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龟文化趣谈,从崇拜到鄙弃的演化, 从“金龟婿”到“王八蛋”

2021-08-10 15:16 作者:易珩文苑  | 我要投稿


    如今提起“乌龟”,大多成了贬损骂人的代号,如“龟孙子”、“王八蛋”、“缩头乌龟”等。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乌龟是神圣的化身。乌龟代表着吉祥、先知、长寿、尊贵,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敬奉。只是自元代起,乌龟被污名化,成了用以嘲讽人的代表,它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一、先秦时期

远古时期,乌龟是神灵的化身,代表着天意。那是对于乌龟的最原始的图腾崇拜。在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人们就已把乌龟当作神灵敬奉。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考古出土发现的好多关于乌龟的石刻玉雕就可证明人们对于乌龟的崇拜。

殷商时期,专门设有“龟人”一职,每当有重要事情要决策,就会烧乌龟壳看其裂纹来占卜,预测吉凶。“龟人”的地位相当高,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人们也把重要的事情刻在龟壳上,这就是甲骨文,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记录汉字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乌龟是灵气的化身,象征着吉祥。《礼记》说:“何谓四灵?麟、凤、龟、龙之四灵。”在人们崇拜的四种有灵气的动物里,只有乌龟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而其余三种是人们虚构出来的。

乌龟是长寿的象征。《庄子》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乌龟、松柏、鹤成了中国文化中长寿的代表,人们用龟年鹤寿来祝福人。

在战国时期,出兵打仗,将帅的旗帜上绘有乌龟的图案,作为力量和吉祥的寓意。“战国时,大将之旗,以龟为饰,概取前列先知之义。”(《宋史》)。

二、汉至魏晋

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汉代,将帅都以龟旗为主,祈望顺利凯旋,以讨平安之意。五品以上高官者,才有资格使用龟钮印,而且根据官阶的高低,分金龟印、玉龟印、铜龟印等,所以女子若嫁高官,就是觅得“金龟婿”。

乌龟不仅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说:“能得名龟者,财物归之,家必大富至千万。一曰北斗龟,二曰南辰龟,三曰五星龟,四曰八凤龟,五曰二十八宿龟,六曰日月龟,七曰九州龟,八曰王龟。”

这个时期,乌龟非常受到推崇。曹操写过《龟虽寿》,北魏孝明帝直接改年号为“神龟”,晋代葛洪《抱朴子》说:“龟能土蛰,鹤能飞天……其寿安可学乎?”

三、唐宋时期(龟文化巅峰时期)

在唐宋时期,对于龟的崇拜达到顶峰。孔颖达说:“大夫卑轻不得宝龟”,即龟是天子才能拥有的宝物,连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它。龟拥有至高的权威,是皇权神威的象征。这个时期,把调兵遣将的虎符改为龟符,把北方边陲都护府改为龟林府。五品以上官员佩以龟袋,死后可赐以龟驼碑安葬。圣贤达人、忠臣良将,以及有重大功绩者,若能赐以龟驼碑安葬,是至高的荣耀。

在继承龟的尊贵、吉祥、长寿等文化寓意外,唐宋时期又给其赋予了淡泊名利、高风亮节、与世无争的寓意,“愿作泥中曳尾龟”是文人常展露的一种心态。从朝堂到民间,龟文化的崇拜非常普及。人们以名字中带龟而自豪,如李龟年。许多文人也都写过关于龟的诗词。如李白“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李商隐“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四、元朝(龟文化被污名、扭曲)

到了元朝,由于外来蒙古民族不喜欢龟文化,从朝廷开始就鄙弃龟文化。龟钮印被改为直钮印。“八王龟”被颠倒成了“王八龟”,这就是如今骂人“王八蛋”的由来。土地干裂被称“龟裂”,鸡胸被称“龟胸”等等。

元朝规定:“凡娼妓皆穿着紫皂衫子,戴角中儿。家长及亲属男子,裹青头巾。”“青头巾”就是如今“绿帽子”的由来,如果妻子在外偷情,人们会侮辱她的丈夫为“缩头龟”。自此始,乌龟就被冠以胆小、丑陋、道德败坏的污名,成了人人嘲笑的对象,到现在依然如此。

从至高至尊、人人崇拜的地位,到一落千丈的骂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乌龟的命运真可是跌宕起伏。

 


龟文化趣谈,从崇拜到鄙弃的演化, 从“金龟婿”到“王八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