。
今天离开吐鲁番的路与前天进入吐鲁番的路基本相同,从交河故城出来向东返回,左转向北走S202,还是一路的村庄 树荫以及并不开放的几个坎儿井景区。
回到坎儿井源交河驿,吐鲁番游客中心路口,左转进入G312,很快就是废弃的吐鲁番收费站,出吐鲁番是不需要检查的,很快顺利通过,一路向西奔向这次新疆之行的最后一个大城市 乌鲁木齐。
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一会儿要从G312转入G30,因为全程高速,而且距离也不远,所以到乌鲁木齐时间会比较早,小朋友们在车上也开始琢磨,在乌鲁木齐附近可以去哪里玩。
中午14点,我们转上G30后到达大河沿收费站,经过收费站,就算是上了高速,终于又可以120全速前进了。
过了大河沿就算是进入到托克逊县境内,前方能看到有很多很多的发电风车,这段高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路边设有避风港,其实就是面积比较大的停车区。
原来包括前方的小草湖在内,由吐鲁番到达坂城一段的白杨河谷风口,算是吐鲁番著名的三十里风区。
吐鲁番有三绝,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三个之最,其中中国最热和海拔最低咱们基本上都体验过了,那最后一绝就是大风,吐鲁番除了火州之外,还有风库的之称。
现在的三十里风区,属于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驿站中国海拔零点城 吐鲁番托克逊县,托克逊为南疆 北疆 东疆交汇之地,差不多与达坂城隔天格尔山相望。
下午14点16,前方即将到达小草湖检查站,小草湖检查站,距离乌鲁木齐市区约130公里,是进入乌鲁木齐市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这里要先查身份证,后备箱,以及车辆随行人员,然后查核酸检测证明及行程码,最后还有一道(洗车),这都是些常规检查,其实小草湖检查站还有一项全国唯一的大风预警检查,也就是逢极端大风的天气,禁止大货车上路。
原来小草湖检查站就在三十里风区内,一年中的260多天都在刮风,在这里8级以下的风都不叫风。民间流传一个词 乌雨托风,说的是只要乌鲁木齐下雨下雪,托克逊小草湖一定会刮大风。
在三十里风区曾经出现过许多次13级以上的大风,火车都能被大风吹出轨,公路上的大货车更是能被吹躺平。据说平时虽然风没有那么大,但曾有位司机拿出钱包交费,结果钱包里的8000元现金,瞬间被风吹走,最后找了两个小时才找回来4000元,另外4000元都被吹到戈壁上无影无踪了,在这里风大的时候,鸡蛋大的石头都能横空乱飞。
据说以前的风力表上的风级为13级,最高一级12级风为飓风,又称台风,风速大于32.6米/秒,然而,这样大的风,在吐鲁番并不罕见。随观测仪器的进步,风力表上的风力等级增至17级,吐鲁番的大风已经有过多次,超过50米/秒的记录,达到14级的大风也时有发生。
那为什么吐鲁番托克逊小草湖,这片三十里风区会经常有如此大风侵袭呢?
这还要从此地的地形说起。吐鲁番盆地地势低,天格尔山地势高,每年春季,盆地内辐射增强,增温较快,形成地区性的热低压,和盆地以外产生了很大的气压差,造成了空气的剧烈对流,盆地内热空气上升,北方的冷空气急速南下,气流通过北部天山的缺口,迅速向盆地奔泻而来,形成了强烈的西北风暴。
北面的风暴,以天格尔山的白杨河谷为主通道,向东南侵袭。狭窄的山谷因狭管效应,集聚加大了风力,从而造就了吐鲁番两个著名风区,一个是白杨河至三个泉子的三十里风区,另一个则是鄯善县红旗坎到哈密县了墩的百里风区。
三十里风区因白杨河谷形成,百里风区则因七角井狭谷形成,这两处因此成为新疆著名的四大风口中的两个,其余两个,一个是与哈萨克斯担交界的阿拉山口风口,另一个是托里的老风口。
这四大风口都有许多与风相关的恐怖故事。吐鲁番到达坂城的三十里风区,有一年一场风 从春刮到冬之说,据说风大的时候,达坂城的小学生,上学时书包内还会装上石头,以增加重量防止被大风刮走。
七角井风口又名黑风口,所在的戈壁又称为风戈壁,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这著名诗句也是因此而发,斗大的石头都能被风刮得乱走,可见这些风口的大风得有多大。
据说达坂城这里也是因为常年大风,所以建有亚洲最大的陆地风力发电场,当然,人们对于达坂城,最为熟悉的就是王洛宾先生改编的维吾尔民歌《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罕了。穿过几个隧道,翻过天格尔山,经过达坂城,
下午15点24,我们到达了乌拉泊西主线收费站,乌拉泊这边有一座乌拉泊湖,湖边有一座乌拉泊古城,据说是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
其实,小朋友们在车上一直琢磨着,下午想去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玩一玩,但天气预报说那边有大雨,而且在高速上刚才也下雨了,另外,打电话到天山大峡谷,被告知疆外的游客一律不予接待,索性就不用考虑了,后来小朋友们又说,那就在进入乌鲁木齐之前,先去亚洲地理中心看看吧。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附近,北天山喀喇乌成山北麓的荒漠草原上,海拔1280米,距离兵团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仅5公里,向东北距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
从G30转入到G216国道,6公里后右转走上S101,继续走没多远就是亚洲地理中心了。
据说,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因此也被简称为亚心。
