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初印象的问题
原印象
印象这个概念与休谟的意思一样,指外物刺激后在意识中获得的显现。如果将其当作“原初”印象(原印象/Urimpression),也就是给予其“原初性”,那么,就等于是已经在考察中赋予了时间性的东西。在赋予时间以基底性的东西的同时,就意指着时间性的存在。因为这个原初印象已经意味着在意识中与一个再造的印象的对立或区分。在原初印象与再造印象的这样的关联过程中,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为时间意识的给予提供了基底或前提的可能性。
胡塞尔认为,原初印象所包含的内容就是“现在”这一术语所指的东西。
结合前面对于滞留的构造或分析来看:当滞留祛除时间性以后,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原印象或原印象的再造印象,甚至就是等同的。所以,既可以从滞留退回到对于原印象的理解,也可以从对原印象的专门的意向朝向中获得时间性的东西的存在,也就是意识到滞留的存在。
滞留侧重于从现在走向过去,而原印象侧重于从过去走向现在。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可以从一者中借力以走向对另一者的构造。因而,在这样的构造中,从时间的不同构造方式所得到的同一性的给予过程和统一性的给予过程,就已经蕴含着在不同的朝向中会获得新的给予之物。因而,关于时间意识的构造,不仅是时间意识本身的构造,而且,也蕴含着高阶对象的构造。
可见,意识的滞留作用是明显的,因此我们通过对滞留的理解来进入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也是方便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意识结构的首要的特性就是滞留,因为即使要滞留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总得预先是存在的。对于胡塞尔来说,这个滞留的前提对象就是“原初印象(primal impression)”, 正是“原初印象”才使得滞留获得了工作目的和意义。因此说,胡塞尔的分析,首先指向的是对象的当下感知环节即“原初印象”。 “就其单独来说,它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对时间性对象的知觉;实际上,它只是从不单独显现的行为的一个抽象组成部分而已。”这就是说,原初印象尽管给予滞留了一个逻辑上的前提,但是如果没有了滞留作用的配合,对象其实仍然是无法被感知的。原初印象不能独立自存,但是逻辑上却不能没有这种“印象”的存在,否则意识空无一物是无法持续的。因此说,原初印象仅是对事情前后关联环节的一个抽象说法,原初印象必须被放置在一个具有时间宽度的视域里,作为“滞留”(retention)的环节,才能给我们提供发生过的对象意识。就是说,滞留必须是对“原初印象”的滞留,而原初印象也必须是有滞留伴随的原初印象。比如前面倾听音乐的过程中, 我们听到音符E响起的时候,C和D 一同被给予我们的当下意识,我们才 听到了 “一段”和声,而此时此刻,音符E就是意识的原初印象,而C和 D以一种变样的形式被滞留下来。当然,E本身也同时被滞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