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上海不打算生育主要原因引发的思考

2023-03-31 10:36 作者:meiwanlanjun  | 我要投稿

上海市统计局微信公众号“上海统计”3月28日最新公布的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结果1。这个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较上年减少了近13.54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25.73万人。在不打算生育(下一个孩子)的最主要原因中,选择对“对现状满意”的占到41.8%,高居榜首。1

这个新闻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反映了上海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育意愿的低迷。一些人认为,这是上海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趋势。1另一些人则担心,这会导致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经济活力减弱等问题。


这个新闻说明了上海市在人口管理和政策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上海市需要加强人口流动的监测和服务,优化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外来人口,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吸引力。1另一方面,上海市也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参与度,促进代际融合和社会和谐。


这个新闻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不能简单地以增长或减少来衡量。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人口问题,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上海市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根据新修订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上海市将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夫妻各享带薪育儿假5天,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等12。这些措施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促进生育的,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市民的生育意愿和幸福感。但是,我也觉得这些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和社会支持,需要更多的数据监测和评估,需要更多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育环境和氛围。


生育问题的个人看法或建议是,生育是一个个人和家庭的选择,也是一个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尊重市民的个人选择和意愿,不强制或干预他们的生育决策,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补贴,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就业环境和劳动保障,普及生育文化和健康教育,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和育儿工作等方式,来创造一个有利于生育的环境和氛围。同时,市民也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和行为,考虑到自身的经济、身体、心理等条件,做出适合自己和社会的生育选择,承担起生育的责任和义务。我觉得,只有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提高生育意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根据网上的一些分析和建议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 建立一体化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各个环节考虑,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补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多的优质的托育、幼教、医疗等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家庭的需求,解决子女无人照料的问题。

  • 改善就业环境和劳动保障,保护女性的就业权益,消除生育歧视,提高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收入水平,增强女性的自信和自主性。

  • 普及生育文化和健康教育,倡导科学合理的生育观念和行为,提高公众对生育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增强生育内驱力和责任感。

  • 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和育儿工作,推行男性育儿假制度,促进家庭内部的平等和协调,减少女性的负担和压力。


看上海不打算生育主要原因引发的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