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关本章的一些感想

2022-01-19 08:22 作者:Amadeus-Hikari  | 我要投稿

在读每本书之前,我都会先把该书的序言和后记读一遍。学术书籍的内容虽然并不无聊,但相比于序言和后记中的生动故事,总是逊色了很多。在那里,作者不会如机械一般讲道理,而是变成了一个想要去抒发自己感情的人。每每看到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感慨时,我都会觉得万般有趣。

本章基本是以一之濑的妹妹为主视角进行的,如之前所说,本来的打算是以妹妹为主视角写到和姐姐相遇为止。但写着写着,我发觉就这样以妹妹为主视角也不错,就采取了现在的这种形式。



这几段于2022年12月9日更新

为什么第10章要以葵为主视角?一个显白的理由是,既然原作是第一人称小说,那么为了最大程度表现葵和彩羽,选择葵为主视角便是自明之理;另一个理由则是出于叙述连贯性的考虑,葵与帆波、绫小路的见面时,葵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葵和彩羽虽然并非主角,但她们的经历所传达的东西却深深关乎主旨;另一方面,尽管绫小路和帆波出场不多,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丝毫不弱,说是“似乎在冥冥之中操控一切”也不为过。

我自认为上述理由作为论证而言是充分的,但冥冥之间却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如后所述,葵和彩羽在我写作这章时就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她们的行为举止不仅早就逸出了大纲,甚至还完全不受我的任何控制。于是,尽管我是作者,对这章的印象却是雾里看花,难觅潜藏在二人语言、行动背后的真理。

快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伴随着我阅读、写作以及审美经验的丰富,我终于触摸到了以葵为主视角的最核心缘由,它不仅将上述的几点统合在了一起,而且还是一种根本性的超越。之前我只是认为如果以绫小路或者帆波为第一视角写第十章的话,我笔下的故事只会远比这个版本平庸——这是我故事构思能力的问题,换句话说,以路、帆为主视角也并无不可,所以当时的我对以葵为主视角的做法的描述是“也不错”。但意识到这个核心理由后,我彻底放弃了这一想法,第十章必须要以葵为主视角,在第8章(修改版第5章)后,它是整篇同人故事的又一个转向——不仅是写作本身上的,更是内核上的。

这个核心理由便是:相较于主角路帆二人,刚刚走进、尚未融入实教世界的葵的视角是一个外部的观察者视角,她并不像绫小路、帆波、坂柳等人一样,早已深深纠缠在了其中。

第10章、第13章(当时的1X章),以及番外这三章(加上修改版的第二章)共同触及了实教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什么是天才?我不想在这个概念上再多着墨了,认真看过10章、13章以及番外的读者一定能明白我一直在传达一个概念:厉害的人远非天才,对天才而言,最重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决定天才的是“天”,而不是“才”。

绫小路是天才吗?我接下来的观点可能让原作粉不快,但从原作表现来看,他远非天才——这并非我个人的独断,而是我学习数百万字美学、哲学著作,并结合自己对来自真正天才作品的体验后得出的结论。以这个标准而言,不仅绫小路不是天才,坂柳、高园寺、堀北学......这些人,无一是天才。

第9章为止,帆波偏向于认为绫小路是天才。帆波对绫小路是崇拜的、是敬畏的,绫小路是她能见到的最厉害的人,它既根植于绫小路的高超表现,又于两人一年多的共处间得到无数次强化。即便我在修改版第二章浅尝辄止地提出了一些观点,但它只是来自于帆波懵懂地误打误撞。

众所周知,对一件事物的初印象往往会影响我们对该事物的后续看法。在这个角度上,葵和帆波不同,在对绫小路有第一印象时,她已经见到了彩羽并和她光速发展了相当程度的友谊——尽管写作第十章时我对“天才”这个概念的表现还十分稚嫩,和番外(以及那篇原创小说)相比实在是简单到可怜,但不论是字里行间的表达还是彩羽对声音和色彩的敏锐感知都明明白白地在宣示:彩羽这个人是极其特别的,且她的特别正如天才其名显示的一样,来自于上天。成绩,亦或者说各项能力,仅是彩羽这份特别的一个十分琐碎的、微不足道的要素,而这却是绫小路身上的全部。

对绫小路的这份否定关系着这篇同人对“天才”概念阐释的根基,它是由彩羽来完成的,而对彩羽这个角色的揭示则必须由葵来完成。过去的经历和内在的本性让她们相互吸引、相互补全、相互支撑,并肩前行。

这也就解释了“葵讨厌绫小路”这个情节的价值,它不仅是增加冲突这么简单,在更深层次则是借葵的外部视角对绫小路表达了否定——尽管否定的方向并非才能。

在这个意义上,第十章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它既将前九章(或修改版的五章+第九章)汇集在了一起,又将情节和观点引至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它是一个渐强后达到的高点,并寓意了帆波自11章始的、向更高阶程度的不断蜕变——这一切,都经由本章葵的外部视角来完成。




