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5.3 墨子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3、墨子(约前475年—前395年)
名翟,鲁国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曾经做过宋国的大夫,在宋国活动的时间较长。墨子自称是“贱人”,做过工匠,是个体力劳动者。在技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后来上升为士,精通当时的历史文化典籍,成为墨者学派的创始人。墨者学派是一个组织严密的社团。这个团体的领导人称为“巨子”。它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翟在政治上主张“兼爱”[i]、“非攻”[ii]。“尚贤”、“尚同”。尚贤的主张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同的主张是诸侯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墨翟还主张“节葬”,反对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礼乐制度。
墨翟在认识论方面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墨翟提出“三表仪法”做为衡量一种学说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iii]。墨翟认为感性闻见的经验是最基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耳目之实”的闻见。墨翟承认抽象的概念和理性知识的重要,不过,他认为任何抽象的概念和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且通过感性认识加以检验。墨翟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但墨翟对感性认识的作用分析不够。他曾以此证明鬼神的存在,这是错误的。
在自然观方面,墨翟存在着“天志”、“明鬼”等宗教思想。墨翟认为“天”是有意志有目的的,是能赏善罚恶的,是主宰一切的。“天志”是最高的意志。墨翟还肯定鬼神的存在。他认为鬼神的能力是超越常人的。鬼神能够协助有意志的“天”赏善罚恶。墨翟还主张“非命”,即反对命定论。
墨翟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
《墨子》书,五十三篇,大部分是研究墨子思想的可靠材料。其中《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等六篇是后期墨家的作品。《亲士》、《修身》、《所染》系后人伪作,不能代表墨子的思想。
注:
[i] 详见“兼爱”条。本书未收录,见《哲学辞典》。
[ii] 详见“非攻”条。本书未收录,见《哲学辞典》。
[iii] 详见“三表仪法”条。本书未收录,见《哲学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