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精讲】高中统编选必上《<论语>十二章》

论语由于年代比较早,它的文言语法是和后世标准的文言语法规范是不一样的。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四书章句集注》的《论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建议不要读于丹的关于《论语》的东西,那些没有什么营养。
我们中国的哲学比较少逻辑推理,主要就是生命体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感受,去悟,慢慢去研究。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敏于(对)事而慎于言,就(接近)用在各个地方会衍生出很多很多意思,比如说“就学”“就业”“英勇就义”。有道(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论语里的每一个篇章这个都是取这个章节是前面的两个字,比如说学而这一章,查最前面两个字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子曰:“人而 (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之不可以貌为也。《八 佾》)
子曰:“朝(早上)闻道,夕(晚上)死可矣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 《里仁》)
子曰:“君子喻(知晓)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li第二声)。”

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史(虚浮)
文质彬彬(各种不同的事物。,配合适当的样子。)
弘毅(刚强有毅力)

譬如(比如)为山(堆土成山)篑(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论进度,只看态度。
在论语当中,知啊仁啊勇啊惑啊忧啊惧啊,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可能直接给它翻译成…像惧-畏惧,勇-有勇气的人,恐怕和孔子的本意未必一致,但是我们作为高中生,必要学这么深,毕竟大家也不是经学家。
这些话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一些指导作用,我们能够去学习学习,去试着实践一下,学而时习之就觉得很不错。
克(克制)己(自己)复(恢复)
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归于先王之礼。
一日(一旦)归(称赞)目(纲领)咱们现在还在用最简单的目录,最简单的条目。
事(实践)

一言(一个字)
其(大概)其放在前面有三种,有表反问,翻译成难到…吗;有表推测的,翻译成大概…吧;有表祈使的,有的时候翻译成还是,有的时候翻译成一定 其还也。
小子(学生)诗(《诗经》)诗经最早不叫诗经,成为经典了后面加了一个“经”。
兴(激发人的感情培养想象)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可以和人们一起去探讨,从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可以借诗经里面的诗讽刺怨怼时政)迩(近)父(父母)
事君(用其中的道理去侍奉君王)
。