第9章的柳成月是为了这章新创角色的练笔。这章新创了两个角色,一之濑葵和七海彩羽。因为是妹妹的缘故,葵的性格相比帆波要更加生动活泼、爱憎分明;因为经常是孤身一人的原因,她的心理活动十分丰富,经常会在内心吐槽他人来自娱自乐。而七海彩羽这个角色的登场,则起源于我最初的一个念头。原作把绫小路、天泽、八神这些人吹捧得太过厉害了,但是,在白色房间里的失败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抱持着这样的第一印象,我构想出了七海彩羽这个角色。但如果真写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好像也不那么对,所以我参照了一下现实,设定了一个“脑中环绕着声音”的女孩儿。而这种构想既赋予了彩羽天才的特征,也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没有让她精神失常。

构建新角色的过程十分有趣,我能体会到葵和彩羽是真正的两个活生生的人,葵和彩羽具备的生命力也让我在本章的前30节中写得相当顺畅。以往要开辟很多支线来丰满剧情,但本章却完全不用。更为明显的一个情况是,彩羽和葵的心理活动已经完全不受我本人控制了,我一开始只是想将葵和彩羽写成普通的朋友,但是……到了后来,我已经疯狂在大纲里吐槽“你们真的没在交往吗?”“你们真的没在交往吗?”(但她们真的没在交往,这是我作为作者最后的倔强)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篇同人自第8章开始的剧情走向和之前完全不同,会更强调“实力”“平等”这些主旨:

第8章描写了帆波既强调集体又不泯灭个人的伟大抱负;

第9章除了为3年生篇做铺垫之外,主要是对白色房间和高度育成的体制本身进行反思。重要的从来都是自己要如何做选择,而不是学校对我们的评价。

而第10章,则借葵和彩羽这两个角色带出了实教最为根本的两个要素:实力和平等。什么是天才?在年幼的坂柳看来,能比其他人更好地适应白色房间的课程是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是天才;我也看到过有人说绫小路是后天的天才,高园寺是天生的天才。但在葵看来,天才的定义并不在于比别人更强,而是要有一些独特的东西,仿佛天启一样。

那么,什么又是平等呢?葵和堀北铃音在学生会室的对话紧紧围绕这一点进行。而帆波,虽然是在暗中观察,但却是真正主导这场面试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读葵面试那节的时候思考过,葵的回答的合理性。“机会平等”的一面确实是平等,但另一面则是竞争,这种理念是和高度育成极为符合的。因为不管你是擅长学习的幸村还是不擅学习的须藤,把二人放到同一个环境下学习,成绩不及格就要一律退学。这样的“机会平等”与“竞争”本身是高度相伴的。

但帆波的理念,却是打造一个能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发展的学校。

 

[会长希望能打造一个无视班级间差异的、所有学生都能自由全面成长的平台,并且希望能够认同这个理想的学生加入。葵,你知道会长是怎么回答最后那个问题的吗?]

[不知道……]

[尽管两个学生的学习环境、方法、努力程度都完全相同,但只有一个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会长认为这不是平等的。]

[怎么会?如果完全一样的话,不同之处就只在于天分和运气吧。]

[是哦,我也这么想。但会长认为,在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中,人的命运是不能交由天赋、出生环境等偶然的因素来决定的。只有结果不同完全可以归咎于每个人的努力和选择不同时,这个社会才可以被称作是平等的。]

这个答案,真有姐姐的风格……

 

 

从这里,以及之前的第7、8、9章中帆波提出的理念可以看出,帆波是一个极为理想化的存在——不这样也不是帆波了,不这样也不能治愈绫小路了。那么,这样的帆波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这便是30节到35节的内容。帆波作为一个善人,就必须要面对更为严苛乃至丝毫不讲道理的质疑。那个匿名贴对帆波的诋毁,以及帆波的迅速处理——整个过程就连写作的我都觉得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但是我却仍然把它放进来的原因也在于此。

同时,帆波既然希望B班的各位都能自由发展个性,也就必然要面对B班的同学们没之前那么团结的后果。原作12卷的特别考试中,B班的大多数真的宁愿落到C班也想要帮助1年生吗?或许是,但也或许只是因为迎合帆波而假装是。而在他们获得了更为强烈的个性之后,虽然B班的各项水平上来了,但有些水平的人总会变得骄傲,那个“中二”的年龄尤其如此(我在高中的时候经常是学年第一,但回想我那时的一些言论,真是满满的黑历史)。所以,在第10章的特别考试中,帆波没能成功地劝说B班同学,让他们和一年前一样,宁可输也要帮助低学力的学生。第9章的司令塔人选投票中,只有少数人选了帆波;第8章的投票考试中,只有几个帆波最亲近的人愿意留在B班——这都是体现。

我认为我确实提出了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或许放到本章中会显得生硬,但对于这篇同人的主旨而言却是极为必要的。而至于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已经明显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之后的章节可能会继续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应,也可能就这样隐去不谈。

那么,以上便是对本章的一些说明。不过进行这些说明本身也就证明了我写得实在不怎么样(笑)。接下来按照原作的时间线会是无人岛、体育祭等等,但我一直都觉得高中生去无人岛考试很蠢,所以接下来的剧情看情况吧。可能会仔细想一阵。

自1月5号开始,到1月18号,这么短的时间能写完近9万字的一章就连我本人也觉得意外。主要还是因为博士考试后想放松一阵,所以每天只是学了几个小时的日语,没怎么在其他方面进行学习。

最后,感谢看到这里的您的支持。





有关本章的一些感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