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 集锦 2021年10月刊 上海寻味



人到了陌生地方,吃饭是头等大事。
刚到上海的那阵子,刘诗诗没事就往公司跑,做什么?蹭饭。有时单点一两个菜,和同事一起吃,有时是公司聚餐。“我肯定饿不着,怎么着都能活。”附近有一条开餐馆的小街,多是大众化的菜,当年最常吃一家烧烤店,还有一间港式风味的,她爱吃鸡肉粥,咸香味,肉质细嫩。
偶尔在家里开个火,她会炒菜做饭,简单的家常菜色。有些是在家时跟父母学的,清炒时蔬,上海四季都有时令菜,买点当季的新鲜蔬菜,一过油就出锅。鸡蛋西红柿看似简单,做好了也讲究,鸡蛋不能老,西红柿要炒出油。有闲心了蒸一条鱼,时间要掌握好,别超过8分钟。
“爱吃的人,做饭一般都不会太差。”做饭不烦,烦的是收拾,她一进厨房就变洁癖。“摸个东西,洗个手;切完菜,再洗个手,自己都受不了自己。”不想做就出去吃,上海的美味,常常藏在街头的小馆子里,她寻找美食的那根触角很灵敏,相信自己的眼光,大体没有选错过。


上图:永福路街道。
下图:无袖开襟羊毛衫 Sandro
乐福鞋 Tod's
欧米茄碟飞系列名典女士腕表 Omega
有些店家真的很小,走进去三五张桌子。“还有的能看出来分两个区域,有一间小屋子是后来加出来的。”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普及,更没有餐饮评选的APP,有时就从门口排队的人判断好不好吃。久而久之,排队的耐心也练出来了,拿了票提示前面还有几十桌,要等一个半小时,也不在话下。
她相信不好吃的馆子开不长,世间道理,大体相同。“定西路和延安西路的交叉口,有一家很火的火锅,每一次路过都看很多人排队,餐厅里面特别大,等待区就专门有一间几十平米的屋子。”有一次她下午四点半赶到,外面没人等,屋子里也没开几桌,赶紧坐进去等着一饱口福。

有上海朋友带她吃过本帮菜。那天正在逛街,忽然特别饿,正好走到老街市里,前面就有一家本帮菜馆。当时不是饭点儿,离上客的时间还有40分钟,她进去问:“有什么可以快吃快走的?”果然很快上了两个菜,一个清炒河虾,一个响油鳝丝。后来才知道,点的正好是两道经典菜。
新鲜的鳝丝,滚烫的热油,端上来的时候“滋滋”响,酱香中有甜味,吃起来竟忘了害怕。“我假装不知道,味道是可以接受的,外形是可以忽略的。”秋天大闸蟹上市,点过毛蟹炒年糕,还在朋友介绍下吃过熟醉蟹。

诗诗在雍福会咖啡厅。
束腰短款衬衫 Tod's
边框眼镜 Linda Farrow form溥仪眼镜
《流金岁月》把故事从香港搬到了上海,一顿饭就能看出蒋南孙家吃得讲究。章安仁看一大桌子菜,客套地说不必为我准备这么多,奶奶告诉他,就加了一个狮子头。那一盘醉蟹更是点睛之笔,章安仁说自己不会喝酒,南孙说,“喝点热的黄酒,去去寒气。”然后还加一句,“平时也是这么吃的。”
蒋老太太一生优雅,生活精致,对美食十分讲究。填肚子的零食是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夜宵要吃王家沙的小馄饨。王家沙是一家传统老字号点心店,有“上海点心状元”之称。沈嘉禄在《老上海美食》里提道:“其实上海人对馄饨的想念,多半是冲着小馄饨而来,皮子是手工擀的,极薄,呈半透明状,覆在报纸上甚至可以看见上面的铅字。”刘诗诗就很懂馄饨皮的美味,单吃一碗馄饨皮也是好吃的。
剧里有一场戏,蒋奶奶为了感谢南孙朋友的关照,亲自做一份老上海口味的八宝饭。传统做法用料讲究,做法繁琐,需要先把糯米蒸熟,泡发红枣、红豆、豆腐干等干果脯。一层糯米饭覆上一层红豆沙,再覆上一层糯米饭将其包裹,倒扣在盘中上锅蒸熟,出锅后再浇上一勺糖油——这是八宝饭的灵魂。

