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以唯物辩证法观点谈理想

学校留的作业,里面的论证可能不充分,观点可能不够成熟,发到B站上供大家批判。
在人们的思维中,理想和现实往往构成了一对永恒的对立。理想是我们内心的渴望,是一种追求完美、美好状态的愿望,而现实则是我们所身处的具体境遇,常常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和困难。这两者似乎总是相互对立,互为矛盾,然而,正是这种对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深入探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前进脚步,以及为何某些理想最终得以实现,而另一些则被现实所打败。在文中,我将从对立和统一的角度,剖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矛盾的不断演进如何驱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行。
首先从对立的角度来分析,理想是来自于现实,是人们根据现实情况产生的对一些美好情境的追求。理想是人们想要实现的完美状态,它可能是一种高尚的目标、价值观或情境。然而,现实是具体的状态,可能受到各种限制、困难和不完美因素的影响。因此,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对立的,他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
其次,从统一的角度来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与现实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此时就迎来了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也就是理想实现了。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取消矛盾形成的,而是通过矛盾斗争和调和实现的一种在新的层面上的一种新的平衡。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如何在现实中出现呢?中国古代发生过众多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往往因为有着获得土地,继续活下去的理想和现实中无法获得土地,活不下去这对矛盾发动起义,但当他们的起义成功后,摇身一变自己成了统治者,他们往往就不再关心其他民众的利益,更不愿为此得罪庞大的地主阶级,因此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依旧,又跳入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循环。这种起义推动社会进步了吗?恐怕是很有限的,因为这种理想并不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基于历史规律得来的,但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面临着生存的威胁,哪还有时间做这种思考。相反的,而基于历史、经过缜密思考和逻辑推理得出的理想,可以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比如现在已经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马克思的论述中资产阶级曾今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也就指的是这段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者往往怀着自由、平等、民主、市场经济的理想而来,资产阶级革命不是简单的农民起义,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视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等方式对社会从各个层面进行的根本性的变革,将人民和生产力都从封建主义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一个科学的理想推动社会进步的实例。
正如上一个自然段提到的例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斗争最终导致了事物的转化和发展,具体来说,资产阶级市场、自由、平等的理想与封建主义阶级固化、重农抑商、专政独裁、小农经济等现实之间的矛盾斗争,导致了封建主义社会转化为资本主义社会,解除了封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发展了生产力。这就是对立面的斗争带来的事物的转化和发展。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永远不会停止,矛盾具有发展的无限性,随着社会,科技,个人的不断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变化,也正因如此,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就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在当年是起到革命作用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那套生产关系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阶级固化等问题也出现在了它的头上,这时候,新的理想就会出现,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带领人类继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