同样的道理,中国大陆的地理中心,则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其实,亚洲和欧洲本就是一块大陆,那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则位于中国新疆西北部塔城地区的托里县老风口。
另外,提起亚洲地理中心,俄罗斯表示不服,并声称亚洲的中心位于图瓦共和国的克孜勒,并建有纪念塔为标记。
大约下午15点45,我们到达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门口,目前已经无人值守,眼前一条公路可以直达亚心。
据说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会同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亚科学院院士地图学家 遥感学家 地理信息学家,于1992年7月,依据彭纳投影技术的亚洲地图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与设备,测定出来的。
后来发现这里只是一个很贫穷的,仅有30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当时科学家在这里确定了亚心的位置后,只立了一根木桩子,后经过众多媒体的报道,使这里的名气越来越大,据说,后来所在的村落也改名为亚心村,现在这里已经开发成了一个亚心景区。
沿着公路走到尽头,就是亚洲地理中心景区大门,不过因为疫情原因,景区也关闭了,旁边是亚心通用机场。
在亚心门外溜达了一会儿,下午16点28,我们再次启程,接下来要去乌鲁木齐最著名的二道桥大巴扎去转一转。
之前在伊宁带小朋友们转了转伊犁国际大巴扎,实际上就是大贸易批发市场,今天到乌鲁木齐,小朋友们还要去看看,毕竟那是乌鲁木齐的地标之一呀。
按照导航提示,我们渐渐走进乌鲁木齐市区,小朋友们很快就感慨,乌鲁木齐确实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城市郊区也是那些大型开发商开发的新楼盘,慢慢进入城区能够逐渐体会出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城市中的天桥也都是代顶棚的,这样可以遮阳挡雨的天桥,在石家庄确实是不多见。
其实二道桥大巴扎距离我们并不远,导航也很容易能指引到,不过毕竟今天是第一次开车进入乌鲁木齐,又要去乌鲁木齐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就跟之前开车在兰州一样,估计找个停车位会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有导航提醒,但毕竟对路况不熟悉,不出所料,在大巴扎附近绕了两圈才基本上转明白了,有时候开车就是这样,眼看着目的地近在咫尺,但就是找不到停车位停车,这一点小朋友们曾经在天津水上公园那里也有深刻的体会,甚至连执勤交警都提醒说,来水上公园别开车。
最后终于在大巴扎绕了两圈之后,找到了停车场,停好了车,此时已经是下午17点50,开车来趟二道桥大巴扎真是不容易呀。
赶紧下车,去大巴扎逛一逛,先去国际大巴扎,进门要检查行程码看核酸,过安检要把相机拿出来,连打火机也被搜出去了。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落成,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大巴扎,集伊斯兰文化 建筑 民族商贸 娱乐 餐饮于一体,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又被称为新疆之窗 中亚之窗 世界之窗,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二道桥清真寺是国际大巴扎中标志性的建筑,旁边还有一座高80米的丝绸之路观光塔,站在观光塔顶层,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可以将乌鲁木齐全市的风景一览无余。
走进大巴扎,无数的摊位热热闹闹,此时差不多是快收摊的时间了,有打包的,有直播的,非常热闹。
从大巴扎走出来,突然间感觉开始下雨了,对面的美食街就不去了,赶紧回到车上,去酒店吧。
开车离开大巴扎,差不多是晚上19点半,因为今天是阴天下雨,所以感觉很快夜幕就要降临似的。
因为今天时间还早,明天要离开乌鲁木齐去天池,所以小朋友们想找一个相对清静点的地方住下,他们还想住昨天晚上在吐鲁番住过的同一个牌子的酒店,找来找去,最后确定是在乌鲁木齐高铁站附近,正好走环线高架快速路过去吧,一路上下着雨再加上不熟悉路况,只能跟着导航慢慢开,车开得不快,就当是在乌鲁木齐市里慢慢观光了。
运气还真是不错,眼看着快到了,雨也停了,晚上20点多,终于到达了酒店。
到酒店要检查行程码和后备箱,酒店保安大哥态度都特别好,然后下地下车库,这边得停车位非常多,因为下过雨气温还是比较低,多拿上几件厚衣服吧。
晚上21点天还没有黑,但外面很冷,穿上外套带上雨伞,一起出去逛逛街,去吃晚饭。
小朋友们找了一家托克逊拌面,看来今天也是感觉到饿了,要了二节子炒面和过油肉拌面,还有中份椒麻鸡,吃的很舒服,拌面还可以免费续。
吃完饭已经是晚上22点30,感觉外面刚刚热闹起来,没想到在街边的小超市里,竟然有黑5中南海,在全新疆都没见到过呀,果断买两条,然后找奶茶店请小妞喝奶茶。
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回到房间已经是快24点了,小朋友还要写作业,我则继续整理今天的视频,再次看到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想想跟现在乌鲁木齐的气温比起来,估计能相差有10多度呢,那交河故城背后,还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咱们下期继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