乔咖啡外围,翻修一新的淮海大楼依然保留了老上海的痕迹。
斜纹羊毛外套、提花连衣裙 均为EIN
白色短靴 Stuart Weitzman
上海一到过年过节,许多人习惯买乔家栅的八宝饭、松糕、桂花糖年糕,过生日要选这家的寿桃寿糕。这家成立于1909年的老字号,有“糕团状元”的美誉。前两年乔家栅开了一家“乔咖啡”,咖啡配中式糕点,颇有魔都气质。早餐推出的是咖啡加包子,下午茶是咖啡和定胜糕。
包子是素包子,一咬开就是“一篷鲜香热气直冲口鼻”,面皮有清甜的香味,菜馅油汪汪碧绿生青,香豆腐干丁很弹牙,香菇末带来鲜香气味。刘诗诗对这个最感兴趣,因为曾经在上海小店里买过素包子,“当时也是工作期间路过,觉得肯定好吃,买了一盒六个,”她用手比划着,“那么大个儿一个。”

丰裕鲜肉小笼。
想吃到顶级的上海本帮菜,雍福会是个不能忽略的存在,2016年它首次夺得米其林二星,并在评级中多次蝉联。餐厅匿身于闹中取静的永福路上,因为有德国和英国领事馆,这条街当年不准通公共汽车,武装战士日夜巡岗。如今德国领事馆已成为国家历史保护建筑,英国领事馆被上海第一代服装设计师汪兴政租下,建成今天的雍福会。

来到门口,白底黑字的牌匾,设计古朴中糅合着现代感。进得院来树木葱郁,石兽青苔,鱼池里游着五彩锦鲤。入夜几盏温黄灯火,幽幽点亮云衣鬓影,院子一棵老柿子树,据说有200岁了。庭院正中,完整迁移了清初江南木造大宅院厅堂的“六艺堂”匾,为清代书法家杨逸所题。

诗诗在郁郁葱葱的雍福会庭院里小坐一会儿。
毛衣洗绒连衣裙、提花马甲 均为EIN
腰带 Loro Piana
刘诗诗上一次来也是工作,见屋里、院里收藏着近千件艺术品和古董。一条从浙江东阳搬来的楠木木雕饰顶,细致地雕刻花鸟鱼虫、古典故事。案上台灯是镶拼玳瑁壳的,墙纸是深蓝色丝绒,垂幔上有深红色手工缝制的孔雀毛,墙上13块椭圆镜子仿自一块维多利亚时期的镜子,在意大利精心打磨做旧。
她心里想着,得小心再小心,可别碰坏了。“院子里待着很舒服,春秋天的时候,清爽的风吹过来,阳光也不刺眼。”我们拍摄的当日,院子里正筹备婚礼,几十种鲜花冰在桶里,工人搭出一个小花门,秋千上摆着细碎的香草。新娘子穿着龙凤褂,忙着接待亲友,脸上充满蜜意。

诗诗在雍福会花园。
羊毛短大衣、提花连衣裙 均为EIN
腰带 Loro Piana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蒋南孙大约也要在这儿办婚礼的吧,蒋老太太这样好体面的人,也会希望宾友尽欢。老太太平时吃饭,对餐具都讲究,哪怕圆盘子没有了,也不能用装鱼的长盘子装炒菜。在雍福会里,很多菜色都有定制的餐具,主厨介绍说,是专门设计的花纹样式,为防止仿制,制作完连模子都砸了。
端上来的菜里有油爆河虾、清炒河虾,一下唤醒刘诗诗的记忆。“确实很多上海朋友点过这道菜,自己也爱吃。”虾仁都是手工剥开的,入口既嫩又有咬劲儿,还没有筋感。主厨说,8月份之后河虾长得肥大,这时雌虾没有了,店里提供的都是雄虾,壳较薄、光亮且半透明。

