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钢笔刀》丨一个被成人遗忘的真实世界(一)

2023-08-20 16:28 作者:路凯的货  | 我要投稿

故事简介:

昨日的童年亦真亦幻,昨日的少年阳光灿烂。——这是一个被成人遗忘的真实世界,一群懵懂少年躁动不安地生长在城市边缘,寻找着被时代挤压的荒诞自我。

主人公周民出生在上世纪八零年代的北方,为了逃避现实的卑微和父母的争吵,他让自己沉浸在一个奇幻的武侠世界里,一心要成为一个纵横四海的豪侠。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和父亲的突然离世,他童年的梦想一步步地幻灭,冷酷的现实却为他织起一张貌似无法挣脱的网。

这不是一部浮夸做作的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探讨少年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诚意之作。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并对早已成年的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有所启迪。


正文

父亲死的时候我已经十二岁了,个子长得跟母亲一般高,胳膊上的肌肉微微隆起,瘦长的面孔也生出一点轮廓来,我对自己的一切都感到满意。我似乎相信,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一定要经历一番不同寻常的遭遇,而父亲的突然离世正是我传奇人生的开始。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很特别,跟别的孩子完全不一样,他们只对眼前触手可及的东西感兴趣,而我却是一个时刻怀着远大理想,并一直为它默默探索的人。如果哪天我的理想一下子破灭了,我一定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虽然我一直怕死怕得要命。

不过我不会把我的理想告诉任何人,我不会告诉他们我想练成一身绝世武功,然后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成为一个名扬四海的大侠。我知道他们一定会取笑我,说我想入非非,不切实际。他们都是胸无大志的人,我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经过私底下的反复论证,我早已经确信,我的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要以为我武侠片看多了,我看的一点不比别人多,我要上学,还要写作业,想看也没多少时间。不过我看片比较认真,我会仔细研究上面的每一个动作。我当然知道那些侠客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镜头是假的,是演员吊着钢丝演出来的,但韩老师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就算电视上的功夫有点夸张,也肯定包含了很多现实的成分。譬如黄飞鸿的电影,没有踏雪无痕的轻功,也没有莫名其妙的爆炸,我觉得很真实。听说那个演黄飞鸿的还是武术冠军,应该是本色出演了。还有《水浒传》上,鲁智深的禅杖有六十二斤,能空手倒拔垂杨柳,这都是书上记载的,不可能有错。

有一回,我试探着问父亲,古人的功夫真像电视上演得那么厉害吗?父亲瞟了我一眼,不屑地说,比电视上厉害多了,电视上都是花架子,古人可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出来的。我问,为什么现在就没这么厉害的人?父亲抽了一口烟道,怎么没有?你看海灯法师,用两个指头就能倒立起来,多厉害!只不过人家高人都讲究真人不露相,一般人见识不到。我听了心里很高兴,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

后来我家后面建起一片农贸市场,市场门口摆了个书摊,每天中午放学我都要在那里驻足一会儿,因为书摊的一角总藏着几本“武功秘籍”。有《形意拳》《八卦掌》《杨氏太极二十四式》《气功点穴治百病》,只要看上去跟功夫沾边的,我都拿过来翻一翻,可书上大多是些枯燥的文字和不连贯的动作图,我全然看不明白。后来终于发现一本能看懂的,名叫《梁山功夫》,只有薄薄一百来页,记载了十几门绝世神功的修炼方法,什么黑砂掌、连环腿、铁内衫(不知为啥不叫“铁布衫”)、大力阴阳功……我顺着目录往下扫,居然看到一门叫“飞檐走壁”的功夫,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轻功”。我连忙翻到正文仔细阅读,不禁高兴起来:原来一般人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就能轻松跃上四五米的墙头,比黄飞鸿跳得都高!

自从确立了习武的目标,我就开始思索怎样实现的问题。按照电视上的规矩,应该先拜个师父,可到哪里找师父呢?听说海灯法师已经死了,那个演黄飞鸿的正忙着拍电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手。再说了,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跟那些武林中人好像也搭不上话。他们倒是不反对我习武,但也说不上支持,自己练着玩可以,不能耽误功课。如果我真打算去少林寺当和尚,他们肯定就不乐意了,所以我从来不跟他们商量学武的事。

不过我是不会放弃理想的,没人教我可以自己学,招式不会可以先练基本功,弯腰下叉马步蹲裆总不会有错。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我就开始一个人练功。先是压腿,把脚搭在客厅的高低柜上;然后下腰,自己顺着墙角往地上摸;然后马步,每次坚持一分钟;然后练劲,从外面找来两块砖头,每只胳膊举二十下。就这样一练就是三四个月,可我的腿始终没压开,一直劈不了叉,不禁有点灰心。我发现自己练功总是不能坚持,练两天歇三天,歇来歇去就把前几天的成果给歇没了。母亲说我“没长性”“三分钟热度”,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她。 