松茸鲜蔬汤、蟹粉小笼、煸鸡毛菜尖、 清炒河虾仁、苔条粢饭糕,均为雍福会菜品。
熏鱼是非常传统的上海凉菜,和外面的做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原材料。主厨介绍道:“一般用的是青鱼,我们用的是鲳鱼,肉质更细腻。趁着东海刚刚开渔的时节进行捕捞。”席面上,最费工夫的可能是八宝鸭,要整鸭去骨,非常考验师傅的刀工。炉灶上进行六到八小时的预制,同时进行各种馅料的炒制,瑶柱、板栗、腊肠、香 菇,非常丰富。
刘诗诗夹了一块熏鱼,品尝面前的鳝糊、四季烤麸,还张罗大家尝尝主厨介绍的菜。主食里有一碗葱油拌面,作为北方人,她的确更爱吃面食。“以前跳舞的时候,没怎么碰过主食,后来发现不吃点儿就不会饱。我又是胃一饿就咕噜响的,就得去垫点东西。馒头、烙饼、面条,都行。葱油饼也不错,烙得薄薄的,有一股焦香的味道。”

束腰短款衬衫 Tod's
现代人担心葱油拌面太油,主厨说,完全不必有这个担心。“我们整体的油量比以前少多了,从前是用花生油炸,现在改成了香油,保留了葱香味,油也更香,用量还少。”同样提升的还有和牛辣酱,是在八宝辣酱的基础上,把主食材改成和牛,辅料依然丰富,根据客人有无忌口,可以考虑搭配鸡肉、鸭肫、笋片等等。有传统八宝辣酱的复合口感,提升了食材也更受年轻人青睐。
刘诗诗也爱吃辣,都是在寄宿学校里锻炼出来的。有湖南的同学,四川的同学,大家一起越吃越重口。“湖南的辣条,我能干吃一包,我妈妈吃一片喝一杯水。”甜味她也能接受,如果是特别甜的,就偶尔吃一两顿。

衬衫、半身裙、腰带均为 Loro Piana
无袖开襟羊毛衫 Sandro
乐福鞋 Tod's
欧米茄碟飞系列名典女士腕表 Omega
从前有名厨说,本帮菜就是一手拿着糖罐子,一手拿着酱油瓶做菜,最早是服务平民人家的,浓油是因为肚子里没油水,赤酱是劳累了一天要吃得咸一些。改良或者提升,都要拿捏本帮特色,太甜就跑到苏锡帮,太咸就站到甬绍帮,糖醋稀薄了像杭州菜,醋味大发了就偏到西北或东北。
最好的方式是提升配料和食材,在雍福会不用复合调料,酱油有自己的秘方。上世纪80年代,上海名厨李伯荣开发了糟煎银鳕鱼,从此本帮多了一道“健康菜”。在雍福会里,可以点一道祁门红茶银鳕鱼,沿用传统烹饪手法烟熏,从原料到成品,至少辗转经过48小时才能上桌。

百香果芦荟可可脂、葱油泡芙、 枣泥酥饼、红豆桂花拉糕、绿豆糕,均为雍福会点心。
对着眼前的繁花似锦,她想起吃过一份返璞归真的“泡饭”,清清白白,汤汤水水,配一点黄泥螺、臭腐乳、闲蟛蜞,“顶配”的搭档虾籽鳌鱼、豆干炒辣酱、紫香大头菜……想起北京人也有类似的吃法,叫烫饭,隔夜的菜也要用葱花、姜片煸出香味,放汤和剩饭,临熟再加点菠菜叶,以增其色加其味。
大道至简,也是最普世的道理。天气渐凉,在胃里架起一座小炉子,吃一些热食热汤来抵挡严寒,时间被弹得笃悠悠的,人也跟着慢下来。简单得只有汤和米,滋味是淡的,这淡又让人的心更定静,在无味中又咂摸出另一番滋味。

本文章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