有一天我在大门口溜达,看见前面空地上一群孩子欢欢闹闹,李震正带着几个小孩打飞脚玩,就过去凑凑热闹。李震比我大两岁,长得又黑又壮,嗓门比谁都高,打的飞脚比谁都难看,就像一只跳动的螃蟹。其他几个也不行,腿不直,动作不协调,一看就没练过。我谁也没招呼,飞身来了个“回旋踢”,他们几个都愣住了,纷纷把目光投向我。我又原地起了个高腿,脚尖几乎碰到额头,他们几个眼里放出光来。李震说,挺厉害啊,能劈叉吗?我说,不行,还差点。李震说,劈一个让我们看看。我说,真不行,还没练好呢。李震说,劈一个劈一个!我犹豫一下,提了提裤子,然后一个竖叉劈下去,裤裆离地面还有一扎的距离。就这样了。我抬头看看他们几个交头接耳,于是双手撑地准备起身,忽然李震一个箭步冲过来,双手抓住我的肩膀猛地往下一压,我顿时感到腿部一阵剧痛,两眼一花险些昏死过去。我蜷缩着蹲在地上,疼得满头大汗,听见李震哈哈的笑声,竟没有力气起来给他两拳。我在地上缓了好半天,四周都没人了我才站起身来,一瘸一拐地回家去。母亲问我腿怎么了,我说让李震压了一下。母亲说没事儿吧?我说没事儿。就这样在家默默静养了半个月,我的腿才慢慢好起来。

随着身体的恢复,我心中理想的火苗又开始燃烧起来,我觉得做侠客的事不能再拖了,必须勤学苦练才行。我又开始在高低柜上重新压腿,忽然感觉韧带就像撑开的皮筋,似乎松了一些。于是我蹲下身子试着劈叉,居然一点一点劈开了。我感到万分惊喜,心想这一定是老天爷在帮我,看来练成神功指日可待了!

按照《梁山功夫》的记载,要练成“飞檐走壁”的功夫,必须先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大坑,习武者在两臂两腿上捆绑沙袋,然后跳入坑中,面南而立,先入静,再调息,然后气贯双腿,奋力腾跃,如此往复。随着功力的加深,身上的沙袋不断增重,年深日久,轻功可成。我问母亲,能不能在院子里挖个坑?母亲问,挖坑干什么?我说,我想练轻功。母亲回了两个字:半吊。——我就知道她不会同意的,以后再也不给她说这种事了。

后来我又从父亲那里听到一种不费劲变成大力士的方法。父亲说从前有个小孩,家里养了一头小牛,这孩子每天都要跟小牛玩耍,还要把小牛抱在怀里。一晃过了一年多,这小牛已经长成一头大牛,那孩子每天还要抱着它玩耍,结果不知不觉就变成一个大力士。我被父亲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觉得这种练功的方法很科学。我问父亲,咱们也养一头小牛好不好?父亲说,好啊,以后你就别上学了,当个放牛娃吧!

有一次去姥姥家,我在黑咕隆咚的厨房里发现一个一尺来高的空坛子,大概是腌咸菜用的,我拎起来掂了掂,有十来斤沉。我试着张开五指抓住坛口,竟然真把坛子提起来了。我回屋问姥姥,能把厨房那个空坛子给我吗?姥姥说,你干什么用?我说,我想练鹰爪。姥姥一愣,又问,练那个干嘛?我说,不干什么,练着玩。姥姥好像没听明白,也不再深问,直接把坛子给我了。

据单田芳说,要学鹰爪功,先练抓坛子。每天马步蹲裆将空坛子水平提起,等练得轻松自如之后,再往坛子里逐步加水、加沙,等能提着装满沙石的坛子蹲上一个时辰的时候,手就练成了两把铁钳,抓石可碎,出手必伤人。我一个人在家练了十来天,感觉手上的力气长了不少,但始终不能把空坛子水平提起来。我有点灰心,心想自己连最基本的动作都做不了,这鹰爪功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呢?

为了检验自己的功力,我决定找个人试试。一个课间,我看见郑博正偷偷摸摸地抄作业,就走过去拍拍他的背。郑博一惊,抬头看见是我,松了一口气,问我干什么,我说不干什么,他白了我一眼,低下头继续抄。我伸手在他肩膀上使劲一抓,他立刻疼得呲牙咧嘴,我马上松了手,可他不依不饶,说一定要“还回来”,我只好让他在我胸脯上狠狠锤了一拳。

就在我对“硬功”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姥姥忽然找到我,说村东边来了一个厉害老头,每天一早一晚都来我们地头上练功,那手跟斧子似的,一巴掌能把石头劈开。她说你不是喜欢这个吗,我给那老头说好了,让你过去跟着练练。我听了大为惊喜,心想在电视上只见过用手劈砖头的,还没见用手拍石头的,看来这回真遇上高手了。我高兴地问,他会轻功吗?姥姥困惑地摇摇头:没见过。

 


《钢笔刀》丨一个被成人遗忘的真实世界(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